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想变革、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历程进行系统的观念史研究.因此,以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逻辑起点,对马克思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形成的新观念作一起源和理性结构方面的考察,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30年间所经历的哲学传统变革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由传入到传播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准备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66年“文革”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创阶段;从1966年“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0):52-57
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将有机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起来,形成一种融通中、西、马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方案,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机哲学、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有机整体、过程思想等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问题境遇,三者在本体论、理论基础以及具体思想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甚至存在冲突。要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语境下分析中国哲学、有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同质性与差异性,从理念融合、实践对话、自身发展三个层面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实现中、西、马生态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批判地借鉴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的历史,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与形态:(1)教材体系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与实质的"正本清源"(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2)从哲学的现代化诉求到现代性的哲学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意义与价值的重估与反思(世纪之交与新世纪之初);(3)"价值重估"之后哲学研究问题的重构--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制造"的出路与探索(目前的焦点,本文称之为"再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三十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主要得力于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和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若干研究资料的关注等三个因素.与三者密切相关,并且在上述历史推进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的,是老一辈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对于唯物史观创立过程的研究.而正是在哲学史研究的推动下,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自90年代末以来逐渐凸显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贾红莲 《求是学刊》2003,30(4):17-22
哲学理论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走向的探讨中形成了基本共识 :即融会“中西马”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创新。因此 ,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与中国儒学关系的现状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说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曾经就某些具体内容或方面产生过碰撞、比较、对峙、融通的话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半叶 ,这种对话从背景、前提、方法到预设的结果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其中 ,研究背景的变化就是功能论的被悬置与学理论的确立 ,即从意识形态的争论过渡到了学术的争论。研究思路与方法则显示出两大特点 :前提假设与话语膨胀。应当说 ,这些问题都关涉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和儒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变革·融合·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存在着变革、融合、制约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样的三个环节通过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予以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合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哲学的比较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农民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存在着变革、融合、制约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样的三个环节通过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予以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合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哲学的比较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农民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俄(苏)和中国的科学哲学同属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各有特点.俄(苏)科学哲学的基础是苏联时期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认识论转向"促成了俄(苏)科学哲学的兴起.中国科学哲学的产生根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范式的转换.中俄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揭示哲学的民族性,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各自民族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0.
一个哲学家的哲学要成为一种"主义",对后世的哲学产生影响,就需要来自它的哲学传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批评。马克思的哲学是如此,葛兰西的哲学亦是如此。1947年,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和书信以意大利文的形式编辑出版,在意大利国内兴起了葛兰西哲学思想的研究热潮;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和书信被翻译成英文,在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等国家广泛地传播开来,同时,在研究的领域上也从政治哲学扩展到认识论和方法论;对葛兰西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又引起了葛兰西哲学研究方式的更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葛兰西哲学摆脱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模式,开始在文化哲学的解释模式中获得新的诠释,并在这种新的诠释中形成了葛兰西主义,直到这时,葛兰西哲学的时代才真正到来。在这一过程中,阿尔都塞对葛兰西哲学的批评构成了葛兰西哲学研究转向的最重要一环。阿尔都塞在对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命题的批评中,提出了葛兰西意识形态哲学的总问题,开辟了对葛兰西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从而揭示了葛兰西哲学的普遍性,使葛兰西哲学超越了它的意大利本土和它所处的时代条件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成为当今文化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献学、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经典。葛兰西主义就是从这种对葛兰西哲学的广泛研究中产生出来的。因此,研究阿尔都塞对葛兰西哲学的批评,对于我们无论是重新认识葛兰西哲学,还是阐发葛兰西哲学的当代意义,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