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夫妻之间的伦理关系始终是家庭伦理关系的基础。在敦煌文书中留存有许多反映古代敦煌地区民众婚姻和家庭的文书,可以看出敦煌地区夫妻关系在"缔结良缘之时""病痛患难之际"和"逝者往(亡?)故之后"等三个不同阶段中各有相应的内容,足证中古敦煌地区的夫妻伦理关系建立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基础之上,并且深受佛教伦理思想的影响,反映了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夫妻伦常和佛教"自觉觉他"的伦理精髓。  相似文献   

2.
以2002—2012年中美食糖价格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入世以来两国食糖价格联动关系的总体状况以及2002—2005、2006—2008和2009—2012三个时段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美食糖价格之间存在显著而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两国糖价变动均受到这种均衡关系的影响,美国糖价变动是中国糖价变动的原因。分段结果进一步显示,两国价格引导关系由"中国糖价单向引导美国糖价"向"美国糖价单向引导中国糖价"演变,长期均衡关系仅在2006—2008年时段消失,这主要与入世以来中国食糖供需平衡状况、贸易量以及食糖政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契约婚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流行的观念,然而婚姻和契约有本质的区别,婚姻并非契约。通过分析和比较黑格尔关于契约和婚姻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处于意志自由的不同实现阶段,后者是对前者的扬弃。契约的缔结出于任意性,而婚姻则从实体出发,是对任意性的扬弃。契约中的共同意志相对于婚姻中的普遍意志而言只是特殊形态的特殊意志。契约的客体只是外在物,而婚姻的客体则是伦理实体。这决定了契约关系是人际关系,而婚姻关系是伦理关系。契约婚姻是对婚姻伦理实体的消解,是没有精神的。这一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婚姻的伦理本质,有助于维护婚姻关系和家庭的稳定,并增强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2世界价值观调查"和"2013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美两国公民参与民间环境组织数据的比较研究,展现了中美两国公众参与环境组织中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并解读了不同环境意识对中美两国公众环境组织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环境组织参与者大多为青年人,而美国则表现为全民参与;中国环境组织参与者的环境意识是建立在环境污染驱动之下的,而美国民众表现出了一种常态下的环境意识;较之美国民众,中国公民的环保组织参与行为有较高的政治倾向.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环境组织的发展方向处在一个模式选择的路口,一个方向是合作主义,一个是被动环境维权.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观念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中国在婚姻、家庭方面缺陷很多,遥远的美国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观念和做法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但是,美国的婚姻家庭状况也并非尽善尽美,当时的人们在认可其合理性的同时,对其缺陷也有所批评,又认识到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某些合理性的一面,这体现了日益现代性的中国人的辩证精神,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则体现了新旧交替过程中的特征。先进的人们还从婚姻家庭关系中进一步引申开来,认识到新式婚姻家庭伦理关系不仅对于家庭自身还有对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庭伦理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庭是最现实、最直接的伦理实体和伦理关系,研究社会伦理关系,必须研究家庭伦理关系。家庭伦理关系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婚姻、家政、家族和姻戚。其中,婚姻作为实体性的伦理关系,包含两性关系的自然方面、婚姻双方的爱情和维系婚姻的礼法;家政则体现着伦理关系的实体性,是家庭伦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公民道德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总体状况,研究议题包括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婚姻伦理和代际伦理。分析结果显示,在当代中国人的家庭婚姻伦理的不同维度分别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职业差异。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仍然是个体的重要归属,但其伦理意义正在逐渐下降;家庭虽然仍然是道德教化的最重要场所之一,但这一功能正日渐被削弱,转而由学校承担;婚姻作为伦理关系正受到个人感受、利益、激情等的冲击;真正显现出危机的是家庭代际伦理,日渐沉重的家庭养老负担和压力在家庭代际关系中的体现就是子女对父辈的不孝敬和赡养不力。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的伦理视野中,有些夫妻关系处于婚姻背叛的不稳定状态。中韩家庭剧较好把握了夫妻关系在历史转型期的变化,对婚姻背叛给予较大的关注,而对背叛婚姻的叙事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伦理取向。中韩家庭剧婚姻背叛的叙事基本采取一男二女的人物关系模式。但是婚姻背叛的叙事情节和风格不同,中国家庭剧强化尖锐爆发性的矛盾冲突;韩国家庭剧采取含蓄的叙述方法,而且尽量弱化和净化正在进行的婚姻背叛的情节。对成为过去式婚姻背叛的态度,中韩家庭剧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家庭剧一般相对"宽容",而韩国家庭剧则是严厉的谴责和批评,这与各国不同的叙事伦理和文化个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和文化语言学理论来对比分析英汉"夫妻"谚语各自在句法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语义关系上的特征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夫妻"谚语是指表现夫妻关系以及夫妻各自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谚语。本文论证英汉"夫妻"谚语在句法结构及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上的异同反映了英汉民族夫妻伦理关系文化上的异同。这种对比分析旨在认清英汉民族在这一传统文化领域里的共性以及个性,有助于英汉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自谭恩美作品问世以来,其对华裔美国家庭中对立矛盾的母女关系的描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一直以来,人们总是片面地以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代际矛盾来解释母女之间发生的激烈冲突。本文拟以《喜福会》、《接骨师之女》以及《灶神之妻》三部小说为参照,从中美文化不同的家庭伦理、创伤后遗症和对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母女关系痛苦互动的原因,从而发掘出理解母女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性的自然属性(差异)并未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性别,女性主义者称之为社会性别则是一个具有心理学和文化属性的概念,为一种社会标签,表现为男尊女卑、男外女内,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也是可以改变的。婚姻是以社会性别为基础的社会构建,因婚姻而组成家庭,各女性主义流派创立了不同的理论,中心论题主要是家庭与夫权制的关系。公私领域的划分与性别分工也产生了同样的结果,即当公领域与丈夫联系起来,私领域和妻子联系起来,等级就应运而生。因此,社会性别视野下中国夫妻关系平等的新要求是实现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统一、法律制定的去性别化及家事法公法化。  相似文献   

12.
朱引玉 《南都学坛》2002,22(2):44-48
《红楼梦》中关于孝道、夫妇人伦、婚姻爱情、家庭和睦等方面的家庭伦理道德问题较为复杂。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纲常不正、道德伦丧、子孙不肖、礼法废弛 ,曹雪芹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萌生的超前伦理意识 ,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3.
性别比失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光棍”现象将可能成为中国未来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界的人口流动增多,跨国婚姻逐渐盛行,正在成为伴随性别比失衡和“光棍”问题而出现的一个显著社会现象。特殊的婚姻形成方式使得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不同于一般婚姻家庭。本文基于对福建省松溪县的17对中国、柬埔寨跨国婚姻中的夫妻进行的深度访谈,分析了中柬跨国婚姻的夫妻关系,着重探究了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相互制衡,本土丈夫在夫妻权力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社会文化规范的形塑和夫妻双方所占有的物质和情感资源的价值和稀缺性的差异是影响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越边境苗族跨国婚姻目前在边境区域范围内广泛存在,因婚姻双方未在中方民政部门登记,故被称为“跨境非法婚姻”。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一现象有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婚姻的成因、跨国婚姻引发的户口、家庭、子女、认同、社会治安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等三大方面。”[1]夫妻双方是家庭中的主体,本文从夫妻自我“主位”的角度来探讨跨国婚姻所组成的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婚姻缔结过程、跨境婚姻的独特性和未来走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与正统的伦理观一样,民众的婚恋观仍是以“道德之爱”为统领的。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两性伦理一如其代际伦理,基础还是经济或者生活的需求。“知恩/报恩”是民众理想的婚姻达成方式。它被认为是抵御“功利型”婚姻的情感基础。但实际上由“知恩/报恩”维系的婚姻与“功利型”婚姻的差别并不大,二者都不依赖夫妻双方真正的交流,都只局限于“身体化”关怀的层次。因此它们不能彼此否定。在伦理形态上,二者是同一逻辑的两个方面,前者并不比后者优越。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发达,最近10年当地离婚现象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年轻夫妻是离婚主体,大部分离婚案例由女性主张。调查发现,当地农村离婚现象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当地农村是全国农村的婚姻高地,外地女性大量流入,当地女性在婚姻市场进而在家庭权力结构、家庭矛盾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当地农民家庭缺乏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使得夫妻之间难以形成紧密的相互依赖、协商、支持的关系,夫妻关系完全维系于情感;三是当地农村夫妻之间在经济、亲戚关系、交往圈子上相互独立,使得夫妻之间在家庭责任、义务方面去公共性,夫妻关系纽带不牢固;四是当地宗族观念重,中老年人掌握财产权,维系着传统家庭秩序和权力格局,这与年轻女性主体性伸张形成较大张力,容易导致婆(翁)媳矛盾,进而可能引发夫妻矛盾。这样,年轻女性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难以实现主体意志,因而在发生家庭矛盾或失去夫妻感情之后容易提出离婚,而年轻男子则因为容易再婚亦不畏惧离婚,从而导致当地离婚、再婚、复婚现象频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文化的体现,家庭是个体获得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的来源。由于不同的自然、经济和文化条件以及漫长的历史沉淀,中西方形成了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宗法人伦关系与契约人伦关系、父子轴和夫妻轴不同的家庭伦理体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价值观。研究中西方家庭伦理差异,有益于更好地处理好家庭成员中夫妻、亲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婚内损害赔偿与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冲突和协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受害人提出的婚内损害赔偿请求,法律是否应当支持,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实务界也出现了不同的判决。我国《婚姻法》虽然只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而未规定婚内损害赔偿,但前者并不排斥后者,受害人可以选择行使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或者婚内损害赔偿请求权。夫妻共同财产制对婚内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可以通过非常财产制和债权凭证制度加以克服。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和夫妻共同财产制均不构成否定受害人婚内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乃是封建统治者所大力提倡的"三纲",而三纲落实在家庭伦理中又具体体现为其中的"二纲",即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尽管其自身存在着诸多弊端,近代以来亦备受挞伐,但我们仍要将"二纲"置于其发展演变的社会背景中予以考察和评价,而不能完全忽视其产生的社会作用与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