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中华大地发生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成绩。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由此而大大促进了的社会结构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型,因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而在新旧交替时期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矛盾和冲突日趋剧烈。协调和处理体制转轨时期的社会矛盾,愈益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何谓“社会矛盾”?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其内涵与外延。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有效和深入,首先…  相似文献   

2.
“消费型社会”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消费在整个社会制度安排中处于优先地位.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是由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缘于我们长期处在生产型社会阶段,是由生产型社会本身具有的结构性矛盾所致,而破解这些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尽快实现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这不仅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益诉求与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们的利益诉求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泄愤式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信访规模居高不下、劳动纠纷的利益诉求从"底线型"向"增长型"转变等特征。要正确评价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围绕经济利益展开,认识到化解社会矛盾不仅需要建立公平的利益诉求机制,更需要培育进入利益博弈场域中的弱者的博弈能力。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必须以保障民生、保障民权、培育社会组织的自组织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产生根源于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带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文化矛盾,市场化引发了由于利益差别而带来的文化矛盾,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也引发了文化矛盾.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内在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其中意识形态的矛盾是核心.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构成了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内在机制.解决差异性社会的文化矛盾必须实行文化整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实现差异性社会的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80-184
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包括公权侵害私权引发的社会矛盾、私权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权保障缺失引发的社会矛盾。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领域,社会重构模式与社会治理模式并举,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制度性摩擦初现端倪,包容性体制尚未建立,法治中国理念的引领功能被提到突出位置。在治理工具的选择上,尚未出现理性自觉的选择谱系。在多元社会纠纷的解决方案中,不同制度的效力范围与位阶尚未厘清,制度选择出现了功能错位现象。审判制度的权威被制度化消解、合意制度被泛化使用、信访制度出现自反性困境,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制度选择引发了次生社会矛盾,亟须在法治中国理念引领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体制是由社会工作领域中组织结构和规范结构组成的关系网络,主要包括服务体制、管理体制、资源供给体制和职业保障体制。体制化是针对“体制内”而言的,是指某种体制的发展特征在全部或部分方面有向体制内转化的趋势或表现。基于体制和体制化的理论视角,文章分析了S市社会工作体制从去体制化向新体制化的嬗变过程,并从经济控制、政治整合和组织改造三个方面分析了新体制化的形成机制。社会工作新体制化需要处理好强化监管和社工机构自主性的矛盾、专业性和行政化的矛盾、长期服务战略要求和机构短期行为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所谓社会矛盾主要意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群体性对立冲突形态.根据矛盾发生的主体间关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官民矛盾、商民矛盾、阶层矛盾、区域矛盾、各主体间内部矛盾、复合主体矛盾等.当前社会矛盾呈现高发和扩展趋势,我们可从社会中心理基础、思想条件、现实根源、直接成因、促成因素等多方面找到原因.我国虽然已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策取向、体制安排、治理路径、解决渠道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当前社会矛盾的消解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上述分析,面对当前社会矛盾新形势,须进行有关政策调整和社会管理创新,包括:建立公共政策出台的社会矛盾风险评估机制;形成“条块结合,块为主导,融条于块,条专块统”新管理体制;全面整治“街头官僚”;以矛盾产生主体性作为基础标准,重新梳理设计防范处理各项矛盾的预案;扶持并发育能够处理解决社会矛盾的社会组织;以引导社会观察为宣传重点进行新宣传方案设计;建立简易诉讼程序;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职能;建立社会快速动员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9.
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社会矛盾的两种基本形式——合法形式的社会矛盾、非法形式的社会矛盾出发,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的变化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多年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矛盾呈现出增多的发展特点。这种特点不但表现在矛盾程度轻微的合法形式的社会矛盾日趋增多,而且也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冲突程度较为严重的非法形式的社会矛盾也在大幅增加,在社会矛盾总量中所占比例日趋上升。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在逐步加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合作为一对矛盾存在于国内和国际社会之中,而这对矛盾是否能合理地得到解决关系到世界各国的融合、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近些年来一系列体育盛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不仅带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向世人展现了我们新的国家形象,不但让我们看到自己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偏见。由此可见体育成功作为一种推动力加快了我们和世界的融合。然而体育的巨大作用在解决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合"的矛盾中却鲜有提及。在此从农民工体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当下农民工体育所面临的困境,并为如何推进农民工体育事业前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调解优先"的反思——以民事审判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当前确定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强化调解已经成为今后的基本趋势。根据民事审判结构理论,这一转换源于国家对当前社会矛盾高发的回应,其转换的逻辑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政法型司法体制层面政治对法律的深度介入——具体民事审判结构层面调解的强化。但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可能存在误判,而且还忽略了社会结构层面越来越强烈的法治化取向。因此,该政策转换不仅可能欠缺社会结构层面的原因,而且还与社会结构层面的法治化取向存在冲突。在双方合力的作用下,该政策转换将会从正反两方面产生叠加效应,对民事审判结构、司法体制、社会结构转型施加双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湖北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湖北省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传统的计划体制和权力构架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整合功能开始弱化。而社会管理体制由于缺少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反过来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因此,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更新管理理念,努力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文明的起源是以人类社会某些整体结构功能的生成转换为标志的。社会体制是社会结构与功能的契合点。社会体制生成与转换的初始动因是自然的压力和挑战、人类求生存的愿望与动机以及间接性社会关系的形成。社会体制生成转换的理性前提是人的选择与适应,是社会分工从偶然向必然的过渡,是人创造与模仿行为的结果。社会体制生成与转换的客观契机与人的需要的层次和局限性相关,与群体的不断分化与整合过程相关,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过程相关。一个社会之所以和谐,表面看是权力、经济、交换的力量,然而其背后深层的原因则是社会体制在生成转换过程中聚集释放出的能量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致力于构建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本质在于对社会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我国业已形成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创造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一些领域一些地方被动应对矛盾的问题较为普遍,主动防范风险略显不足,未来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从矛盾应对向风险防范转变。更大力度注重风险防范,是主动适应社会风险发展趋势、弘扬重民生重教化等优良治理传统、破解我国社会治理现实困境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兼顾社会治理多重目标、提升社会治理整体绩效。强化社会治理的风险预防导向,要以社区治理、矛盾预防为重点,着力让治理理念更加普及,让政府兜牢治理底线,让人民成为治理主角,让治理的服务基础更加坚实,让财政的引导作用更好发挥,让教化传统得到更好传承,让数字赋能的效能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5.
冉昌光 《天府新论》2014,(3):157-158
正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社会矛盾问题自然会比较突出。因此,如何认识、分析和处理社会矛盾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加强对当代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对推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龚秀勇同志《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体系的主要类  相似文献   

16.
彭劲松 《江海学刊》2014,(3):209-215
社会矛盾研究应该走出主体身份差异、收入财富分配或群体共性的单一视角,从动态变迁、文化心理状况、主导因素相结合的综合视角来进行。从社会发展主体的综合分析看,当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主体性、结构性、动态性、观念性四个不同类型,并呈现社会结构不平衡、不正常的利益博弈、社会心态不成熟、冲突事件增多、新生矛盾频现等特点。从把握规律的角度看,社会矛盾调控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动态原则、系统原则、适当原则等。社会矛盾调控的重点在于实现整体思路的变换,主要包括从堵乱到疏通、从应急到预防、从管控到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从松散到规范、从维稳到变革、从临时到日常、从简单到系统。  相似文献   

17.
当前转型时期,我国各种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关系紧张,为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矛盾冲突对于社会秩序的破坏、消除潜在的矛盾激化因素,有必要对我国社会矛盾化解的思路的转向进行研究探索.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思路从整体上可以归结为从“管理”思路转向“治理”思路.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管理思路与新的治理思路的差异,确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以提高整个社会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能力,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矛盾的和谐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条件,而且催生一种新型的和睦相合的人际关系。社会和谐和社会平等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从本质上说,和谐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正是体现着社会平等基本内容的诸方面。和谐化解是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新方法。正确解决社会矛盾,不能采取“一个吃掉一个”的办法,而应使矛盾诸方各得其所,和谐结合,达到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时期。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传统国有企业,是社会转型期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维护稳定的工作重点。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任何社会变革,总会伴随着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高风险社会.从国际环境来看,伴随着全球化开放社会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金融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政治危机;就国内情况而言,我们正处在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危机产生的温床和土壤,各种类型危机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的危害,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