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少年甚至一部分成年人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本研究对网络成瘾研究的起源及分类、网络成瘾的界定标准及行为表现、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危害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网成瘾是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杀手”,它已成为当前社会问题之一。从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可知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诱因之一。采取宽容、民主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透析及综合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使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互动模式,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网络成瘾就是其中最为社会关注的消极影响.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力求从心理学的视角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症的定义、类型、影响、心理成因及综合干预措施作一研究综述,藉此进一步唤醒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也希望能给其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但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因素。根据网瘾形成的原因,其预防对策需要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使其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将网络的负作用尽可能拒之墙外,从而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扩张,作为网络使用主体的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也日显突出,并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化的重大社会问题。网络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获取大量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拓展人际交往,丰富娱乐生活,扩大心理支持等,日益成为青少年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低龄化的网络犯罪、恶俗刺激性游戏、非正常的网恋,以及网络色情、暴力、贿赂、赌博意识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心理健康、学习秩序、生活目标、行为方式等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产生了不良影响,并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网络沉溺现象中,最广泛、最普遍、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网络游戏成瘾。论文在构建了对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理论和网络游戏成瘾调查的理论鉴别因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对昆明市3050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进而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流行率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游戏威瘾的成瘾度、成瘾比例、成瘾率的变化曲线以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分析,最后对网络游戏成瘾现象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过度沉溺于网络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日益增多,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的研究从网络、个体、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评价。网络的特点具有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倾向;个体消极的人格特征和非适应性认知等容易发展出病态网络使用行为;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支持、社会交往的缺乏和社会生活事件的打击会促使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基础理论的薄弱,本土化研究匮乏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瘾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使用,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成瘾形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尝试从结构一行为视角,建构一个以青少年个体特征、现实社会差异、网络介入程度为解释变量,以网络成瘾规模和成瘾倾向为被解释变量的分析架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控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上网问题成愈演愈烈趋势,网络成瘾已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新现象。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大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以及所在的特定环境出发,提出建议性的防治对策,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利用互联网,避免产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网络成瘾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国内外已有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正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有青春期好奇心、娱乐等心理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因此,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网络游戏成瘾看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不同归因,折射了在新媒体到来时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弱化、学校教育职能的偏离和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不足。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新媒体素养都需要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利用和参与新媒体,形成良好的传媒素养,家庭、社会、学校都应是提升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公民社会的产生,网络所具有的新特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网络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给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制约。通过对我国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引导我国网络公民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依托于互联网络而由人的行为活动构织而成的网络社会,已成为信息网络时代的人们展开行为活动的重要场域。在其中,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网络化生存的便利,而另一方面,却也在承受各类网络行为失范带来的后果。青少年群体在所有网络行为主体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在剖析网络世界及网络行为之社会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主要原因的主体性缺位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应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关键在于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恋行为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此行为的产生主要有身心因素、网络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社会因素。故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应共同努力,设法使青少年远离“网恋”。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方式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具有信息传播快捷方便、获取信息量大、交往成本低等优点。其的交往主体和对象均是以网络作为交往媒介的特定群体。网络空间人际交往主要是以情感交流和发泄为目的的私人交往活动 ,其选择性和匿名性大大增强。这种交往方式对现实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是交往的平等与关系的不平等 ;其次 ,它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 ;再次 ,它在客观上造成社会知觉的模糊性 ;另外 ,它所形成的社会群体结构松散 ,凝聚力差 ,且容易导致群体隔离和人性变异 ,形成反社会亚群体  相似文献   

16.
现实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关系不可避免地会映射到网络社会。当前网络社会中“社会”的力量逐步强大,与此同时,政府越来越难以控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与“社会”相比,“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产生这种失衡主要是由于现实社会中社会矛盾集聚,社会信任降低,政府缺乏网络执政力所导致的,因而网络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均衡治理既要改善现实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也应实现从网络管制到网络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或由于偏见与歧视或由于老年人自身的原因,老年人话语在现代社会话语中一直处于弱势,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中老年人话语的拓展,首先要靠老年人自己,在健康和经济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掌握电脑和网络知识,然后才能借助网络优势来展示自我,树立形象。其次是靠社会的力量,以老年人在线组织来创建老年人网络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双重性,分析了网络不和谐现象的表现与危害,探讨了和谐网络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构建和谐网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Internet)是一种新兴媒体,它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社会迈向了网络时代。时至今日,网络也已敲开中国的大门,向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互联网的使用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如一把"双刃剑"。本文主要就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应从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方面着手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