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不仅拥有自身的人力资本产权,而且还拥有了金融资本产权,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自主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出了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使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想目标,打下了坚  相似文献   

2.
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使花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的法人。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然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独立的利益也就必然体现为独立的产权。而从目前情势来看,则是国有企业现有制度尤其是财产权制度上存在着内在的弊端,致使国有企业改革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受到严重抑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企业财产上同时存在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两权界限无法界定,企业产权难以独立的问题。这种既难独立,又无利益的产权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要求。所以,国有企…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核心就是市场的主体。而市场主体具有多层次性,对于这一问题的全面认识,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内涵及其多层次性所谓市场主体,就是具有独立经济地位和自我组织等多功能,对交换的客体拥有产权,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实际从事产权转让交易活动的市场供给者和市场需求者及其集合。这一定义所揭示的市场主体的墓本内涵是:(1)市场主体是自主决策者;(2)市场主体拥有独立的产权;(3)市场主体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即主体产权经济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主体都拥有产权的经济形式,或者说,市场经济就是主体产权经济。所谓主体产权经济,系指从事独立经济活动的一切经济主体都是产权主体,既不存在无产权的主体,也不存在无主体的产权。凡主体皆有产权,凡产权均有所属。这样一个命题,是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0多年的进程表明,只有企业制度的创新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即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与其它市场主体一样,是拥有民事权利的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和产权.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是市场经济对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否则市场经济的活动就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无论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无不涉及到产权关系,而其核心,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只有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才能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做到既保障国有财产归属国家所有,又由企业独立经营,独立承担财产责任;既防止国家干预又要保证国家依法监督.如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展开,股份制的实施,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我国国有企业中正式引入委托一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6.
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深入认识企业产权制度的内涵及有关问题。 一、产权及法人财产权的内涵 所谓产权,就广义而言是指财产所有权和债权的总称,是财产关系的法律表现。它包括四个内容: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处置权。 产权的主体指的是具体的出资人,一个国有业的设立,谁具体向这个企业注入资本金,谁就拥有该企业的产权,并成为这个企业的产权主体。理顺所有权、产权及经营权的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对所有权我国《民法通则》中作了界定,就是财产所有者对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谓经营权就是企业对国家授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的产权理论推进产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企业,①而是上级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是按照指令性计划实行产品生产和调度的基层单位。传统国有企业就产权结构来说,实行利润全部上缴财政,所有权、经营权统统集中于国家,企业不存在资产的独立支配权,也没有自身利益;由国家统负盈亏,即使经营不善,发生亏损,企业也不承担经济责任。这是一种企业无产权、无法人身份和无主体地位的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企业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的性质所决定的。显然,这种企业模式完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把计划体制下作为行政…  相似文献   

8.
一、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既有其个性,又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所谓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经济环节中去,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实现生产和需要的及时协调,同时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方式。在这种经济组织方式中,市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三大经济主体:政府、企业与个人。市场经济运行是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相互独立的自运行中彼此机制关联、功能耦合所形成的总运行。市场经济秩序取决于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后果。要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就必须使三大主体经济行为机制优化,而强化对经济主体的行为约束,是促使经济主体行为机制优化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业组织中的适度垄断和有效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对于形成和完善市场经济竞争机制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要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建立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运行机制,还必须有合理的、配套的产业组织政策。正确认识产业组织中的垄断和竞争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当前我国产业组织和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我国产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一直重视产业组织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经济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的一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家庭、分散的小农和小手工业为主体。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这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只有少数产品上市场交易,成为商品。第二阶段则以个体形式演化而来的拥有独立财产利益的独立企业为主体,商品已扩展到全社会,几乎所有的产品都纳入商品的范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这时市场体系不完善。这是古典商品经济阶段,大体相当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三阶段,以产权可以流动的股份制企业为主体,市场发育成熟,市场体系高度发达,除了商品市场外,各种要素市场如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2.
股份制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包容不同的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它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资产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分离、股权与产权相分离,可以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形成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股份制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改造的良好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计划经济下的产权模式及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计划经济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计划经济下资源的配置是通过计划机制进行的,由计划机构将计划指标输入计划机制,然后启动计划机制来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计划经济下,社会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是以计划为中心,通过计划而进行的,企业在这种机制下只是一个受动者,一个计划指令的接受终端.这种经济运行机制的产权模式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1.企业资产的国家所有制,亦即全民所有制.这是计划经济下产权模式的根本特征,也是计划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国家(代表全民)不但拥有资产的所有权,而且拥有其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企业只是根据国家的计划进行生产,没有任何能动性,这样就为国家下达计划指标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以说,没有企业资产的国有制,就不会产生经济运行的计划机制,也就不会产生计划经济,它是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建立产权关系明晰,责任制度明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的原有产权关系根源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公有产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产权主体一元化——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完整意义上的产权主体地位,企业和个人的产权被一元化的国家所排斥。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这种产权主体一元化的传统产权制度的弊端是显而…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主体是具有独立的产权,享有自主从事市场活动的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具有自身经济利益并努力使其最大化的自然人和法人。依据市场主体的内涵,只有厂商(企业)和家庭(或个人)才能成为市场主体,而政府不应成为市场主体,否则,政府既做“裁判”又当“运动员”,必将无法保证市场经济中“竞赛”的公平,只能导致社会经济生活的紊乱。改革实践提出了在中国确立市场主体的任务。市场主体的确立离不开产权独立这个基本条件,产权独立构成了市场主体确立的财产基础:拥有一定的财产权利是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拥有独立的产权才能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才能形成激励和约束的内在机制,才可能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是要解决国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重新划分和再造国家与企业间的权责利关系,使其合理配匹和组合,以达到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为此,这里的权责利划分界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坚持资产国有制不变并保证其保值增值;二是充分满足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内部和外部条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往的改革思路与实践包括“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未能真正解决二者结合的问题,原因就是产权结构不合理,权责利的划分不…  相似文献   

17.
企业产权制度及其创新张文礼一、企业产权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已演化分解为两种独立的存在形态。一种是法律所有权或最终所有权,一般指企业的投资者对自己所投资金持有的所有权。其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政府机关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等法人;在股份制经济中...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由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构成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功能就是通过相应的产权界定及运作,使企业通过实现利益最大化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在现有国有产权制度中,由于存在多层次的代理关系,而代理者的经济行为极容易偏离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产权改革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最近中宣部和经贸办提出开展“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大讨论(见《光明日报》1993年2月20日报道),我省经济学界亦拟就此重要问题进行研讨,这是十分切合时宜的。在此我谨就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取向谈点粗浅意见。 1.人们已经确认,所有制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范畴,它反映生产要素的归属,表明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支配、使用、处置的关系。产权则是一个反映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权利关系的法律概念,它比所有制概念更现实、更具实际意义,它同样反映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支配、使用关系,但这种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经法律硬化了的占有、使用、支配关系,不仅反映人对物的关系,而且反映人对他人的关系。包括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出售、租赁、交换、赠与、抵押、处置等,是一个“权利束”。 2.从宏观来看,市场经济要求产权主体多元化即要有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主体。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总是要有真正独立的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商品生产者,和纷繁复杂的社会分工;但市场经济并不等同于私有制,多元化不等于私有化。市场经济固然  相似文献   

20.
企业参与者生产要素禀赋及相应的生产要素特性决定了企业参与者的相互博弈将形成如下的产权安排: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获得企业拟所有权;股东拥有共同资产所有权、相应的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债权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提供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及其相对固定的收益权;工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主要控制权及其相对固定的工资收益权。这种产权形成与安排使得企业参与者之间内部原始的合作生产性契约关系嬗变为外部的交易分配式契约关系,经营管理者和股东成为企业内部人,代表企业作为企业中心签约人,与企业其他参与者签定交易合同以确定分配等权益关系,此时,企业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工人实际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企业外部人。因此,在企业性质三重关系中,产权安排决定生产匣子和契约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