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国动物保护伦理的思想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66
在认识到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的今天,建立健全动物保护伦理仍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相对于现代人对于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纠结。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却蕴涵着大量滋养动物保护伦理成形的土壤和资源,其中包括上古唐虞图腾神兽文化和中国传统儒、释、道伦理思想中对于动物保护思想的阐释和说明。可以说.这些传统伦理思想既是中国伦理道德的宝贵资源.也是对现代人生态行为的警示和劝诫。 相似文献
4.
李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2):12-14
除了激进的物种歧视主义论者,西方大多数人都是反对虐待动物的。但是在回答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这个问题时,伦理学家们便产生了深刻的分歧。归结起来,西方伦理学家主张保护动物的理由主要出于两种立场:人道主义和自然 相似文献
5.
郭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37-39
环境美德伦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的理论形态,其历史十分浅近。1983年,托马斯·希尔发表了《人类卓越理想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一文,从此掀开了以美德为导向的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新方向。环境美德伦理从最初零星的几篇论 相似文献
6.
林红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4):82-86
地球漫长演进中产生了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存也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的日益强大,人类的活动大大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从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许多野生动植物物种已经灭绝,更多的则正处于濒危状态。沿着动物生态保护理论发展的轨迹,我们知道其终级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张胜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42-45
由于环境伦理观念的作用,少数民族对自然界充满信仰、崇拜、畏惧、感恩等神圣心理,有效地维护了人与自然在原始状态下的和谐,但也使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摆脱不了"攫取型经济"的落后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少数民族环境伦理观念陷入了困境,引发出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与动物关系的环境伦理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桂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26-28
传统饮食文化中食用动物的某些不良习惯,人与动物不分彼此、过度亲密的现象,使作为宠物的物种过度繁殖,以及各种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都是导致人类疾病和生物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的原因,应该倡导关心物种多样性与和谐性的生态文明;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扩展到动物。认识动物拥有生存权、免遭人类过度干扰的自由权等“天赋权力”,从而不过分干扰和人为地控制动物的生活,人道地关怀动物的苦乐和福利,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晓岚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46-50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受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必着力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城市缺水及水质恶化、城市垃圾、大气污染是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解决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法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应从切实加强环境立法、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全面强化环境法律监督这三个方面来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王吉中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65-70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发展责任理论作为目前动物保护立法的主流理论,未能动摇陈旧的人与动物的主客二分格局,一定程度上使动物保护立法工作陷入了滞后局面,故亟需反思其作为立法基础理论的道德内蕴。若承认人与动物之间在道德层面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则动物作为形式主体所放射的道德价值将有望培植起大量的积极义务规范,进而真正推动动物保护法制的发展。联系动物致害责任这一制度并加以反思,能够揭示这一点的进步之处。 相似文献
11.
陈红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2)
主持人语:2012年2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一批企业排队上市的名单,从事黑熊养殖、熊胆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归真堂位列其中,但随即引发了广大网友和以亚洲动物基金会为代表的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出于担心上市带来的产业扩张, 相似文献
12.
齐自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103-106
现代化在不同的场域和社会中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共同点都是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自我,认定自我,最终实现人的回归。而文化认同矛盾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使人不知道何为真正的自己,迷失在文化异化的世界。以生态为导向的人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共同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的建构,是真正实现人的回归的生态现代化,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王国聘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2
主持人语:2012年2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一批企业排队上市的名单,从事黑熊养殖、熊胆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归真堂位列其中,但随即引发了广大网友和以亚洲动物基金会为代表的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出于担心上市带来的产业扩张,抗议者对归真堂等企业所采用的活熊取 相似文献
14.
刘长星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0-104
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密不可分,伦理维度是理解环境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视角。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关注很多现实的环境问题,表现出深切的伦理关怀和环境伦理意识。尤其是他主张发展一种环境批评,这意味着环境美学理论也可以发挥干预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48-361
晚清时期人与动物的关系,学术界研究的很不够。以牛为例,经济方面,晚清国人对牛这一动物最为关注的所在,主要涉及耕牛、出口、捐税、牛奶、牛业管理等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最主要的是绘画形式,其次才是文学形式;猎奇方面的记载,《点石斋画报》及《益闻录》较为突出;法律方面,多为案件描述,也有法令等内容;外国方面,主要涉及瘟病、交易、比赛、饲养等;动物学及医疗卫生方面,涉及到牛的特征以及饲养方法,牛的瘟病等医疗以及公共卫生等内容。此外,还有制造、学术、政治、哲学、社会等方面的记载。总之,晚清国人对牛的认知,视角多元,内容十分丰富。牛只是一个案例,其他如鼠、虎、兔、龙、蛇等,不胜枚举。人与动物的关系课题,是晚清乃至整个史学应该予以关注和强化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环境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的环境恶化有关。环境心理学由最初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目的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试图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学取得较快发展。环境心理学仍然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修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3):5-1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要真正使这一变革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明确基本导向问题。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明确提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从理论上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也是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从现实角度分析,它是摆脱“GDP中心主义”惯性运作的理性选择;从未来趋势分析,则是适应中国新阶段人的需求发生新变化的必然要求。
以人的发展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把握以下四个着力点:在需求结构方面,重在提高居民消费率;在产业结构方面,重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重在实现主体的自主创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重在寻求“天人合一”、绿色发展。
要做到以上诸点,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深层的体制问题,尤其是以下四方面改革刻不容缓:第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解决“三个倾斜”问题;第二,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三,按照“广义产权论”,构建环境产权制度;第四,促进政府转型,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以人的发展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把握以下四个着力点:在需求结构方面,重在提高居民消费率;在产业结构方面,重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重在实现主体的自主创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重在寻求“天人合一”、绿色发展。
要做到以上诸点,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深层的体制问题,尤其是以下四方面改革刻不容缓:第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解决“三个倾斜”问题;第二,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三,按照“广义产权论”,构建环境产权制度;第四,促进政府转型,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乔永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2):17-19
动物保护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为公众参与动物保护提供了组织化的渠道和载体,在保护动物、维护动物的权利、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中国动物保护组织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社会的环境伦理在道德考量的范围上逐渐扩展,尽管它们之间争执不断,但是也能抽象出有助于环境治理的基本共识。风险时代的环境法因为自身的制度缺陷无法应对未知的环境风险和已知的环境危机。恰逢其时,环境公共伦理为风险时代的环境法律的完善提供了养料池。环境公共伦理法律化是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它主要是通过为法律制度构造提供技术基础和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解释达致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