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玲 《社科纵横》2007,22(6):134-137
随着自由主义理论被公民资格理论所取代,今天的西方伦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也转移到公民的责任方面。其中,公民道德责任是公民资格理论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责任和包含在其中的“公共精神”将是新一轮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它可能会领跑21世纪的文明重建。本文认为公民道德责任的本质是道德契约。在道德契约中,才能真正建立和实现公民的责任。公民的最重要的道德责任就是通过行善和义务付出来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伦理的“礼仪之邦”。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思想和传统主要可以概括为“尚德”,“明德”,“用德”三个基本方面。“尚德”即对道德的崇尚和追求,它反映了古人对道德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明德”,它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内容和道德规范的理解与确认;“用德”即将知之德付诸行动,它体现古人关于道德实践的基本准则。本文以为总结和继承古人“尚德”,明德”,“用德”思想合理成份,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文化滋补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展  陈村富 《浙江学刊》2002,5(3):34-38
本文在考察亚里士多德关于交易公正的有关论述的前提下 ,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确实有可以导出把交易公正看成是所有道德的根的说法。但是深入挖掘下去 ,可以发现他远远没有如此肯定市场交换及其特有的“道德逻辑”。我们应当由此把握涉及古典性价值与现代性价值的一个根本区分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制以来,劳动关系变迁的根本在于产业工人身份及其认同的转变.市场转型导致劳动关系逐渐被商品化,具体表现为国家与产业工人之间综合性社会契约向功能分化的现代契约转变.一方面,国家与产业工人的契约表现为调控性的政策和法律;另一方面,工人和企业的契约表现为市场劳动合同.契约关系建立在产业工人的身份及其认同的基础上,而契约关系的变化则基于产业工人集体主义的单位身份向个人主义公民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复 《浙江学刊》2003,(5):52-57
信用社会 ,呼唤信用的道德。在一个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中 ,“诚信”的道德价值系统和“信用”的行为规则系统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核心 ,市场伦理和商业道德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中心内容 ,公正、正义、仁爱、公益、互助、责任等人类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信用”道德体系 ,则最终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景海霞 《社科纵横》2004,19(2):60-61
市场中的企业理应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其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作 ,达成“契约” ,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也是现实中人力资本经济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 ,本文从人力资本概念和人力资本特性的阐述中 ,分析了其对企业制度安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企业兼并引起公司边界的显著变化。无论是纵向一体化兼并,还是横向兼并和混合兼并,从公司与市场划分的角度看,都可以归结为市场交易的内部化。相对于市场的契约解决,兼并扩大了公司组织活动的方法和范围,减少了市场交易的机会和费用,本质上仍然是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当交易费用被看成是所有决定、制约、影响公司边界因素的价格函数时,交易费用能够完全解释公司与市场的边界划分。不仅如此,交易费用理论还对兼并所引起的反垄断规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一方面,公司边界扩张会受到制度安排的价格约束,产业组织内存理性的边界;另一方面,兼并不仅扩大了公司的边界,市场的边界通常也扩大了,更大市场范围的竞争会抵消或削弱企业兼并所造成的垄断威胁。  相似文献   

8.
高蒂尔协议而致道德的契约理论是继罗尔斯之后西方又一重要的契约理论。它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为基本指向,并将道德建立在此种理性之上,从而解释了个人间合作行为得以产生的基本逻辑和相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儒家学说以建立秩序井然的社会作为终极目标,其理论核心是把道德价值高扬至极,其学说把人从“神权”枷锁解放出来,但又以牺牲个人自由为特征,与以“他律”为特征的现代法律思想相悖。本文探讨儒家学说与现代法律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思凝  贾宇婧  田耕 《社会》2020,40(1):1-24
彩礼既为“财”又为“礼”,以往彩礼研究主要集中在“婚姻市场理论”和“礼物秩序”两个基本的框架下,较少将其作为生动的社会行动过程予以研究。本文聚焦于“议彩礼”的互动过程,表明彩礼议价的核心不在于结亲家庭对彼此家庭的认可是具有默契还是存在分歧,而在于具有道德基准意识的彩礼大行。结亲家庭的道德感受力是依据大行而展开的不得不“议”的行动过程。情理随行动过程而生发的特点使“议彩礼”成为道德意义网络之中衔接个人道德感受力与集体习惯的节点,这也正是彩礼道德嵌入性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11.
赵安民  王中丽 《社科纵横》2012,27(12):103-105
当今社会,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义不为等现象已引发广泛关注,社会群体在他人陷入危困之际表现出麻木、冷漠,对施救者讥讽、持疑的“道德逆淘汰”现象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本文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析“道德逆淘汰”的成因,从培育个体道德品质、批判继承传统道德资源、优化学校道德教育、重视舆论道德教育并完善道德的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扭转“道德逆淘汰”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美国学界围绕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和“社会契约”理论的几种主要批评观点。诺齐克认为罗尔斯的“新平等主义”的差别原则是在利用有天赋的人为缺少天赋的人牟利 ,这恰好违反了罗尔斯社会契约论的基础 :康德的个体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桑德尔却从对个体或“自我”的共同体主义解释出发 ,支持差别原则。森与纽斯邦扩展了公平正义的范围 ,要求制度帮助解决人们的把基本好转变为有用的活动的能力上的不平等。德沃金反对这种强“福利平等” ,主张用市场型契约的“假设性保险方案”来解决天赋和残疾平等化的费用。对谢弗勒来说 ,这些当代自由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中没有一种对“个人应得”、“责任”等非哲学家大众所持有的确定的观念给予足够重视。最后 ,本文讨论了这些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物流的契约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三方物流亦称契约物流,基本具备了契约的所有属性与特征。同其他契约一样,物流契约同样具有不完全性,这就使得物流契约当事人之间在利益分配中就存在一定的“剩余”,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何处理这一“剩余”,是物流契约(物流外包)中的重要问题,并会导致相应交易费用的产生。为减少相关交易费用,半结合(联盟)就成为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此外,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自动实施物流契约,是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的契约治理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立深 《浙江学刊》2006,1(5):138-145
区域协调发展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利益多元化的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法制问题。旧中国宪法创制的地方联合立法模式、美国宪法创制的“州际契约”模式,都是处理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尝试。为了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长三角”和“泛珠三角”正在自发生成和示范“省际协议”模式,它们试图通过契约治理模式来解决特定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省际协议”所代表的契约治理模式应该借鉴地方联合立法模式和州际契约的经验,并在中央政府的规制下加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治中的理想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仲 《浙江学刊》2002,(3):39-45
美国立宪政治的原则与近代社会契约论有紧密关系。赞成社会契约论模式的自由主义学者往往援引美国宪政的例子来论证现实主义政治的合法性与成功性 ,论证政治不应当诉诸现实之外的其它考虑。但是以R·贝拉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的政治哲学家却反对简单的社会契约 ,而提出双层的社会契约 ,指出在美国制度层面的社会契约背后 ,还有更重要的宗教—道德的精神契约。不理解这一契约 ,就无法理解现实社会契约的历史运作 ;不复兴这一内在契约 ,就无法在今天维系制度上的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16.
终身雇佣制这种“关系型心理契约”是日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对日本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目标由关系型向交易型转变,这种心理契约发生了动摇。中国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自主能动的开发,避免与员工之间由于“心理契约”的缺失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和人际关系障碍,从而最终统一企业成长和员工发展的双重目标,必须实现企业“心理契约”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现实道德的趋向(兼原因)、人生价值取向、“理”“欲”关系、对传统道德的态度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策等方面.论述了社会道德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艳楠 《社会》2023,43(2):18-53
五四运动后“救亡”与“启蒙”、“政治”与“文化”的交织与竞逐是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一条线索。既有研究多将恽代英呈现为一个具有道德主义色彩和儒家伦理底蕴的五四知识分子,然而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却难以理解他为何从温和的道德结社转向革命。本文认为,恽代英精神世界中的心学底色,以及他对青年会社会服务经验的借鉴,使他形成了与共产主义者相通的道德认知;道德结社的困境则促使他走向政党运动,以群众运动实践自己的道德理想。恽代英的早期经历为我们呈现了过渡时代具有儒学底蕴的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政治秩序时的道德困惑,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对德性的强调以及儒家中国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向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形成了一种“买卖”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工作承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与此同时,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面临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合谋”、“阴谋”等四种博弈困境。因此,重构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重新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营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构建政府与机构之间的良性契约关系,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道德原则,产生于远古的祭祀活动,发展于春秋的会盟活动。它以等级政治道德要求为核心,包括人神之信、君臣之信和君民之信,而这些内容为等级结构和法律所制约。从性质上说,"诚信"是中国传统公法文化中的重要观念;而作为普遍道德意义上的诚信和基于商品契约的诚信,并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独立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