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教因其不同时期新思想和新宗派的产生和崛起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阶段、部派佛教阶段、中观学派阶段、瑜伽行派阶段、中观行派阶段、密宗阶段、禅宗阶段、净土宗阶段八个时期,不同的阶段的传播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汉传佛教绘画与佛教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佛教在中国汉地的发展和传播 ,汉传佛教绘画逐渐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国汉传佛教绘画 ,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其劝化世道人心 ,崇德兴仁的特征十分显著。同时 ,丰富多彩的中国汉传佛教绘画 ,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公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佛教源于印度 ,早期僧人依靠神异手段将其传入中国。中国古代社会上层统治者热中于方术、迷信 ;下层民众生活困苦、渴望幸福 ,存在接受神异的心理基础。佛教以神异为手段拉拢信徒、中国人将佛教看作道术以及早期佛教的分布表明佛教与神异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李桂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2):235-237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建筑对佛教在汉地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佛教在汉地的传播,与修建佛教寺庙建筑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东汉佛教传播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梅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70-74
东汉佛教传播特点明显,如以君王贵族为核心受众、以黄淮中下游地区为传播中心、以斋戒祠祀为主要活动等.其特点形成,与国际商贸活动、中印文化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正确认识东汉佛教传播特点及其成因,亦是理解魏晋佛教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北魏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不断进行的,同时也带有北魏以少数民族为核心的封建政权的特色。体现为佛教本身的教义、教仪、教艺和教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宫文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39-41,81
北魏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不断进行的,同时也带有北魏以少数民族为核心的封建政权的特色。体现为佛教本身的教义、教仪、教艺和教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钟仕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50-55
[摘要]中古佛教的传播在改变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改变了中古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般若性空学说与玄学的结合使中古文人发现了自我和自然的二重性,或曰“双重发现”。他们一方面把自然作为“物理的东西”来对待,依据自然界自身的环境、材质和人自身的自然结构来创造审美和膜拜的对象;另一方面又把自然界看成是“自我异化的精神”,看成他们一生所追求的极乐世界。作为物质的我在观察自然时与自然有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能够将自然之精微之处描绘出来;作为精神自由的我则能够认识自然的规律,幷将自然规律融冶于社会生活,这是中古文人自然审美观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佛教造像的兴起又改变了中国本土造像的传统题材、手法和风格,形成了一种以追求“般若绝境”为最高存在的新的自然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历经漫长的封建社会,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此分析了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的原因、它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以及佛教在中国由盛行到衰微的历史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佟洵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3):83-88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幅员辽阔而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蒙元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实行"兼容并包"和承认现状的政策,对中原地区已有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都予以承认,故在元朝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文化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蒙、藏的特殊关系,元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并且将藏传佛教的"领袖由国师提为帝师,建立起元代特有的帝师制度,使藏传佛教及其领袖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1]696.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佛教特殊的关爱,作为蒙元帝国的大都(即北京地区),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在元朝统治时期都颇为兴盛.元朝政府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佛教的管理.元大都遂成为佛教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陆芸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2):48-52
丝绸之路文明是世界不同地域、文化、信仰、种族的人民相互碰撞的结晶,一些外来宗教沿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们不同程度地与中国文化发生了互动。以伊斯兰教为例,在早期传入时期中国人对它无意识的误读,到明清时期回族思想家有意识地借用佛教用语来诠释伊斯兰教的有关概念,说明了在汉语文化语境下,伊斯兰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适应。 相似文献
13.
范文彬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63-65
冰心的早期诗文中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并不是指对普通的生命状态的思考,而是表现为对这生前死后的生命状态的追索,是一种宗教式的生命观。这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受佛教的影响。可以说冰心的这种生命意识是她同时代作家所少有的。对于这一点,冰心研究者们目前极少注意到。 相似文献
14.
黄夏年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3):69-75
合川佛教属于与重庆长江系佛教文化相并列的另一大系嘉陵江系佛教文化单元,这是经由陕西、甘肃等地的剑南蜀道而传入的,是属于走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合川佛教有两大亮点:从旅游角度来讲,是二佛寺的佛教艺术与雕刻;从佛学的角度来讲,是佛教的禅宗文化研究。抓住这两个主题,就能够将合川的佛教文化与佛学研究事业做好,为合川的佛教文化和旅游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杨发鹏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佛教历史地理是历史文化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研究队伍的壮大与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加以及研究水平的提高上。文章对近20年来国内佛教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做了述评。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期望。 相似文献
16.
刘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9(4):9-13
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面临世纪之交新的复杂国际形势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后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那就是忧党、忧国、忧民的统一,增强全党忧患意识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统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寻找根本解决措施的统一。尤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解决中国现实忧患的根本措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忠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62-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型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型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型化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绍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1):49-52
面对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形势,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邓小平科技理论,创造性地提出科技创新思想。江泽民同志的科技创新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极大地发展了邓小平科技理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赋予的时代特征、充满马列主义战斗风格以及贯彻始终的创新精神是江泽民新闻思想的重要特征,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