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魏澄荣 《人才开发》2005,(1):8-9,23
人才本地化通常被定义为在外资企业中由本地人员替代外方人员的职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资企业对本地员工进行技能的开发,将决策权逐步授予本地员工,直到本地人员最终替代外方人员,人才本地化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的战略目标。一、跨国公司人才本地化的效应分析跨国公司人才本地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跨国公司在中国,一方面以它的各种优势吸引着中国的高层次人才,使他们可能通过“干中学”吸收和学习跨国公司所带来的各种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等,成为新型的企业管理专家,同时还能提高中…  相似文献   

2.
王忠 《人才瞭望》2007,(7):74-75
一、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是跨国公司发展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即使认识到人才本地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耿实 《人才开发》2000,(3):41-41
听说,一些跨国集团在上海的分支机构,一些有点规模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方雇员常在议论“人才本地化”的问题,他们对企业重要职务都由外籍人士担任颇多感慨,说“外国人能干的,难道中国人干不好?!” 确实,中国人智商不低,勤奋好学,改革开放又使中国人解除了思想禁锢,只要外国人肯挪出位子放手使用,哪个位子中国人干不了?! 这是有例为证的。上海有家罗氏制药公司,很重视“人才本地化”,很重视培养提拔中方骨干,成立6年来,管理  相似文献   

4.
山区人才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状况决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兴衰。在我国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人才云集,群英荟萃,人才资源丰富甚至呈现“相对过剩”状况。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和山区。人才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97来临,一方面,外资企业纷纷继续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他们将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业务,加速人才的本地化进程;另一方面,又对由此而带来的诸如工资福利成本等等是否变化而忧心忡忡,这是一个敏感但却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4月22日,在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与本刊同仁一起在香港适时地召开了“跨国公司人事经理谈中国外企人事管理”的座谈会。座谈是在宽松、漫谈式气氛中进  相似文献   

6.
丁永久 《人才瞭望》2023,(10):12-14
<正>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政治治理进步、科技改革创新的核心动力,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南通是首批对外开放14个沿海城市之一,处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近年来,南通抢抓沿江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步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一轮经济竞争,南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准确研判新发展阶段人才供需状况,打好人才集聚的政策工具组合拳,促进政策链、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深度融合,为南通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营销需要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而文化差异带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不同,引致文化障碍与冲突。本文结合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经营经验,总结出实施本地化策略可以更好地保证跨文化营销企业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自古至今,从中到外,人才问题都是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在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全面竞争立体化、规模竞争垄断化、无情竞争两极化特点的今天,社会竞争集中表现在人才的竞争。可以说,人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强弱、竞争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为此,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将决定着我们未来发展的前途。省委盂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经济要发展,人才是核心。  相似文献   

9.
我国欠发达地区人才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春梅 《人才开发》2003,(12):20-21
时下,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各种人才优惠政策,运用法律、外交等手段吸纳和留用全球性人才,用全球人才促进其发展。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我国在全球性的人才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这一形势就更为严重。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企图限制或阻拦人才流动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可取的。因此,深入分析我国欠发达地区遭遇的人才问题,找到实施人才战略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是我国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资源,谁拥有了最完备的人才队伍,就拥有了大力发展经济社会的强大后援,就有可能占领发展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就人才工作发表了系列讲话,深刻指出人才的特殊重要性.近年来,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人才状况是衡量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留学人员属海外人才和智力的范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积极探索新的方法途径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从国内来看,各省市也都纷纷出台优惠措施,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以期在新一轮的人才大战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才逐渐走向市场,传统封闭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应建立一种开放式的人才档案管理模式.人才管理的社会化、信息化程序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争得人才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实现人才管理社会化、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新世纪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郭恒强 《人才瞭望》2016,(6):103-104
“国以才兴、事以才立、政以才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中,对人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人社部门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应如何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也是一个值的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升人才的学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们达成一个不争的国际共识:世界各国的竞争在于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又归于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发人才、发展人才、储备人才便成了国家、地区、组织之间竞争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作为当今世界最具竞争性的战略资源,其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强弱、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应对人才争夺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创造和整合人才环境、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千方百计地提升中国人才资源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聚焦发达国家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人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先进生产力,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各个国家都将人才发展战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7.
截止2004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0479个,在华注册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也达200多家。美中商业与贸易发展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在华外企人力资源状况分析”调查报告显示,在华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的本地化程度平均超过了90%,受访外企的管理人才基本都实现了95%以上的本地化。在记者调查的多家国际组织中,中国员工也远远超过半数,而且这些国际组织的运营机制与跨国公司在华运营靠近,也纷纷推出“本土化计划”,努力为中国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这条主线,用“三个代表”总结了党的基本经验、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涵、回答了解决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和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针,我们必须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事人才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人力资源是促进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人才工作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而搞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又是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从事人事人才工作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新世纪人才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从…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省市间、城际间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一系列“人才开发一体化”项目,以及为“打破地区行政壁垒”、“降低流动成本”而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长三角地区渴望“流动”的人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圈,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的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火车头。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打造一体化“人才圈”的现实促使政府部门终于走到一起,扛起“城市联盟”的大旗,共同拉开了“破冰行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企业的进入以及他们推行的人才本地化策略,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一样,不得不直面人才危机。人才,特别是有限的高级管理人才,将历经一个重配置的过程。人才的“流”与“留”,对人才是一种选择,对政府则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