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优选论的核心是制约条件和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比较标记理论、和应理论、概率性优选论,候选项链理论和共感理论的提出提高了优选论的解释力。然而,优选论在解释现代英国英语单词发音(即,单词的实际发音和单词拼写不一致)的问题时,仍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内,提出一个解决此问题的现代英国英语音系的多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音系学领域的优选论以普遍的、可违反的制约条件为中心,制约条件的多层面性使得优选论具有兼容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多种因素来分析语言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特殊疑问词移位和主谓倒装以及助动词do的运用进行优选论研究,来分析优选论在句法研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词汇朗读、文章朗读、复述故事和访谈四项口语任务,从控制和随意语体两方面考察英语齿间辅音的变体发展模式.结果发现,低水平组对所处单词内部语音环境比口语任务和语体更敏感;中等水平组的发音在不同语音环境和语体中均有较大差异;高水平组不受语音环境影响,但仍然受到语体的制约.通过运用优选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在英语齿间辅音的习得过程中,涉及语音信息处理的语体为更高级别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4.
两种语言之间音系和语音的异同可以在外来形式的本族化过程中得以反映。对于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已有一些文章进行了有见地的描写和分析,但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却鲜有阐释。鉴于此,作者尝试性地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辅音的音系调整进行了描写,并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语音段系统对汉语外来形式的音系调整并非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可预测的。调整过程和结果与英语音系语法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有关。即忠实类制约条件要求最大可能地保留作为输入项的汉语外来形式的特征,而标记类制约条件要求输出项符合英语的音系语法。  相似文献   

5.
优选论通过普遍的、可违反的制约条件在各类语言的不同等级排列中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优势使它成为普遍语法理论,其理论原则和分析方法被应用到包括句法在内的其它语言研究领域。运用优选论来解释汉语倒装句的生成原理,不仅可以为其筛选出最符合语法规则的优选项,还可以对其它候选项的语法偏离度进行排列,这是仅仅基于句法理论或其它的理论难以办到的。这体现了优选论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优选论认为普遍语法是一系列可违反的制约条件,语言差异的本质就在于制约条件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层级排列。英汉两种语言特殊疑问句句法操作以及疑问词位置存在差异是与特殊问句相关的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不同的结果。在英语中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为:OP—SPEC〉〉OB—HD〉〉FULL—INT〉〉STAY,而在汉语中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与之相反,为STAY〉〉OB—HD〉〉OP—SPEC。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优选论的理论依据,同时结合实验语音学中的声学软件Praat对重音进行分析、标注,对英语句子重音重读策略进行实证研究,以制约条件等级排序形式表示出来,向英语母语者接近。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生成语法的发展,优选论延续了对形式的描写及对普遍规则的探究,同时也摆脱了生成语法无法摆脱的局限性.指出:这种实证上的差异完全可以通过优选论制约条件的分合来加以解释和说明.从这一点上看,优选论既可以界定语言的总体类别,也可以说明语言内的变异情况,因而具有诸多以往音系学理论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优选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博山方言中的双向性变调问题,指出左向应用是博山话三字组连读变调非标记的规则应用模式,而右向应用是受右调位置忠实性制约条件驱动的非典型性规则应用模式.研究表明优选论的并行处理模式完全可以解释博山方言的连读变调难题,并为其他方言中以节律为条件的连读变调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优选论框架下研究了英语多元wh-问句四种移位优先权现象。通过语料分析修改了G rim shaw对wh-移位研究中的两点不足,最终确立了wh-移位的五个制约条件及其层级排列体系。研究表明,优选论能够为英语中四种优先权现象提供比较一致的解释,而且能使一元和多元wh-问句移位问题在优选论框架下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汉语致使动词所构成的使役结构可以译成日语的「Nを自动词使役态」、「Nを他动词」、「Nを形容词くする」和「Nを形容动词にする」,并从汉语动词的特征出发分析了各种情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重动句的类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不同的角度对重动句进行分类 ,可以立体地、全方位地分析和把握重动句的特点。第一 ,根据重动词是否具有自主性把重动句分为自主重动句和非自主重动句 ;第二 ,根据重动词自由性的强弱和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合关系的松紧把重动句分为松重动句、中重动句和紧重动句 ,三者呈现出一系列的等级排列 ;第三 ,根据重动词在句中位置的前后把重动句分为前位重动句和后位重动句  相似文献   

13.
职务侵占罪是 1 997年《刑法》新规定的犯罪。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和诚实信用的信托关系。经济秩序是被犯罪行为间接侵犯的 ,财务管理制度并非为犯罪行为必然侵犯 ,因此都不是本罪的客体。对于客体中的财物所有权 ,没有必要区分其所有制性质。国有单位财物所有权同样也能成为本罪的客体。在公司所有权中 ,从研究本罪的客体的角度看 ,没有必要区分出资人的财产权与公司财产权  相似文献   

14.
非宾格化削弱了主语的施事性,也让谓语表征为结果或终止状态,并驱动隐含的第二层次主谓结构所表征的存现意义呈否定状态.非作格化强化了第一层次主谓结构的动作性特征,并驱动第二层次的主谓结构呈常规的存现意义,由此证明了双及物构式的意义是左向或右向传递.予取的双向性可以共存于同一双及物句,但予取的内容不一定是物质性的实体.物质性实体或非物质性实体的双向传递,可以概括为双向的损益关系,这就是双及物构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多藏语自主非自主动词与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语动词除了及物和不及物、自动和使动外,还可以根据动词与主语的关系,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自主和非自主动词与名词的格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谓语动词是非自主的,其主语是通格,如果谓语动词是自主的,其主语是动者格。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本质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作为规范学科的刑法学当中,犯罪的本质只能是刑事违法性而非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刑事司法;其内容既包括行为在客观上与法的秩序相违背,也包括行为人本身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存在罪过并具有归责可能性。刑事违法性中所指的“法”应指法律规范而非法律条文,指实定法而非应然法,指具体的法律规则而非抽象的法律原则或公共政策。相对于社会危害性而言,它是一个真正完整的、规范意义上的法律标准;在司法的意义上,它是犯罪成立的惟一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动词的及物性质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Keyser和Roeper为代表,认为此类动词是及物动词;另一种观点以Perlmutter为代表,认为此类动词是不及物动词.针对这两种观点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大量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中动词具有中间性"的观点,并综合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观点对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专制者一个人独掌国家最高权力,违背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和机会平等原则,剥夺所有人应该享有的各种平等权利,使所有人生活于一个极端不平等、不公正的等级社会;他违背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和思想自由原则,剥夺所有人应该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使所有人都生活于一个遭受全面的奴役、异化和不自由的社会,完全丧失个性而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他违背人权原则、人道原则和公正原则,从而剥夺所有人应该享有的人权、人道和公正的权益,使所有人都生活于一个无人权、不公正和不人道的社会;他违背自由与人道以及平等与公正等全部社会治理道德原则,极端阻碍社会发展,造成社会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9.
对今文《尚书》简单动词谓语句进行全面考察,并对简单动词谓语句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相关动词的构句规律进行比较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国家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义务或法律禁止事项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特征是:(一)行政责任以行政义务的存在为前提;(二)行政责任是违反行政义务的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行政责任种类呈多样化形式.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它是法律责任中一种独立的责任.其特征是:(一)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二)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严格区分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是促使立法质量"与时俱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