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中,会党是一支非常活跃的政治力量,尤其在辛亥革命时期,它成为一个方面军,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开展对会党的研究,有助于弄清中国近代史上的其它问题。在本文中我仅就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的主要成员;会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的关系这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引起争论,并能得到同志们的指正。会党的主要成员问题上述三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要作出正确的结论,关键是首先必须搞清楚会党成员。从我已经见到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的主要成员,是“游民”、  相似文献   

2.
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斗争中,会党是一支冲锋陷阵、浴血沙场的重要力量。孙中山投身革命之初,寻求到的第一个支持者即是会党。尽管会党落后、散漫的特性在辛亥革命的历次斗争中或多或少地衍化出消极作用,但史学界在论及其中有些人物对革命的作用时,仍有称之为“开国功臣”、“革命元勋。潭人风在评述会党在反清斗争中的作用时,也称会党无役不与,认为其中某些人物“在民国实不得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述辛亥革命时期历史的主体和动力,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以来出版的有关著作,大都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编撰的,并且流行着一种“动力集中”论,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但提出了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且为实行革命,在一定程度内进行了对工人、农民力量的发动。因此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这时期是集中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手里。”或者说:“二十世纪开头至辛亥革命……单纯的农民战争已经过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述辛亥革命时期历史的主体和动力,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以来出版的有关著作,大都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编撰的,并且流行着一种“动力集中”论,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但提出了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且为实行革命,在一定程度内进行了对工人、农民力量的发动。因此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这时期是集中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手里。”或者说:“二十世纪开头至辛亥革命……单纯的农民战争已经过去。工人阶级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不但提出了发展资本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武装起义中,会党元素地位举足轻重,而学界对它却多有否定.其实,借助会党是现实斗争的选择,并非脱离群众的军事冒险.孙中山及革命派对会党进行了改造,尽管也存在一些不足.1908年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新军身上,不过会党在这一阶段仍然是革命中坚,该阶段应该视为新军+会党阶段.所谓"输入式"革命的观点,乃是对孙中山武装革命中的会党元素的疏忽.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学术界对立宪派与辛亥革命的复杂关系,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摄取了立宪派研究中的"立宪派与保皇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立宪派与革命派"等疑难问题试作探讨,以求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在这次革命运动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农民的发动和领导的程度如何,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粗略的考察,就教于史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李恭忠《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一文,梳理了孙中山领袖形象的形成过程,阐释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内涵及其在近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定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沈世培等《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一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解读,认为辛亥革命对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会党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社会力量。梁家贵《会党与辛亥革命》一文,阐述了会党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原因和意义,分析了双方最终分道扬镳的缘由。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慈善思想发生嬗变,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新陈代谢过程。蔡勤禹《清末民初慈善思想的嬗变》一文,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慈善思想的发展和转变,认为这种转变是中国从传统慈善事业走向以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前提的社会保障事业的过渡,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湖南农村民变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王朝的残酷压迫 ,是造成中国社会悲剧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与反抗的根本因素。清末湖南的阶级关系由于留学生增加等因素而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的灾荒与民变实在是一对常见的孪生儿 ,湖南的情况可视为典型。会党和农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毫不畏惧 ,使这一时期的民变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性质。革命党人提出的斗争纲领与农民利益相符 ,这是湖南农村民变与辛亥革命发生关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进化论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广、最深、最久的思想武器之一。它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进化论的基本观点为辛亥革命聚集了革命的力量,树立了革命的信念,提供了革命的动力。但他们的进化论也存在着忽视思想启蒙的局限。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来,海外洪门为辛亥革命出钱出力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肯定。然而,革命初期海外洪门对革命的态度并不积极,为了动员海外洪门支持革命,革命派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动员措施,从挖掘洪门的革命历史进行民族主义宣传到爱国主义教育;从革命派加入洪门获得身份认同到利益回报许诺,终于使海外洪门从不理解革命转变为积极参与革命。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和平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三场伟大革命。三场革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开启了现代化潮流的历史闸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新和平革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欧阳恩良博士的《形异神同——中国秘密社会两大系统比较研究》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选题独到;二是观点新颖;三是史料扎实;四是视角多维。该书对中国秘密社会研究进行了新的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长时期存在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东南亚的许多华人秘密会党领袖不仅像美洲洪门组织那样捐款捐物,开展革命宣传,而且有许多会党人士回国参加革命起义,并为起义失败后逃亡东南亚的革命志士寻找出路。不管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的宗旨、目标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也不管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是否曾经以推翻满清政府为志职,当中国革命爆发,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的母体组织——天地会被广泛地宣传为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反清先锋的时候,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把推翻清朝统治作为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尽管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坛风云多变,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以后中国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近代中国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在"师夷"方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内容更加丰富,仿照欧美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辛亥革命在"制夷"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与不足,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时地暴露出来.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若要取得胜利,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革命派与改良派关于"黄帝子孙"称谓的歧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派认为“黄帝子孙”是包括满族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代名词 ,革命派认为“黄帝子孙”是汉族人的同义语 ,这是双方民族观念和政治主张的差异造成的 ,其实质是要不要进行排满反清革命。改良派对“黄帝子孙”称谓的认识比革命派更符合历史实际 ,但革命派倡导的反清革命却比改良派主张的君主立宪更顺应时代需要 ,故而革命派在歧争中占据了上风。这场歧争促进了反清革命的胜利 ,同时也使“黄帝子孙”称谓发生短暂错位。辛亥革命后 ,革命派放弃了对“黄帝子孙”称谓的错误认识 ,使其重新成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代称。  相似文献   

18.
日知会是基督教圣公会创立的一个革命宣传机构,其中部分成员具有革命者和基督徒的双重身份.20世纪初叶,他们在宗教的掩护下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进行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辛亥革命前日知会革命活动的分析,说明基督徒中不乏同情、支持和参与中国革命者,日知会同志参与革命事业的业绩,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史上留下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林白水在辛亥革命前兴办新式学堂,筹办革命团体宣扬革命,并创办了《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等重要报刊,对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新闻和教育事业皆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中,陕西省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军政府在实践上扩大了民族主义的范围,不但要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也要处理对外的民族问题。对外,军政府突出了“保护外人”的政策,但是没能把它与反对外来侵略作区分。对内,反对满洲贵族的特权,却又没突出国内各民族平等的宣传。这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辩证思维的缺乏,难以科学地解决革命中遇到的内外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