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知识情境的知识重用与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情境是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本文提出用情境图为知识情境建模,通过本体概念匹配获得结点相似度,推算情境相似度,进而得到与问题情境相似的历史情境;提出补情境及相似度向量的概念,通过相似度向量分析,获得相似情境的补情境,从而建立一种将相似情境与其补情境进行整合的知识创新机制;建立基于知识情境的知识重用与创新管理系统框架,系统由查询模型生成、情境库和知识库及情境匹配及分析等模块组成,实现知识的重用和创新管理;给出一个应用实例,说明系统应用于汽车概念设计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有关的特征,知识源的特征、接受者的特征、知识转移发生的情境等方面,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年我国健康咨询市场发生的重大事件——张悟本事件,以大量的分析与批驳张悟本知识质量的二手资料为分析对象,遵循探索性案例研究的研究过程,开发出知识市场情境的知识质量评价模型.模型从信号、过程、本体、应用4个维度,共计16个细目评价知识质量.知识质量评价模型为进一步探索知识市场情境下的知识质量理论提供基础,同时蕴含着知识交易的策略以及政府治理知识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半正式化组织中成员知识共享情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典型的半正式化组织为案例,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组织的知识共享网络,并对该网络成员间知识共享的结构化特征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化和半结构化访谈,揭示了成员知识共享结构化特征背后的情境因素,进而以半正式化组织和情境学习理论为支撑,揭示了该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网络“中心性”成员的“身份”与“权力”情境特征、“边缘化”成员的“参与”情境特征以及“知识共享群体”的形成情境特征.由此,从个体情境、组织情境和组织支持3个角度,建立了影响半正式化组织知识共享绩效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从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以"知行合一"的实践论为思想基础,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为切入点,提出一种问题驱动的隐性知识获取方法。结合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深入分析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结构和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构建融合个人化与情境化特性的问题空间模型,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隐性知识的完备性,并以问题空间为概念性框架,建立开放式的隐性知识获取与持续成长的过程模型。此外,以某轿车厂冲压车间的生产线停机问题为例,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践,说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团队认知能力的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项目团队为背景,分别对知识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团队认知能力进行了分析讨论,并认为团队认知能力在项目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情境中具有重要作用;继而构建了基于团队认知能力的知识转移概念模型,借助结构方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团队认知能力三个构成要素以及不同类型知识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及其影响,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转移障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覃大嘉  施怡  钱箴 《管理评论》2022,34(2):126-141
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不断突破原有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组织跨境商业模式中的知识创造与异质的社会文化因素相交织,呈现出难以预测的动态模式。由于已有相关理论存在的情境局限性,本研究聚焦于受新现象驱动而提出的多元时间知识创造海洋模型,并对其进行概念、内涵的深入阐述与逻辑推演。同时,本研究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六个国家的新知识创造作为案例,基于牛津大学COVID-19政府响应追踪系统(OxCGRT)的数据,按照质性研究思路对海洋模型进行理论验证。研究结果证实了海洋模型三阶段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呼应现象驱动研究,探讨了重大现象和议题背后的基础理论问题;使用结合大数据的系统性分析方法,对知识创造海洋模型进行了首次实证检验;促进了跨文化管理、知识管理、危机管理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发展;为分析和解决跨文化情境的知识创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巍  任浩 《管理科学》2012,25(6):55-64
通过知识分享意愿和共同知识基础的中介效应,基于企业间联盟情境探索嵌入微观结构情境跨越企业边界的Simmelian联系促进个体创新的内在机理。以279名来自18家信息技术企业的研发个体为样本,基于社会计量方法收集数据,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运算。研究结果表明,Simmelian联系通过知识分享意愿和共同知识基础作用于个体的创新绩效;引入联系强度变量后发现,Simmelian弱联系对创新绩效、知识分享意愿和共同知识基础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Simmelian强联系不仅显著促进个体创新,且知识分享意愿和共同知识基础扮演了完全中介角色。研究结果对于从个体和企业两个层面构建有利于异质性知识涉取、吸收和整合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环境进而提升创新绩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小兵 《管理学报》2011,8(6):844-851,884
在中国情境下,构建了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组织绩效的整合研究模型。采取滚雪球抽样的方法获取221个有效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调查数据,知识吸收能力、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的整合研究模型得到实证支持。研究结论为员工能力和员工激励对知识获取、信息分发、信息解释与组织记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刘益  李纲 《管理评论》2008,20(7):28-34
目前,众多的营销学者关注了对关系绩效、关系满意和关系价值等关系收益的探讨.却忽视了对渠道关系中知识转移的研究。本文通过对225家家用电器制造商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渠道关系情境下,制造商的态度性承诺对分销商的市场知识转移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渠道冲突对分销商的市场知识转移的间接影响。揭示了作为前因变量的制造商态度性承诺和渠道冲突对于分销商的市场知识转移有着怎样的影响效果及影响路径。本文研究扩展了在渠道关系情境下,对制造商的态度性承诺和渠道冲突的作用及其结果的认识,并对于制造商调节自身的态度性承诺水平,管理渠道冲突及促进分销商的知识转移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整合过程中有效的知识转移是提升企业并购成功率的关键,然而在现有以知识转移为视角的并购整合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考察知识转移与并购整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并购整合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完整的知识转移过程的探究较少。本文采用知识转移的分析框架,从转移主体、转移情境、转移内容以及转移媒介四个方面探讨了并购整合中的知识转移过程,并初步构建了并购整合中知识转移过程的概念性模型。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重点关注了领导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支持性作用,忽视了领导个人学习对组织学习成效的直接影响。为了明确领导个人学习对组织学习成效影响的内在机制,本研究提出领导可以根据组织学习情境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探索式学习或利用式学习,调整组织内部的纵向知识流动和横向知识流动,从而在领导个人层面实现两种学习方式的双元平衡,在组织整体层面提高组织学习成效。基于智能体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当组织处于弱学习情境时,领导应采取探索式学习应对与下属之间的纵向知识流动,采取利用式学习应对与其他领导之间的横向知识流动;当组织处于强学习情境时,无论是与下属之间的纵向知识流动,还是与其他领导之间的横向知识流动,领导均应采取探索式学习,这样才有助于提高组织整体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3.
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在本世纪初进入中国后,已经成为国内公共管理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为掌握国内学者关于中国情境下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全貌,文章对围绕中国场景而发表的中英文期刊文献进行检索,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论述,从而为我国的公共服务动机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将跨国公司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置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组织控制机制这一新兴领域,主要关注跨国公司的人员派遣与知识流动之间的关系.以跨国公司在沪的129个子公司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上海这样一个情境下,跨国公司的人员派遣对其知识流动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派遣能够显著提高跨国公司的知识流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财会课程教学的情境设计应从会计的应用性、实践性入手,情境设计要讲究实效、强调参与、互动,既要重视课堂情境的设计,也要关注课前、课后活动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锋  尹洁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1):102-104
有效的知识转移将提高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本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参与主体,研究了实施顾问与关键用户、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从知识源特征、知识接收方特征、知识自身特征、转移情境特征4个方面分析了实施顾问与关键用户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之间的3种知识转移方式,展开了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的知识转移研究.  相似文献   

17.
韵江  暴莹 《管理世界》2023,(2):141-170
全球不确定加剧情境下,探索通过试错学习来解决变革复杂过程和风险应对问题,逐渐吸引了学术界的兴趣与关注。然而,试错学习作为实践观和过程观的重要变量在战略领域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其核心内涵、维度分析以及效应机制等方面还亟待深化。本研究基于“刺激—反应—结果”分析框架,探究风险情境下试错学习推动战略变革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1)风险情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是一种试错性的知识创造的活动,从变革启动到变革实现存在复杂的认知与行为链条,其中试错学习是改善战略变革的重要微观机制;(2)试错学习过程中,组织会针对不同的错误采取适配的解错试验。在战略变革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企业在“知识基—技能基—规则基”维度涌现出3种不同的错误组合类型(即“复合型”、“双元型”和“单一型”错误),并从容错、隔错、纠错试验组合中采取适配的解错策略;(3)试错学习是从处理错误的实践中实现知识创造的过程,组织在“错误识别”(认知)与“解错试验”(行为)的反馈、反思中形成知行相须、知行相长和知行相变的“知行合一”效应,并在选择、反思和迭代中推动了组织的知识创造。研究联结了战略变革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解释了企业如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情境教学的本质,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情境设计以及情境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融入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应重视的要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手段和途径。初中物理教学应从实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利用教材图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去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物理兴趣,从而学好物理。  相似文献   

20.
刘伟华 《经营管理者》2009,(23):317-317
新课程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意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认知需要,进而产生对知识的追求,主动探索新知识,造成一种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是一种最具创造性和吸引力的艺术,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应是我们寻求的理想课堂模式。那么,如何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认知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是广大教师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采用趣味性引入的方法来创设思维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通过与教材内容有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对学生的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