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中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工匠型"教师的评价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工匠型"教师的评价目标,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了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国家财政投入、学校投入、培训项目质量、企业投入、校企合作规模和国内培训基地等指标是"工匠型"教师培养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明确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中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工匠型"教师的评价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工匠型"教师的评价目标,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了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国家财政投入、学校投入、培训项目质量、企业投入、校企合作规模和国内培训基地等指标是"工匠型"教师培养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明确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拜五四 《学术论坛》2005,(2):193-196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率的提高和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增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显现.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改革,积极采取"加速培养、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不断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合格的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本文就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发展职业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文章拟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界定标准、"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为高职高专院校行之有效地建设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根本要求。主要就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和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教育改革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环境的影响,然后结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环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顺能 《社会科学家》2006,(Z1):252-253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是当今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设高校师资队伍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统筹高校教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开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新局面,就是要在教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新的作为.  相似文献   

9.
李世英 《天府新论》2008,(4):159-16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高职教育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学强  覃扬彬  彭民璋 《学术论坛》2007,30(11):201-203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好时期,如何适应和满足市场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文章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为例,介绍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坚持四个"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的做法,探索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教育改革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环境的影响,然后结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环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国为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职能,因此,拥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和专业实践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合格的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本文就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本文就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文信息》2013,(4):42-43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前提。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团队,应准确、全面地理解“双师型”团队的内涵,合理制定“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及创新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适应时代需要和面向未来的综合人才.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培养出参与国际竞争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的现代公民.才能为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围绕素质教育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教育是培养预备役军官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提高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优化专业教师队伍,使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得更加科学合理,以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理念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社会科学论坛》2006,42(14):104-10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关系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又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优劣.在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理念教育中,要以"和谐校园"创建为中心,在和谐校园创建中培养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9.
谢亦瑜 《云梦学刊》2001,22(4):122-123
培养具有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日语实际运用人才是高职日语教育的宗旨所在,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必须制定高职日语的教育目标、明确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课时、教材与教学.  相似文献   

20.
发挥高校离退休知识分子的“余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的离退休制度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体制改革中各行各业定编定员工作的全面开展,高等院校已有一大批老年知识分子离开了岗位.这对于干部、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起了促进作用,为高等院校培养青年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面对高等教育和现代化建设中人才紧缺的现状,注意充分发挥高校退休知识分子的“余热”,努力使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