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龙的病根     
这里所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或艺术散文,它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文学体裁。换句话说,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或感受的文体。  相似文献   

2.
选文是周岩璧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考查散文阅读欣赏能力。以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为主,回答问题要全面,联系全文或上下句去考虑;又有条理。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声誉卓著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既无旧文学的陈腐味,又不带有西方文学的洋气和世纪末的颓废风,显现出一种清新纯正而又朴实真诚的新鲜气息,被誉为是“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许多评论指出:他的散文或直抒胸臆、或融情于景、或妙语天成、或质朴自然……在抒情方面具有诚挈醇厚的美,结构上有着谨严单纯的美,语言有着朴素自然的美等等。诚然这些论述都切合他散文的基本特点,但却不是朱氏散文所独具  相似文献   

4.
一、闲适派散文的发展嬗变周氏兄弟无愧为现代散文的鼻祖,分别为现代散文开了两条不同的重要的路。如果说鲁迅散文小品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是讽刺派或载道派散文的宗匠,那么周作人,这个中国新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家,则开创了闲适、冲淡的小品文体,成为闲适派散文的大师。可以说,这是现代文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的散文成就并不在他的小说之下,而且可以与他时代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冰心等人相媲美。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名篇佳作,令人叹为观止,百读不厌!笔者读了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感到印象颇深,写下了这篇印象记。一较高层次的认识价值。郁达夫的游记散文,突破了“写自然就专写自然”的局限,“处处不忘自我”,“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记写自然风物中,往往或隐、或显、或  相似文献   

6.
散文创作 ,要不要有意境 ,这是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立足散文本体 ,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散文意境创造自有存在的合理性 ;散文意境创造与诗意境创造是相通的 ;散文意境创造在于创造一个“层深”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取材范围广泛,写法不拘,似乎很好写,实则不然。王国维曾说:“散文易学难工”。要初步学会下围棋是很容易的,要棋艺精深可就难了,写散文和下围棋颇有相似之处。在各种文学艺术门类中,绘画有色彩,音乐有旋律,舞蹈有姿态,雕刻有形象,诗歌有节奏,小说有情节,而散文则毫无凭藉。在一定意义上说,写一篇好散文,难度超过写好一篇短篇小说。一位当代的名作家曾说过,他一天可以写上好几千字的小说,但常常还写不出五百字的散文来。其难可知。写散文要有真功夫才行。这里所说的真功夫,指的是有相当深邃的观察力,相当的思想穿透力,相当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8.
有不少青年同志对我说他们喜欢写散文,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说:“散文好写,只要把人和事记下来就成功了,不象论说文要费许多脑筋讲道理。”其实,这种说法是很不全面的。因为散文好写,并不等于能够写好;因为要写好一篇散文,必须同写论说文一样,要费脑筋,化气力。下面,我们就择几个重要方面来谈谈怎样才能写好散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散文这一概念含混不清,时至今日,人们对其功能的认识依然扑朔迷离,一是无法将其与非文学散文区分,一是无法与小说、诗歌区分.要真正认识散文,必须在了解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从其基本功能和具体功能入手,重新审视、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0.
人格和心灵的真实披露——论郁达夫的游记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记散文是记述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受的一种美文.或记游除,或描地域,或剪山水,或摄习俗,或拍人情,或赏名胜古迹,点点入画,奇丽多姿,使人领略异地风光,广闻博识,接受美的陶冶.游记散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南北朝时期就已产生,历代都有佳作流传于世.深受古代游记影响的现代游记散文的诞生与现代小说、新诗几乎是同步的.1919年李大钊写的《五峰山游记》即是现代最早的游记散文.随后有朱自清、孙伏园、冰心、徐蔚南、胡适、高语罕、梁纪文等人游记散文相继问世,不仅对祖国美丽的山川风物进行描绘,而且将笔伸向域外.朱  相似文献   

11.
谋篇布局是任何种类的作品都要注意的,散文作品更要讲究。散文的表现形式自由灵活,写景叙事,言志抒情,象征寓意,作者不必拘于一格;大声疾呼,慷慨奏歌,热情礼赞,尽可舒卷自如。但这并非是说散文作者的笔可以象脱缰的野马,  相似文献   

12.
蓄势是一种写作艺术。诗歌、散文写作运用蓄势,能增强抒发情感的力度和感人的强度;小说、戏剧写作运用蓄势,能使故事情节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蓄势技法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积蓄,力求力量之足;第二部分是喷发或急转,力求气势之壮或出人意料。运用蓄势技法要注意以意用法,要寻找好引发口,还要注意抒情者的感情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散文写作中,如何处理联想直接影响着散文的结构,或者说联想在散文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能说哪一种结构是散文的最佳结构,即不能认为处理散文的联想应该有一种或几种模式。文学需要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文学。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灵活、自由的体裁,任何一种结构都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成为散文的固定的模式。采用何种结构,如何更好地发挥联想的结构作用,只能根据内容而定。  相似文献   

14.
散文要散。但是,这并不是象泰戈尔所说的那样:“散文就象涨大水时候的沼泽两岸被淹没了,一片散漫。散文又象一袋沙子,拉不拢,又很难提起来。”(冰心:《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这“散”的涵意,是指散文表现方法不拘一格,题材上连类宽广,内容往往熔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于一炉。散文乍看仿佛“散漫”,实际上中心突出,结构谨严。散文  相似文献   

15.
散文的和谐是人们在认知自然、开拓生活和表现生活的创作中 ,长期形成的一种对散文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心理 ,并以此来显示作者内心生活体验和情感的韵致美。散文的和谐美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以此充分展示出散文情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讨论了余秋雨的《秋雨散文》和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作者认为,二者在创作题材、思想蕴涵和审美风格等方面,或相映成辉或平分秋色或大异其趣,显示出一种异质互融互衬的和谐美,向我们展示着历史文化散文创作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散文研究存在误解、争议和偏见,散文文体的独特性和价值性被低估,其原因在于散文自身的宽泛性、外部的时代性等。新世纪的散文研究要走向深入和阔大,散文研究者要建立现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在建构散文理论话语时要注意中西理论的圆融与自洽,还要与整个学科的建设相结合。由此,散文的文体问题,也还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学术界需要不断开拓散文的研究领域,建立良性健康的散文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谈散文教学     
一、抓住特点,有的放矢要教好散文,必先把握散文的特点。什么是散文的特点呢;简单说来,就是个“散”字。不过,这所谓“散”,既非散乱无章,又非散漫无度。散文之所以称之为散文,是指它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自由灵活等方面有别于诗歌、小说、戏剧等其它文学样式而言。它可以从多方面揭示生活的本质,展示我们时代的特点。从结构安排上看,随着感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与散文的文体之争,是我们这个时代写作中一个最具戏谑色彩的隐喻之一.当一位诗人转向(也许只是间或)散文写作,其不仅是在探索着散文的文体可能性,而且力图保持其作为诗人的身份;也就是,在写作中他既维护诗歌与散文的界限,又试图将诗歌的结构方式(而不仅仅是气息)渗进散文或转化成散文的要素.在一定意义上,其散文和诗歌构成了一种"对位"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一种笔法灵活,把表象与意象之美融于一体,给人以深切情感体验的文学样式。作为散文翻译,不仅要传达原作之意,还要完整地再现原作的情、境,这也是评价译文质量高下的重要标准。以格式塔意象为理论基础,选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探讨散文翻译中情境再现的手段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