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能源法律是实现能源革命战略最有力的保证,能源革命对能源法律的转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目前的能源法律制度存在缺位、错位现象,严重影响能源革命绩效的释放,只有转型才能对能源革命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近现代能源史上经历了两次能源转型,即煤炭取代柴薪、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导能源的能源变革。当前,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国际能源转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奋力赶超,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通过厘清能源转型的概念,归纳前两次国际能源转型的规律,总结出国际能源转型的成功经验,为当前中国的能源革命战略提供指导;同时,以动机动力、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经济可行、政治意愿五要素作为分析框架,建议中国需要根据特殊国情,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3.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背景下,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已经成为中国节能路径的战略选择。然而创纪录的政府节能投入和严格的行政目标责任考核并没有带来期望的绩效,问题的核心在于政府的政策强制没有转化为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自发行动。严峻的现实和刚性的指标迫使我国节能体系需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只有实现节能主体、节能制度设计理念,尤其是通过实现对合同能源管理这个节能市场交易行为的法律转型才能激发节能市场体系的活力,才能构建节能型生产消费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能源开发利用立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紧密相连。运用低碳能源法律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快能源立法,能源立法要向低碳化、生态化转型,构建有力的低碳能源法治保障制度体系,用低碳能源法律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用低碳能源立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促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体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能源发展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是能源领域的一场革命,它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能源供给方式的变革.分布式能源发展引起环境正外部性决定了政策支持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键.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适度的政策激励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市场繁荣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迈向可持续能源——能源法生态化变革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机械自然论影响,传统能源法只关注能源供应安全,忽略了对外部性的管理,从而导致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生态伦理的兴起要求改变传统的能源-经济模式与能源法律政策.世界各国能源法开始以可持续能源为法律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变革.能源法生态化变革的基本制度进路是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并尽量寻求成本有效的途径.要逐步促进能源法的生态化,既需要限制或扩展财产权,也需要赋予公众参与能源开发利用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从沈家本到孙中山——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改法修律之际,修律大臣沈家本最初准备循序渐进地推进法律变革。可是 由于时局的艰危、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巨大压力,沈家本只能以“折冲樽俎,模范列强”作为 法律现代化变革的宗旨,把法律变革本身等同于制定西方化的各种法典。辛亥革命以后,民 国的缔造者孙中山提出了中国的法律变革当以西方法律为参照,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法律 变革应以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依归。从沈家本到孙中山,中国 法律现代化变革的指导方针发生了重大转变,清末的实践教训和民国初期的理论经验都值得 我们今天的法律改革事业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能源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变迁--能源生产法、能源供给法和能源利用法.虽然当今能源法在形式上具有"绿色化"的痕迹,但其财产法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仍然以短期的能源供应为目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的制订促使能源法在理念和制度上进行彻底的变革.理念上要强调能源代内、代际以及种际间的公平,制度上要实现限制化石能源消费制度的创新以及能源法律制度和环境法律制度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文学的主张。其变革主张是建立在进化论、人性论、文学宗教论以及文化化合等现代理论观念基础之上的,其理论目标是创建适应新时代、立足大众、面向世界、实现人生艺术化的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0.
能源革命——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告别了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同时,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日益严峻,未来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呼唤人类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这个转变的基础是新的能源革命;对中国环境容量和气候容量的宏观定量分析表明,中国迫切需要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推动能源革命;目前和今后几十年间,化石能源仍将是主导能源之一,因此,化石能源的高效、洁净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还不是治本的能源革命。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对缓解环境和气候问题会作出贡献,但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最多可提高到百分之十几,所以“页岩气革命”或“页岩气时代”的口号在中国并不恰当;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为主阶段,经过一个多元结构阶段,转变到非化石能源为主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将共同为此作出贡献;可再生能源中,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经济性)的提高有赖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地球的支柱能源;中国乃至世界核能的发展虽受到福岛事故的影响,但人类不可能弃核,安全、稳步、规模发展核电是中国的理性选择,从核裂变电站到未来的核聚变电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过程,核能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成为未来地球的另一个能源支柱;中国需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抑制不合理需求、减少浪费、大力节能、提高能效、控制总量,是中国能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社会与经济可持续不可或缺的战略;能源革命旨在建立高效、低碳、绿色的能源新体系,是可持续未来的基础,具有全球性又有中国特色,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国际合作空间广阔;同时也是一场国际竞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权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人权法制的前身和渊源 ,其肇始于大革命时期 ,初创于工农民主政权 ,完备于抗日民主政权 ,经过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过渡而推向全国。其具有立法的专门性、主体的平等性、范围的广泛性、生存权的首要性、切实的保障性等特点。它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权法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对中国渐进式社会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史无前例的。它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渐进式社会转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社会结构、人事制度和自组织性等方面。信息技术革命对国家信息资源的保护乃至国家安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只有积极地应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才能促使其社会转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民革命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被主张革命的国民党左派原则采纳、并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新型民主革命思想。从农民是中国国民的主体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出发,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一度将国民革命直接等同于农民革命;在国民革命的高潮中,以农民革命为中心的国民革命思想流变为贫农革命思想,发生了革命对象、内容、性质和目的的变化,革命的目标由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为主转变为以消灭封建地主阶级、消除剥削压迫为主,革命的阵地回转为广大的乡土社会内部,革命的性质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贫农革命思想使社会的兴奋点集中在有土地财产的地主富农与无土地财产的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方面,苏维埃性质的土地革命思想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4.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在党成立初期就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作了比较充分的阐述.特别是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响亮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为党制定革命总路线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环境法革命"作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一种学术思潮和理论主张,以批判和解构传统法学的概念、价值和理论体系为基本理论取向,并在否定传统法学理论的同时,凸现传统法学含蕴的文化逻辑、预设观念,以此来实现对传统法学范式的超越和重构."环境法革命"理论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既包含积极合理的因素,也存在某些不足和消极影响.正确评价"环境法革命论",充分借鉴其提供的丰富思想资源,不但能促进环境法学自身理论体系的建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整个中国法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斗争实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完成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完整概括,完整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以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并且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实现双向互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执政理论不仅是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其水平也达到了古希腊思想家对执政问题认识的高峰。如何治乱的理论是其执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归纳为城邦动乱的表现及发展趋势、城邦致乱的原因以及城邦治乱的措施三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治乱执政理论不仅对政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提供了很好的思想教益。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路线的确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学革命论在阐述现代科学演进中作为主流思潮的同时,其意义在无限扩展中导致认识上的诸多困惑。本文批判了科学革命这一基础概念被滥用而陷入的困境,提出对科学革命论的质疑和淡化。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对科学革命论予以修正,用科学发展论构建现代科学演进的概念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