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聊斋志异>中涉及人物面容妍媸变幻的小说约为八篇.这些篇章中人物"化貌"的实质是企图实现对苦难人生的逃逸和对无情时空的超越,其间寄托着作者对"真鉴"、对天下知音的热切渴求.而假象与真鉴、世道与自我、皮相与灵魂等富有哲理意味的问题,也在故事中得到了深入探讨.<聊斋>"化貌"篇章描摹了关爱苍生且情思细腻、风格飘洒的仙人形象,这种慕道的深层心理乃是作者对自由、广阔的精神家园的追寻.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乔伊斯以斯蒂芬的"自我"塑造过程为框架,以在小说文本中为读者预设信息空白为策略,巧妙地实现了小说文本还原特定历史时期历史真实的功能.尽管该小说没有直接叙述历史事实,然而小说处处体现出历史语境,处处渗透出历史的凝重,历史事实时时以小说文本"注脚"的形式浮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一部极具历史张力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3.
"边境三部曲"的终结"乐章"──<平原上的城市>,展现了牛仔们辛勤的劳动生活和在艰苦环境中的互相关怀的兄弟情义,但也不乏展现了牧区牛仔和城镇妓女之间的爱情悲剧.女性形象在小说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充当着男性的附属品.可见在男权的框架体系下,女性已被要求忘掉自我,拒绝自我,或者以某种方式否定自我.本文将借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观解读<平原上的城市>中女性的境遇、"他者"地位及自我选择与突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他者"的建构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而是自我价值和自我欲望的投射.分析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及其续记中"他者"的建构:地理他者、种族他者和文化他者的建构,以揭示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思想和殖民扩张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现代主义和先锋派作家,从理论和创作上把小说颠覆得魂飞魄散,面目全非:隐没了人物,淡化了情节,消解了故事,害得小说不像小说,颇有点像自我渲泄、表现自我、心灵剖白的散文了.从此小说远离民众,躲进象牙塔,成了仅供少数人把玩品鉴的宠物.小说起源于民间传说,这是一个不庸置疑的事实.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脱离了民众,也就置广大读者的喜闻乐见于不顾,把"读的艺术"与"写的艺术"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一厢情愿地只在"写的艺术"上下功夫,使小说远离民众,就像断了根的林木,绝了源的江河,难免枯竭生病.病在哪里?怎么医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博士李建军推出的新著<小说修辞研究>,专为小说招魂治病开出了良方.  相似文献   

6.
分析诺曼·梅勒的小说<一场美国梦>的主人公罗杰克身上所具有的梅勒在他的存在主义宣言<白色黑人>中提到的"希泼斯特"的特征,认为在"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对复归自我的追求"两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老舍的<离婚>与鲁迅的<故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和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乍一看似无相似之处,一为小说,一为散文,一个叙述在城市中摸爬滚打的知识分子对城市失望后回归故乡的故事,一个抒发带着"故乡梦"的知识分子返乡后对故乡失望的情怀.但是这两部作品合二为一即构成了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结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离婚>中老李对都市生活的逃避和<故乡>中"我"的再次离开故乡,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对自我定位的迷茫以及在精神层面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8.
<三遂平妖传>在"王则起义"的历史框架下,填充了大量灵怪片段,使小说主题显得模糊不清.这种组合"妖术"、"灵怪"等短篇"小说"话本的写作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讲史"框架性质,使<三遂平妖传>成为早期讲史小说向其它类型小说转变的过渡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自<水浒传>之后,神怪类话本故事的组合,客观上对小说的"纯讲史"主题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并为神怪小说以及其它类型小说的最终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侠小说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北派五大家",其中,王度庐被誉为"悲剧侠情"的一代宗师.2005年12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斯年教授所著<王度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即致力于在整理王度庐小说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讨其小说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魅力,详述了王度庐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评传>中把王度庐的小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悲剧侠情小说",一类是社会言情小说.王度庐在创作时,两类小说经常同时进行,徐斯年称他是一位善于"两手分用"、"左右开弓"的作家.<评传>对王度庐小说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悲剧精神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0.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予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汉志>以"小说家"来概括这部分作品,采用的主要是"说"的"学说义".对书籍文体特征的认识,使<汉志>中"小说家"的"说"又成为了文体概念.小说也逐渐从诸子小说向小说文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话剧在“五四”时期是“问题剧”和“写实的社会剧”。“问题剧”以易卜生写实剧的眼光和形式来思考和表现中国的社会问题,1921年成立的民众戏剧社倡导“写实的社会剧”,使现实主义戏剧的艺术视野更加扩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也使得人际交往的核心--"意见领袖"产生了深刻变化.在大学生QQ群聊中"意见领袖"由QQ群主、管理员、写手构成,其特征表现为真实影响中的身份隐匿、群体认同中的信任缺乏、平等交往中的优势领导等五个方面.QQ群聊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是非权利型的,在网络交往中既起到积极作用,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对此,高校管理者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以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是他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有许多钢琴学习者热衷于演奏该作品。然而,印象派音乐在触键、踏板、音色、风格等方面与古典音乐有较大的差别,如何从上述几个方面把握好该作品,是演奏好“月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影戏”一词的含义在我国历史上数有变化:其初始意义是指称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的戏剧艺术,即今人所谓的“皮影戏”;入明以后,“影戏”除继续沿用宋元时期的初始意义外;其含义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其指称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与“弄影”有关的艺术如走马灯、西洋景、电影等也被称为影戏,另一方面则是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对于影戏的别称。  相似文献   

15.
曹禺在《雷雨》中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以"雷雨"意象象征和隐喻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的神秘力量。在《雷雨》的接受史中,人们对此众说纷纭,细读文本并考察曹禺的创作原意,以及作者后来对此问题的解释,方能还原经典走近曹禺。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的纲领性文件 ,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也是我们办好学术期刊的理论依据和办刊宗旨。学术期刊是宣传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阵地 ,并在实践党的“三个代表”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 ,学术期刊通过不断地发表探讨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使其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文章 ,不断地发表宣传和帮助广大群众全面领会党所制定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各项新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文章 ,不断地发表“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文章 ,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大量发表各种学术论文 ,不断地推动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以实现学术期刊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 ,学术期刊通过不断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巩固马列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通过不断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宣传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通过宣传“精英文化” ,以确保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最后 ,学术期刊通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树立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和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办刊宗旨 ,从而更好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现象."游"和"游戏"既是人与世界的两种关系,又是两种人生态度.它们的比较和融通既有中西思想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独特性的一面.如果说"游"是一种"天人合一"式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话,那么,西方的"游戏说"则主要是一种"主客二分"式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前现代向现代、后现代转型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实质上在于新的游戏和游戏规则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静止戏剧"理论是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提出的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梅特林克同时代的俄罗斯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自觉的运用与发展,开了现代派戏剧的先河,并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契诃夫戏剧的情节、进程、动作、语言几个方面去分析"静止戏剧"理论在契诃夫戏剧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游戏场地对儿童成长的重大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游戏场地的建设应实践"以人为本",满足儿童的需求,尊重儿童的天性,做到数量多、分布广、场地安全、空间合理,并充分运用地形、植物、水、沙石等自然素材和游戏设施,创造丰富多彩、尺度适宜、功能齐全的游戏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人权运动"时期,胡适制定约法的主张与汪精卫关于建设民主政治的口号不谋而合。1930年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让胡适看到了在中国实践"宪政"的希望。为促进中国民主主义的实现,他参与南北之间的政治博弈。胡适的目的是站在党外的政治立场上,促成"一个政府"的实现,不希望中国重新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积极促成约法起草,给蒋介石集团造成舆论压力,尽快实现民主政治。虽然最终没有取得积极成果,但胡适借助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机会,进一步宣扬了自己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