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农民的个性由封闭性向开放性发展;由依附性向独立性过渡;科学意识日益增强;需要层次逐步提高.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要注意这些新特点,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农民个性心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建设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实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健全三级文化网络;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调整资金投向,多方筹集文化建设资金;贴近农民,切实搞好文化下乡;利用当地优势,搞好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农村整体文化,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集镇文化,充分发挥集镇文化的辐射功能;培育市场,促进文化繁荣;加强管理,保证农村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开根 《金陵瞭望》2006,(23):27-28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人文绿都”目标,凸显了全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打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建设节约型社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也对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课题.也是农业部门为建设和谐南京发挥作用的空间所在。发展都市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和谐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农民群体的和谐发展、和谐农业的产业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推进,为和谐南京的建设作出贡献。和谐的南京新农村.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从农林部门承担的职能看.我们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设计能够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开始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转变,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丰富文化创意设计的多样性,打造乡村宜居风貌,以“创意农业、创意农村”全面助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搞好新形势下河南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力度;需要立足河南实际,注重农民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需要学习借鉴和谐文化建设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农村文化消费成为促进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总体上讲,我国农村文化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农村文化消费总量偏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消费方式单一及农民消费品位较低的问题。在综合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文化消费提高的因素后,作者认为,应当采取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民文化消费观、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等措施,激发农民文化需求,培养农民文化消费热情,才能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农民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并提供更加多样的、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当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从以往的"看客"变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化认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几年来多数粮食主产区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徘徊不前的实际状况,应制定在保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和保证农民经济收入较快提高的双重目标。这需要增强粮食大县的综合经济实力,通过发展农村的第一、二、三产业和开展多种经营来保障。农业要发展应突破单纯抓粮的狭隘思想,树立现代化大农业观点;不应简单照搬沿海地区农村乡镇经济发展的路子,要结合本地实际走粮食深加工和粮畜互补的道路;要改变传统的依靠国家财政,补贴为主的办法来维持农业生产的发展,应使产品面向市场,国家除原有的扶持政策外,还应在金融、财税、科教和商品粮产销方面制定一系列扶农政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农村综合环境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亟需破解各种难题。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教育引导、拓展创建活动载体、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手段,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村级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级经济发展直接关系着基层政权的稳固.关系着广大农民普遍受惠程度.更关系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进程。因此,近年来溧水县和凤镇把抓村级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像抓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一样,把“项目强村”向壮大和发展村级经济延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娱乐性、趣味性强,老少皆宜,简便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适合在农村广泛开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既传承民族文化,又提高农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愿意并有条件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发利用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武装农村群众,必将给农村群众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幸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实践“一村两制”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成效,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殷实,村风文明。今后应继续实践,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事业,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本质特征、发展动力与培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描述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本质特征:即农业生产规模化、生产要素集约化、技术应用广泛化、产业体系一体化和资源利用合理化;提出了技术变革、专业分工和农民分化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动力;最后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基本原则:即符合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农村家庭经营基本制度的稳定;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与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的经济、民主、文化、法制等取得了一些惊人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相当落后,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本文结合近几年提出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从解释新型农民的内涵、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新型农民的培育不相适应等方面入手,来探讨新型农民培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初步探索。农村经济制度、组织制度、基础设施、新科技应用体系等乡村生产力基础体系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政权的建立及广大农民的参政议政,彻底改变了旧的农村政治格局;现代精神文明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改造,造就了新的农村精神风貌;简易社会保障组织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农民的生、老、病、死等有了初步的保障。其初步探索为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要内容。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注重民主法制意识的树立,注重制度体系的创新。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新时期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农民的理性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完成该任务需要关注新型农民的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具有新意识、新观念、新素质、新风尚的农村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针对目前种种现状排除障碍培育新农民,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诉求。培育新农民首先需要政策倾斜,给予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其次应加强农民各种素质教育;第三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中国的农村建设的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全面调整,新的政策方向是: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农业补贴,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农村政策指导下,最近10年来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条件改善、产出增加,农村居民进入全面保障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经验是:中央财政支持是主导力量,地方政府的组织推动是关键,改善农村环境条件是突破口,帮助农民做好规划是基础,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保障。目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是:尚未形成稳定的投入支持机制,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基础环境建设与培育新型农民不平衡;这些也正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