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概念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对精神生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的“优胜记略”两章,是集中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对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专家们已经作了研究,发表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意见。现仅就“优胜记略”两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怎样产生的?三、鲁迅怎样评价阿Q的“精神胜利法”?  相似文献   

3.
“西迁精神”是半个多世纪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西迁并在西部扎根过程中形成的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涵的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核心的有力彰显,是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群体的时代坐标,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有效解答。陕西理工大学在校史沿革和办学特色形成中凸显了与“西迁精神”内涵相同的大学精神。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从校园文化建设、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融合和就业“大课堂”嵌入等四方面构建“西迁精神”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读者网站     
“两会”精神是什么 什么是“两会”精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可以有许多种理解和概括。有媒体称,政协精神就是畅所欲言。从一定角度上看,把畅所欲言视为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并非不可取。 畅所欲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体现,是宪法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倘若在“两会”上还不能较好地反映宪法精神,怎么集中地体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呢?畅所欲言才能把人民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符杰祥 《东方论坛》2008,1(1):47-51
鲁迅的意义不在于为提供了什么高明的现代化理论,而在于确立了一种近代中国最缺乏的“批判性质询”的态度。从这种现代性态度出发,鲁迅建构了自己关于现代化问题思考的完整构想:以“审己”为原则,以“比较”为方法,以“自觉”为“本根”,以“精神”为“根本”。鲁迅的构想是出于文化整体的观照,他同样重视精神之外的政治、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两个飞跃”的过程中,精神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本文想就这一问题粗略地谈点看法。 我们认为,在“两个飞跃”过程中,精神既可以向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向外发挥作用。所谓向内的作用是指精神在头脑内部的作用,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摄取感性认识并使其上升到理性认识;使理性认识转化为“理想意图”。向外的作用是指精神对外界发挥反作用,这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反作用于精神和反作用于物质。 那么,精神对摄取感性认识并使其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些什么作用呢?我们这样提出问题,是以人们已从外界获得一定精神为前  相似文献   

7.
一、多研究一点特性问题 我们办报经常讲共性问题:中央精神,省委意见,州委布署,宣传部安排等,上传下贯。而我们的工作很有特性,报纸,是区别于文艺、理论、书刊的特有舆论工具;“老少边”,是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异的特定地区。我们在特定地区运用特有的舆论工具,从办报条件到宣传思想,都有很多带特性的问题,这是必然的。 可惜,过去有些理论观念,阻碍了对特性问题的研究。“文化大革命”前流行的说法是 “党委抓什么,我报道什么。”“文化大革命” 中的说法是,“全国政治气候是什么,我报道什么。”也就是说,不承认在老少边地区办报,有什么特殊性的问题,自然就不需要去研究了。在这种理论、观念的影响下,报纸办得没有特色,宣传效益不好,这些弊端已是有目共睹的了。  相似文献   

8.
精神对国民经济活动的作用力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国家对“经济精神”的科学认识,也就是说,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方式和手段看待经济精神作用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意识’的意识”。如何认识意识这种客观性存在,有意识、自觉地发挥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经济发展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骆天银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到底是什么?这在我国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不少人认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有用就是真理”。也有一些人认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民主”和“科学”。笔者认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求实”。这种求实精神主要...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多维度的社会发展进程。人们在关注物质世界和物质丰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本质特征和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要强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内涵是什么?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路径是什么?这是我们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后迫切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特征,侧重阐述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