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别对1983-2012年间中国粗钢产能和表观消费量数据进行龚伯兹曲线拟合,从而判断钢铁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研究表明:粗钢产能在1983-2003年间处于导入期或成长前期,在2004-2012年间处于成长后期;而粗钢表观消费量在1983-2006年间处于导入期或成长前期,在2007-2012年间处于成长后期.粗钢产能和表观消费量的发展趋势明显不同,粗钢产能在2013-2022年间将处于成长后期,而表观消费量2020-2022年间将处于成熟前期.按原有的发展趋势,中国粗钢产能将于2055年左右达到极值16.6亿吨.中国粗钢生产有过快增长的发展趋势,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从产业关联看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上海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贯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突出以城市基础设施、第三产业以及工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战略重点,使上海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移,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高级化的方向演变.本文根据投入产出部门关联理论,利用投入产出序列表,计算出了1987、1992和1997年各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并找出对国民经济有较大连锁效应的产业部门,为进一步调整上海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海农村城市化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发展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特别是非农产业大幅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银行1988年各国的发展数据显示,国际上人均GNP达到320美元(低收入国家)、1380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1930美元(中等收入国家)、3240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和17080美元(高收入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5%、56%、58%、62%和78%.1997年上海市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但城市化发展水平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除上海是一个城市不宜与国家直接相比外,郊区城镇化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生产关系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阶段,主要在农村内部进行;二是1985—1989年的价格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以流通领域的改革为主,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交合。改革有效地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有:(1)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初步形成了农村经济新体制的框架。(2)改革农村流通体制,经济运行的新机制开始发挥作用。(3)调整农村产业政策,释放了农村经济的能量,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4)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黄静 《上海统计》2000,(10):4-7
上海纺织工业(含纺织、服装、化纤行业,下同)具有悠久的历史,曾经在全市工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上海的财政积累和出口创汇作出过重要贡献.1992年,上海纺织工业提出第二次创业的口号,从此拉开了行业结构大调整的序幕.至1996年,上海纺织工业通过收缩性的战略调整,即压缩生产总量、精简富余人员、关闭初级加工企业等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997年,在国家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全国压缩1000万锭落后棉纺锭,减少120万国有纺织企业职工,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的目标要求下,上海纺织工业又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通过引进生产技术、改变经营  相似文献   

6.
(一)判断简介判断是通过概念形成的,它是对认识对象的性质、关系、状态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如:(1) 1983年全国消费品零售额普遍增加;(2)1983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  相似文献   

7.
周效门 《上海统计》1996,(12):15-17
“八五”时期是上海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其间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7.6%,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4%,标志工业结构优化的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9.2%上升至1995年的45.1%。据历史资料分析,“八五”期间上海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1963年—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年均递增18.8%)的增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上海积极转变工业投资方式,调整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改革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8.
赵农华 《统计研究》2004,21(11):14-6
从经济发展因素角度看,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增长带动结构优化,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二者相互推动,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经济现象近年来在上海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其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反映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加大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上海生产总值(GDP)能够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幅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7年,在本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呈现高增长、低通胀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三次产业结构在实现以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移中,向合理化、高级化的方向演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保持和增强上海经济发展后劲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预测》2003,(5):61-62
中国的历史在1978~1998中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20年来的出版物对推动这种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所列的是三联书城推荐的20年中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100本书。浏览一下,看看你读过几本。 A《爱因斯坦谈人生》,杜卡斯主编,世界(出版社简称,下同),1985 B《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1983;《百年孤独》,(哥)马尔克斯,上海译文,1985;《北岛诗  相似文献   

11.
一、对1998年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从90年代以后,上海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使上海彻底改变了过去对第三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的状态,使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对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就业渠道,促进市场发育,增加资金积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8年,  相似文献   

12.
据上海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1997年本市国民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首次超过3000亿元,人均GDP在全国率先突破3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水平阶段,按1980年可比价计算,人均GDP提前三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标志着上海经济由此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人均GDP3000美元是个什么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演进的过程,人均GDP只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近年来,国际比较中用得最普遍的是世界银行的划分方法,它按照人均GDP水平将国家(地区)划分为四类:低收入(725美元以下)、下中等收入(725—2895美元)、上中等收入(2895—8956美元)和高收入(8956美元以上)。按照此划分,上海已从下中等收入步人上中等收入阶段。另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产业带动能力、产业波及特性、产业关联特性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对上海汽车工业对上海经济的带动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揭示出上海汽车工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对外地资源市场的合理利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该部门的薄弱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83年,我国工业战线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强企业整顿工作,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活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工业生产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姚遥 《浙江统计》2011,(2):13-15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近年来,该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显著效果,具有经济规模举足轻重、经济增长持续高速、产业集聚优势显著、资源集约高效领先、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区县数量多、分布广.据1983年统计,全国共有山区县(不含西藏,下同)851个,分布在除天津、上海和江苏外的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贵州、云南、青海境内的山区县数均占全省县数的90%以上.全国山区县共有农业人口23,052万人,农业劳动者8,980.2万人,耕地34,430.9万亩,  相似文献   

17.
1979年至1983年天津经济形势很好。五年来生产持续增长,经济凋整成果显著,物质文化基础加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全国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一、国民收入显著增加1983年同1978年比较,全市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每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规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梯度、产业层级与比较优势三者之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业移出国(地区)实施"边际产业"梯度转移和生产区位转移,产业移入国(地区)实施"进口替代",都会导致比较优势在产业移出国(地区)和产业移入国(地区)之间产生动态变化,进而促进各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国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才能避免落入"低端产业"陷阱,避免陷入"成本锁定"陷阱和有效突破"飞地经济"陷阱.  相似文献   

19.
四川经济结构现状及目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经济结构调整演变的历程及特点产业结构从纵向分析,四川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78~1982年间农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表明率先在四川进行的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现象,是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第二阶段是1983~1999年间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的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统计年鉴》自1983年公开出版以来,已经连续编辑了20年。20年来,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热情关心和爱护下,《上海统计年鉴》从一个稚嫩的“婴儿”,不断成熟长大,走过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之路。今天,《上海统计年鉴》作为一本结构严谨科学、信息高度密集、装帧优美精致的集科学性、全面性、资料性、权威性为一体的大型工具书,已越来越成为各级领导、理论研究工作者、国内外投资者、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认识上海、了解上海、研究上海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