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涉及三个基本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和内涵的阐述;二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中价值观概念的地位和意义的诠释;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基础》课教学的有机融合。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把握和坚持主题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性,这是有效帮助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高校“法律基础”课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搞好课堂教学,与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分不开。本文就如何在“法律基础”课中更好地结合案例分析,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定位与过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学生行为的自我规范。因此,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案例的运用应当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有所区别。案例要以具备法的基本精神、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标准,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科学的教学过程,“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才能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如何通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目前应着力培养起大学生遵从法律权威等四种基本的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和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革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5.
地方文化富含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资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借鉴利用地方文化教育资源,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地方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整合利用地方文化教育资源要转变观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回归地方文化生活的实际,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德育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为纲,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要以注重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整合运行机制,完善保障体系为中心,实施“基础”课实践性教学,真正提高这门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个文化过程,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课教学实践而言,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的活化是完善大学生的文化“新陈代谢”机制及其创新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与学在实践层面上的主要文化问题,探究它们是确立课堂实践主体活化方法的关键。本文以前期文化视域中高校“基础”课实践主体活化意义、原则探讨为基础,通过“基础”课教学的文化过程解析,提出实践主体活化问题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成绩考核应该既合理准确,又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既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内容的学习与提高,又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形成与实践。采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模型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成绩,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水平。此考核模型对其它文科类考查课及考试课的平时考察部分的成绩评定也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和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法律体系”是其主要特征.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展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这一主要特征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一门新课,这门课的教学对于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更好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对关系:一是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二是“概论”课与“两课”其他课程间的关系;三是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四是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目标取向和本质内涵方面有着内在契合性。"中国梦"融入"基础"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协调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激励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让该课程迸发出强大吸引力。应该加强"中国梦"融入"基础"课教学的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两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05方案”的一项创新性工程。要实现该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以创新为着力点,不断探索《基础》课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创新教学理念,可充分体现教学的时代性;创新教学模式,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手段,可增强知识的感染力;创新评价机制,可增强考核的科学性,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对《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进行创新。高校《法律基础》课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考核等环节应进行创新 ,以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用模拟法庭教学法应选择适当案例、把握使用频次、协调模拟法庭教学与课堂系统讲授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法律法规教学相互配合.模拟法庭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与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新课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要强化生产力意识;区分史和论的关系,区分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关系;要处理好“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的关系、“纲要”课专题与课程体系的关系、“纲要”课内容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现念上有所突破,为此,需要方法论的支持.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怎样才算管用?教师依据什么来确定授课“重点”?怎样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如何理解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本文从辩证法的角度论及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基础》课列为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学习邓小平法制理论 ,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本文从提高教师素质 ,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专题讲授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式多样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改革《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典体验项目“七巧板”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执行一系列复杂的任务,完成团队协作、资源共享、角色定位、领导决策、利益关系、价值观念等主体体验。根据“七巧板”的这些特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设计“七巧板”式体验教学,并以某班级教学的具体操作为例展示了实施步骤,并从项目选择与设计、高峰体验、适时引导、理论提升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旨在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引入体验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体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宪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矫正已偏移多年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根据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和法律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宪法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宪法课教学模式,重构宪法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