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要素体系的核心 ,它的合理确定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向、力度及对政策功能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提出货币政策目标不应是惟一的和一成不变的 ,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不应把币值稳定固定为单一目标或首要目标 ,而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 ,把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收支平衡共同纳入最终目标集 ,并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目标的顺序。  相似文献   

2.
<正>一、几个贷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和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由于经济增长目标与物价稳定目标是矛盾的,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左右摇摆,而且特别容易屈从于政府的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是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通常人们把货币政策的内容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政策工具体系,二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对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目标,或者说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包括哪些内容,目前我国理论界的认识尚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看法:(1)单一目标论,即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稳定货币;(2)双重目标论,即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货币、发展经济;(3)多重目标论,即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等等.我赞同第一种观点.因为,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各个部  相似文献   

4.
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币值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前三个目标为内部均衡目标,后一个则属于外部均衡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可供一国当局选择使用的政策工具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传统上,人们按其功能将这些政策分为两类:财政、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国内支出总量来发挥作用的,被视为一类工具,即支出变更政策,而汇率政策被视为另一类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通常都以汇率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以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内部均衡。因此,客观上就形成了内外政策的组合及组合效应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5.
目前多数国家央行均以稳定本国币值为首要目标,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及国际收支目标的实现.根据不同的经济金融状况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次贷危机发生后,各国央行为应对继续发生的金融危机均频繁使用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可直接操作的金融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问目标。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稳定,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另外,中央银行还需要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1980年以前采取的发展型货币政策,主要特点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地扩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加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第二种,1980年-1995年期间实行了抉择型货币政策,明确地选择了“稳定物价、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第三种,1995年后实施的稳定型货币政策,把币值稳定作为优先目标,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宽松的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已显得难度越来越大,或者既…  相似文献   

8.
改革以来,我国始终不能确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目标,从而也无法明确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选择适合国情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建立货币供给规则问题,则是一项极迫切的课题。 八五时期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币值稳定的关系,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必须谨慎处理的重大问题,它的深远意义是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结果——高通货膨胀率与高经济增长率并存发展模式基本是成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通货膨胀。许多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都追求能使经济增长维持在持续高速度水准  相似文献   

9.
金融调控权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稳定币值达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而创设或调整金融制度的权能,其金融监管和金融规制有着本质区别,除具有宏观调控权的特征外还有自身的特点,金融调控权的主体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调控权的内容为货币政策制定权和货币政策执行权,由于金融调控权的特殊性,金融调控权的目标应是抑制通胀、稳定物价。  相似文献   

10.
房价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两个方面——人民币对内稳定与对外稳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影响弹性都比较稳定,房价过快上涨对人民币币值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房改以来,房价对CPI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力,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对抗通缩、拉动内需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近年来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这种正向影响力较强,房价过快上涨推动了CPI快速上扬而诱发了超温和的通货膨胀,干扰了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汇改以后,房价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力。这一影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钱为获取人民币升值和房价上涨的双重收益,从而对我国人民币币值稳定构成很大的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我国正常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长期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由于各种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同,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扰着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政策协调。 一、经济长期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实现经济长期增长,是实现市场经济的各国政府的重要经济政策目标之一。但要保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王务本货币政策的运用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必须确立恰当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对外收支平衡等四个,这些目标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体系已遭遇到来自外部及其自身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也由过去的"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所共同构成的双重目标体系。由此,本文将对货币供给量以及与央行双重目标相关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发现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已逐渐减弱,这与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下降、货币供给结构的变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指出:“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认真分析通货膨胀的表现和成因,制定抑制措施,对于全面实施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金融(指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内的金融活动)宏观调控一直是近几年来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所探讨的热点问题。要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在理论上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理论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第二,区域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内容?制订这些目标的原则是什么?第三,区域金融的主体、对象以及运行的机制应如何确立?第四,区域金融宏观调控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一般的理论考察 首先,我们对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的问题做一界定。按照一般的理论概述,所谓金融宏观调控是指,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包括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等)、行政手段(如计划、规模控制、机构管理等)在内的货币政府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继而控制和调节社会总需求及其结构和社会总供给及其结构,来达到刺激或抑制经济发展、稳定通货、稳定物价、保证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的最  相似文献   

16.
运用LS法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得出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处于中低水平的结论,并通过对1985-2005年我国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和央行独立性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提高央行独立性有助于实现我国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高攀的房价和物价,政府不得不在四大宏现经济调控目标,尤其是稳定物价与促进就业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而从宏现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看,要寻找宏观政策的平衡点,首先必须平衡好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矛盾.一、政策调控重点应将防止通货膨胀让位于抑制资产泡沫,继续实行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上调CPI容忍度;二、货币政策目标应以控制物价为主,兼顾就业,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三、紧缩货币,中国应逐步进入加息周期;四、宏观政策应在调结构、防通胀、保增长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但宏观经济反映在总量上的矛盾,实际上是由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最重要工具,不仅要实现总量平衡,更多地应考虑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如果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只是单纯地采取总量调控的措施,政策效果不会理想。因此,政府中长期调控目标应是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的主旨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近期,随着前期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国家宏观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进行了预调微调,前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效果已逐步显现,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持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物价涨幅总体保持回稳态势,调控取得了较好的整体效果.文章围绕货币政策中的调整信贷结构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调控目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与回顾,进行定性描述并辅以定量分析,得到了调整信贷结构对稳定物价总水平有着十分积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