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和谐文化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内核,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人类解放与自由追求在和谐文化中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习惯,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在和谐文化中追求人文关怀的重大现实价值。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就应该做到:追求正义公平;坚持以人为本;承认主体主义;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实现人文关怀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教育人道主义精神强调珍视每个人的尊严、权利、自由和价值,把学生、教师当人看,教学为人存在,使人成为人。传统学徒制技艺传承过程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包括:学徒入学的自愿性、学习目标明确性、学习过程的默会性、有合乎时代的文化传承、教学与生活合一、注重自主创新和发展。这些方面在西方现代学徒制中也有较为清晰的体现。我国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人道精神的着力点还包括加强对“师傅”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职业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3.
王艳 《金陵瞭望》2011,(18):71-71
以人文关怀为主导构建企业文化.体现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工作状态的肯定.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作为"人"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也迫切需要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心灵慰藉和人文关怀.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工作缺乏情感投入,学生工作手段、方法简单化,加上人文修养相对欠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尽如人意.作为直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充分关注作为"人"的"学生"和作为"学生"的"人",更多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工作理念与方式,改善学生的生存境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合适的位置上自由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人文关怀"在理解上存在三个误区,即将人文关怀理解为关心学生生活、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和设置人文课程。这些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人文关怀,它涉及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人的文化、人的心理等各个层面。大学的人文关怀应该具有五种指向,即自由探索精神以及对失败和错误宽容精神、复归人性、回归生活、彰显个性和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6.
新兴的关怀伦理学从批判传统伦理学出发,希望成为传统伦理学的更优替代。传统伦理学预设了原子化个体并把自主性作为目标,关怀伦理学则强调生存所必需的关怀经验和人的相互依赖,并以此为新的伦理范型的基础和旨归。但是关怀伦理学面临两个难题:关怀作为传统的女性经验,为何应提升为人类普遍的伦理范式?发生在私领域的关怀,是否应该成为公领域的道德考虑?回答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需要澄清关怀的存在论含义。可以运用海德格尔的操心本体论为关怀伦理学奠定存在论基础,因为操心本体论把关怀或操心(care)揭示为人的普遍本质,生存即筹划自身可能性的活动,而人作为在世的与人共在,本就内在地相互关联。关怀伦理学也启示出了操心本体论所蕴含的伦理向度,展开了生存论伦理学的一个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对人自身的切身关怀始终是哲学的一个中心主题。哲学中"人"的"缺场",是导致这种哲学走向死亡的一个关键因素。旧哲学思维方式的缺陷导致其哲学中"人"的"缺场"。哲学只关心抽象的人,也即是对人的抽象关心。而马克思新哲学从实践理解"人"、关怀"现实的人",使人真正地"作为人"而存在,实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8.
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由于我国传统二元体制下所产生的排斥惯性,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尊严、社会尊严、就业尊严、制度尊严等方面严重缺失,成为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的增权途径是:畅通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给新生代农民工以平等的政治权利;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给新生代农民工以平等的社会权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待遇,让新生代农民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增强人文关怀,让新生代农民工带着尊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怀每个具体人的幸福。《物权法》正是从平等原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以及自然资源使用权等方面对个人的生存与生活、价值与尊严、人性与人格、现实与理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0.
教之耻为先     
知耻意识是为人本质的特性之一,是一种内向的愤怒,维护着为人的尊严。文章剖析了当今社会知耻意识淡薄的多重原因,并从现代心理学、伦理学的视角论述了知耻意识的当代价值及作用,提出了实施以开发人的道德价值意识为主的知耻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1.
作为应用性跨学科研究,卫生法学不仅需要明确自己的出发点和根底,更需要一个共同的理论平台和基本的价值共识。它们不只是纯理论性问题,也关涉到卫生法治实践的核心、方向与目的等根本性问题。卫生法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生命法益,即具有法律意义的生命利益。卫生法学研究应该在此基础上合逻辑并且合规律地展开。卫生法学直接关涉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健康与尊严,因而人文关怀对于卫生法学来讲尤为重要,并具体表现为个体关怀、族群关怀和人类关怀三大层面。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存在论的根本维度。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存在时 ,特别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以及合乎人的本性的生活 ,表现出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强烈追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类”的存在 ,是“对象性”的存在 ,人的活动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存在物在对象身上实现自己生命表现的活动。这种活动表明人是在自然界中 ,在对象世界中存在。因此 ,只有在人的对象性存在中 ,在人的“类”存在中 ,才能深刻认识人的本质 ,体现出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尊严需要教育的启蒙,进行任何形式的尊严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对何谓尊严教育从理论上作出清晰的界定。尊严教育以引导个体自觉、理性捍卫人的尊严为基本目标,即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个体平等尊重人的人格和合法权利,以保障人的尊严;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个体不断进行道德完善和自我创造,以提升人的尊严。尊严教育以培养人的尊严意识为中心任务,即培养人在观念和行动中理性的尊严意识。尊严教育以构筑一切教育的灵魂为价值定位,即渗透到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并将“捍卫人的尊严”落实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最高原则和限制性原则,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严教育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媒介传播活动的核心理念应当是人文关怀,它包含着对人的生存状况及历史境遇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及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这是大众传媒基本功能的回归,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直面对于尊严概念的质疑,坚信人的尊严在生命伦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人的尊严的主体与客体的辨析,区分人的尊严与人类尊严、尊严与尊严感、尊严与尊严权,体现人的尊严与人的生命之本源关联,并指出人的生命尊严有不同层次的内容,体现生命尊严的普遍性、平等性,以及它对生命伦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化除了让人的身体逐渐失去活力,失去身体自主性之外,还增加了慢性病可能性。当衣、食、住、行等失去掌控时,失能者的生命尊严受到严重的挑战,成为需要高度支持以维持现实生活能力的倚赖者。而在其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照顾者更成了衍生的倚赖者。本文通过研究失能者生命末期尊严案例,探讨如何辅以安宁照顾的理念,从平等、关怀的视角来协助失能者,实质关怀失能者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17.
和谐传媒、传播理性与绿色传播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传媒,需要营造和谐的新闻传播生态。坚持新闻报道的理性和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对人的生存权利的维护与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提升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性建构有机结合,是和谐传播生态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传媒价值和尊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既凸显了生存之维的尊严价值指向,也阐扬了发展之维的幸福价值关怀,还阐明了解放之维的自由价值图景。在生存之维中,它内蕴了以体面为趋向、以人格为聚焦、以能力为核心的尊严趋旨;在发展之维中,它诠释了涵蕴情感之维、价值之维、实践之维的价值表达;在解放之维中,它不仅指涉了以自主性为特质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更显明了以超越性为宗旨的自由个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人的尊严具有社会、自然和道德三种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尊严所具有的以各种社会关系为表现形式的社会特性,是尊严应然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联系纽带,构成了尊严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表现形式。自然属性是尊严基于人自身天然本性所具有的生物性特质,包含着生理需求和精神渴望两方面的内容,是其他尊严属性的基础和前提。道德属性是指尊严具有的基于人的理性精神而产生的、以社会价值观念为表现形式的道德特性,是人得以摆脱纯自然的生物性尊严,显示人性特征的基本要素,其构成了尊严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0.
张载哲学生动、深刻地阐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以及天人关系的形成,论证了"天"与人合一的现实性。张载哲学把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起一个终极目标,这个终极目标不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而是现实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接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