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私人经济是指近年来各地农村出现的由个人投资或集资经营,以雇工劳动为主要特征,具有一定专业化程度的经济。私人经济雇工经营的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大,雇工人数多,从十几人到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不等,雇主基本脱离直接生产劳动,而主要从事管理、指挥劳动。私人经济雇工经营(以下简称私人雇工)对社会主义经济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它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面;另一方面,它有妨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面。因此,我们应充分允许其  相似文献   

2.
个体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即为数众多的小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包括各种服务业)的自营经济。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水平落后,经济上不稳定.个体经济依个体所有者劳动的不同地位可划分为个体不雇工经济和个体雇工经济两种.个体不雇工经济是指个体  相似文献   

3.
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私营企业的劳资冲突具体表现为用工制度不规范、劳动时间过长、拖欠工资、侵犯雇工人身权益等。私营企业雇工在社会中的地位、在私营企业中的地位、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等原因致使部分私企雇工的合法权益常受侵犯。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和健全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加强劳动法执法力度和劳动监察力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强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功能,鼓励雇工参与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4.
王强 《晋阳学刊》2006,(2):92-95
为了维护劳资对抗和冲突中弱势一方——劳方的正当权益,解放初期,党和政府从保障雇工就业机会、制定劳动标准体系、建立劳动保护制度三方面构建新中国雇工权益保障制度,这一过程呈现出区分性、节制性和阶段性的历史特点。并且党中央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为维护雇工权益提供宽松环境;加强制度建设,为维护雇工权益提供政策依据;加强工会建设,为维护雇工权益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6.
杨蔚 《学术论坛》2007,3(10):103-108
在微观领域,劳动力价格反映了雇主、雇工两大博弈群体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及利益选择;在宏观领域,劳动力价格是消费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针对雇主、雇工博弈利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宏观协调,理顺各方利益分配关系.不论是政府还是雇主以及雇工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在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博弈机制中客观地、理性地不断优化各自的行动策略.公平博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的重要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7.
剥削行为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性的实践证明.有些学者为了给私营企业家摘掉剥削者的帽子,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新进行了梳理、修正,所得出的"超质劳动"是雇工劳动正常盈利之源的结论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和毛主席在領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爭时,对中国社会各阶級和阶层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运用科学的阶級分析方法,确定了党在农村中的阶級路綫是依靠貧农(包括老雇农)和下中农,巩固地团結中农。在土地改革时期,由于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中的阶級路綫,依靠貧雇农和下中农,打倒了地主阶級,消灭了封建剝削制度,取得了土地改革的伟大胜利。土地改革以后,由于继續貫彻执行了党在农村中的这条阶級路綫,把生产資料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取得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伟大胜利。今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江油县的金轮、彰明、新安乡和德阳的孟家、旌阳、城区乡,对农村雇工经营问题作了调查。从这六个乡的情况看,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开始调整,农村出现了雇工经营,并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对它进行新的认识和估计,制定相应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一) 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人口多,土地又很集中,据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土地委员会调查,全国四亿二千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三亿三千六百万。在农业人口中,没有土地的雇农、游民和略有土地的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五,仅占土地百分之六,中农百分之十二、占土地百分之十三、富农地主百分之十三,而占土地百分之七十九。在湖南洞庭湖滨土地更集中、农民与地主的矛眉更尖税、雇农贫农佃农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八十、而占土地不到百分之五,由于绝大多数雇农贫农没有或很少土地,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农村纠纷。  相似文献   

11.
温州农村的雇工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归纳起来,雇工大致使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农忙季节临时播种、收割;(2)家务劳动;(3)个人或合伙承包集体的山场、渔塘;(4)承包房建工程;(5)联户企业或家庭企业。以上几个领域的雇工,前二种,即农忙临时工与家务劳动工,虽然流行的称呼也为“雇工”,实际上只属于不同分工的劳动者之间的劳务交换性质。至于后二种雇工,即承包山场等用工及承包房建雇工,虽含有剥削因素,但一方面受雇人数占全市雇工总数的比例极小;另一方面,由于雇主经营项目的本身性质所囿,他们所剥削的剩余价值很难在其经营项目中形成进一步雇佣更大量活劳动所需的客观条件,很难导致资本在该经营活动项目中的不断积累,往往被雇主  相似文献   

12.
西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是多种经济成份即进步的封建生产方式与落后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有两种主要形式:其一是以雇农、伯农、半伯农(俗称半自耕农)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条件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称之为地主们封建生产方式。其二是以小农即自耕农、半自耕农自身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小农依附于西汉国家为特征而形成与发展的,西汉国家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亦可名…  相似文献   

13.
在1950年开始的新解放区地改过程中,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表现出各自复杂的心理样态,这是对他们传统地权观的颠覆。土改工作组通过打破传统植入阶级意识等政治动员方式,变革了其固有的地权观,确立了农民平均主义的地权观,并对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再次对中国农民的地权思想形成新的变动趋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产业中游离出来的一大批剩余劳动力,成了刚刚兴起的私营企业中的雇工,这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出现的一批新成员,可谓当代的雇工.目前我国的雇工有多少?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88年底对雇工8人以上私营企业的初步统计,全国已有387万人之多,如果再加上7人以下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在内,估计全国逾千万人.本文拟就雇工的来源与结构,雇工的工资状况与劳动条件,雇主与雇工的关系以及雇工的权利等问题,作些综述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雇工问题是中国经济史学界一个敏感而重大的问题。值此宋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经济获得空前发展之际,雇工异军突起,迅速成长壮大。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具体探讨了宋代城镇雇工诸多独树一帜的特征,并对宋代城镇雇工在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宋代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给予了客观准确的估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现代中国的农村经济发生变化,农村的阶级构成也相应复杂起来。我们党经历长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最后才对中国农村阶级有正确的分析。毛泽东同志在《我们的一些历史经验》中曾回顾说:中国革命“第一个时期,没有看清农村。……后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用阶级观点看农村,原来农村不是平面的,而是有富的,有贫的,也有最贫的,有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之分。在这个时期,我研究过农村,办过几次  相似文献   

18.
新凯恩斯主义效率工资与失业理论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工资论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怠工模型、劳动转换模型、反向选择模型和社会模型四个模型,为效率工资论构建微观基础。但是,它所构建的微观基础是不科学的,没能从生产和流通两个层面去寻找失业存在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效率工资论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19.
效率工资论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怠工模型、劳动转换模型、反向选择模型和社会模型四个模型,为效率工资论构建微观基础.但是,它所构建的微观基础是不科学的,没能从生产和流通两个层面去寻找失业存在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效率工资论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20.
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的耪青与雇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的耪青与雇工。通过对耪青的种类及其阶级、雇工的分类及其性质分析,认为耪青基本上可以算作农民阶级中的贫雇农阶层;雇工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封建的农业工人。二者在内蒙东部的普遍存在,说明经营地主在内蒙古东部的地主阶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同时期的内地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