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全球伦理运动看世界宗教对话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未来是世界文明多元化,还是文明的冲突?对这个世界文明视域的问题,世界宗教界发起的全球伦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从全球伦理运动看世界宗教对话的趋势,主要看有没有共同价值存在,以及能否承认某些共同价值存在,这是世界宗教对话得以展开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作为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对 于二者的关系,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必须放到人类社会及人自身的发 展史中去考察才可能全面而深刻,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和冲突不是它们关系的本质,而只是人 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能力发展不完善的表现而已,科学与宗教的协调共处是必然的 .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苦难和全球责任的伦理实践构成了新的宗教对话的出发点、动力和支柱.事实证明,基于全球伦理运动的实践的宗教对话在现实世界是可行的和富有成效的,是对未来宗教间对话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在<箭喻经>中,佛陀以一种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形而上学问题,对于诸如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身体和灵魂是否同一、真如死后是否存在等问题不予回答.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当今宗教对话.在形而上学等问题上,理性无法达成最终的统一结论,合理的方式是放弃对它们的探讨,在实践上转向经验现实层面.这种态度和方法在佛教内的对话中可以避免不同宗派之间的诸多隔阂,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同宗派共同追求的解脱以及服务世界上.同样,在佛教和基督教等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中,这种态度和方法可以避免彼此宗教教义上的抵触,转而携手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并顺利地进入第二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和宗教冲突渐趋明显而严峻,宗教对话研究随之成为国际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前沿领域。着眼于宗教对话研究的新近理论倾向,首先,提炼出两种新的宗教对话观——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并概括其主旨要义;其次,试对这两种新理论动向加以比较性的方法论反思;最后,试论二者的借鉴意义,这对于我们积极促进中国的宗教关系、特别是政教关系的平稳发展会带来现实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论宗教对话、世界和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和平需要宗教之间加强对话。宗教对话应重视借鉴“东方模式”的经验,那就是各种宗教之间长期和睦共处、互相尊重、互相促进。这种“东方模式”有着深厚的文化支撑、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国家的法律保障。“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于促进世界宗教对话、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在将自己的研究转向人类社会领域时,着重探讨了宗教与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作用和可靠性。他认为,宗教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幻觉,其中有些观点类似于妄想;宗教有它存在的理由;当人类度过童年期后,必然会脱离宗教而进入科学阶段;科学不是幻觉,它有可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缺乏对宗教对话理论本身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令人欣慰的是,段德智教授在《宗教概论》中,以存有的层次性理论解析了宗教的层次性结构,进而从宗教的层次性结构推导出宗教对话的层次性,提出从文化对话到宗教信仰层面对话的现实途径。该宗教对话理论既立足于中西宗教对话的实践,又凸显了中国传统对存有层次性和统一性并重的文化特色,构建了一种融入了东方智慧的宗教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科学与宗教之相互关系历史沿革的探讨 ,论述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宗教在当今科学昌明时代之存在原因及宗教对当今社会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信仰的一种“此在”的历史性表达形式,“诸宗教”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我们回到“宗教”之本义,并在此视域下分析李提摩太之佛耶对话思想。李提摩太之佛耶对话的主体并非两种“具体化”后的制度性宗教,因此,李氏之佛耶对话并非“援佛入耶”的“置换模式”,而是以上帝之国在世界的建立为目标、以治理世间之苦难与罪为途径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宗教的协举模式不同于科学与宗教的反相关、不相关或正相关模式.协举模式包含了反相关模式中对立的因素,但又不夸大这种对立,而是认为对立是促进发展的先导;协举模式也包含了不相关模式中的分离,正因为双方彼此之间的独立、各是其所是,才有了交叉、互补、跃迁的可能;协举模式更包含了正相关模式中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是比相关模式更注重第三方、中介方,更注重双赢、并举、跃迁.  相似文献   

12.
宗教对话有其特殊的困难,一方面由于神言是不可言说的;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对此加以言说。这样,宗教间的对话就常常变成一种“独白”或宣教,无法达到对真理和终极关切的再理解。但宗教对话可以就人类所共同遭遇到的问题和病痛加以对治,并由此来达到对话所要达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宗教间相遇不可避免;不同宗教、不同人对宗教间差异性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宗教多元论是回应宗教差异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混合多元论、理性多元论和灵性多元论分别指向人的不同构成部分,即躯体、头脑和心灵;相应地,它们也指向终极实在的不同维度,即实在的存在、智慧(逻各斯)和喜乐维度;而人的成长则朝向实在的这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宗教对话"论域与近代藏传佛教著名学者嘉样钦则汪波、贡珠元丹嘉措等所倡导的"宗派无偏向"运动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这说明,古今中外的学者之间有共同的运思取向和思维规律,我们应充分利用藏传佛教关于"宗派无偏向"的学术资源来丰富、提升和发展有关宗教对话的框架体系和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文化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宗教曾对近代科学的兴起起过致命的迫害和阻滞作用,但它同时也是近代科学兴起的一个积极因素.科学与宗教是辩证的关系,宗教不会随着科学的昌明而消失,而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以不同的形式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宗教、科学、文化思考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宗教、科学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在文化的层次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笔者透视了各种文化中隐含的“元宗教精神” ,认为对无限本体的信仰是宗教的本质 ,而一切有限之物仅能作为理性思维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将有限之物作为非理性的信仰对象 ,会导致社会躁动和现代迷信。宗教信仰自由是人的价值主体性的基石。本文的思路起于笔者同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吉教授的一次谈话 ,并在 1999年佛教协会内参《研究动态》披露过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梳理和阐述宗教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对二者的关系和复杂性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将宗教与文化、宗教的文化性等特征放在当代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动态的审视、思考和盐?这是我们研究宗教与文化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到科尼尔所言宗教对话之不可能性,都显示了一种宗教在人们身上的根深蒂固性.然而,与宗教信仰相关的一系列事物对于信仰者的意义并非单纯,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话较易展开,而在其他方面却相对较难.人们对意义世界确定性的依赖和追求构成宗教对话的核心阻碍.但当代全球化形势下的宗教转型、信仰者的多元认同交叉和各种宗教对话理论的建构,为宗教对话障碍的消解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科学是两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二者分别遵循不同的认识路线。从宗教与科学的相融、磨擦、分离、对话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 ,二者的关系极其复杂 ,复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科学不是万能的 ,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向度。宗教与科学各有其自己的问题域 ,二者是影响人类的两股作用不同的最强大的普遍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 ,二者的关系会呈现新的形式、包含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倡导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这种宽容的文化精神尤应在今天的青少年教育中加以提倡,只有鼓励不同精神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对话,建立世界伦理,促成全球意识的觉醒,才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不至于让地球村沦于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