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娜娜 《南方论刊》2012,(8):24-25,15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外溢性,但目前公办学校收取高额择校费、赞助费,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水平低等现象突出,随迁子女入城就学难问题日益严重,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从公共财政视角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给体制存在诸多障碍,文章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体的经费共担体系,以保障公民义务教育的普遍实现。  相似文献   

2.
论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万成 《理论界》2006,(4):117-118
本文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进行了梳理,并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保障、根本、主渠道、次渠道、当务之急六个层面阐述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光明新区爱华小学创建于1982年,是一所以越南归侨和外来劳务工子女为主要生源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距今有30年历史。从2004年起,学校从煤渣跑道起步,着力于体育特色学校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以体育特色品牌建设为指引,确立了“让孩子从这里得到发展,让教师从这里走向成功”的“双主体”育人,  相似文献   

4.
全纳教育视野: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是关系到社会变迁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大问题,破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是社会政策的目标.把全纳教育理念导入基层学校并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的微观干预,有利于推进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化进程,进而推进"全纳社会"的形成.文章以全纳教育为视野,从社会环境、学校实践和家庭关系三方面探讨了全纳教育在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中实施的现实性,认为混合班制的学校教育是全纳教育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进城农民工等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内弱势群体的主体部分。新疆弱势群体的子女在义务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均存在着受教育机会均等严重失衡的现象,这主要是由弱势群体的经济贫困、文化素质低以及社会政策等原因造成的。在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沈小革 《天府新论》2005,(1):100-102
以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为主要渠道接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是广州市外来人员子女教育的主要特点。从学校、学生、教学质量、家长 4个指标对这种模式进行分析 ,发现它影响了外来人员子女向上流动和与当地社会整合的机会 ,代际传递明显 ,不利于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阶层和群体和缩小事实存在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7.
以2011年浙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为切入点,指出目前浙江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并就加强进城务工子女义务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俞贺楠 《兰州学刊》2011,(3):97-106
文章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公平是教育福利的应有之义。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俨然成为我国普及与落实义务教育的新难点。文章基于调研基础上对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进行描述,并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力求对完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做出具有探索性的政策建议。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社会政策建议,比如,确立为全体未成年人提供公平教育机会的目标;遵循底线公平的原则;强化义务教育的福利性;建立最低教育保障以解决我国义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确立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处理好相关关系等。以上都是笔者在理性、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后,得出的基本结论和做出的基本判断,以期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易承志 《兰州学刊》2013,(8):200-203
当前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问题。实际上,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并不能充分解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从根本上说,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缺失原因在于不完全的公民权。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加强其公民权的保障,促进从不完全公民权到完全公民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同父母一起流动的子女队伍日趋庞大,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通过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对产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作了探讨,认为应取消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门槛,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给予农民工子弟学校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不是简单取缔;改变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岳武  高珊 《中文信息》2013,(6):72-7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农民工”。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希望在城市里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然而,诸多原因使他们无法享受到跟城市孩子同等的义务教育,主要有:国家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双轨制的制约,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比重过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制约,政策不够明晰和完整配套。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是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通常面临着入学门槛高,转学及辍学率高,以及在城市公立学校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对待等问题.针对以上现状,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分析了相关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要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管理,各级政府要各负其责,共同协商承担起城市义务教育的财经责任,以及积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协作的机制,对城市公立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邓华香 《南方论刊》2013,(6):I0023-I0024
<正>深圳市光明新区爱华小学创建于1982年,是一所以越南归侨和外来劳务工子女为主要生源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距今已有31年历史。2006年,爱华小学提出了"让孩子从这里得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辉美  陈强玲 《学术界》2006,(6):169-173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政府的重视,本文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入学率低、有失学现象,在流入地就学要交纳数额不等的借读费,以及在就读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等现状。从宏观上分析了义务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区域性差异;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农民工子女公平地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叶勇玲 《学术论坛》2007,(10):200-202
根据非义务教育产品的正外部性以及其外部性的不同程度,我们认为非义务教育的投资负担模式和补偿模式应是具有不同层次的.文章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了我国非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状况,探索非义务教育不同层次的几种投资负担和补偿模式,进一步明确非义务教育不同层次的收益主体和参与分担教育成本的具体模式,为非义务教育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政策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要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家庭的高度流动性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面临新环境和学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融合理论,研究农民工子女文化融合教育问题,分析当前农民工子女入校后的教育现状,建议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心态由"救济"转变为"服务",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文化融入,在具体实施中进行教师培训,建立流动性成长记录袋,成立相关咨询机构,促进其教育融合,更好地规划农民工子女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存在着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矛盾,在教育制度演进的三个阶段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教育制度严重失衡。形成了持续失败的路径依赖,而政府作为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制度变迁的个体,要承担起本应承担的责任。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建设的路径取向应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供给取向,政府、学校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制度运行和改革取向和兼顾整体、均衡的制度变革取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向城市或跨省区流动的人口及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规模日益庞大,但由于诸多原因,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形势严峻,成为困扰流动人口、影响城市化进程、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的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媒介化社会的大众传媒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影响来看,应该根据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和意见领袖的大众传播规律,发挥大众传媒应有的舆论建构与舆论监测功能,是促成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学校空壳化与城镇学校大班额化并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流失严重。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基础教育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挑战: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升学难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面临两难选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逆向流动趋势明显。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挑战,完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教育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慎重对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完善城镇教师援助农村学校制度,健全农村教师到城镇跟岗培训机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过程实质是对城市文化适应的过程,学校是农民工子女接触城市文化最直接的场所。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显性差异表现在符号系统、教学行为、规范意识、课堂文化上;隐性差异表现在价值倾向、文化排斥、心理层面上。为帮助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适应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应以建设学校文化为契机,构建融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一体的融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