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新闻的受众广泛,在于其内容直接与公众利益相关,传播普适性强;多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影响社会稳定;反常的变动震撼人神经,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本质与表象容易混淆,需要广博知识与科学态度去探寻;表现形态易激发人情感涟漪,带来多重审美体验。认识环境新闻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新闻传播发挥更好效应。  相似文献   

2.
凭借文字、视频、音频和图表等多媒体手段实施传播的“网络媒体”的出现和普及 ,使新闻的网络化、全球化、个性化、多媒体化和实时化成为可能 ,并对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带来严峻挑战。“大众传播与受众窄播相结合”这一新的传播观念和受众理论随网络新闻的发展而出现 ,为传播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成为传统传播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繁荣 ,史家辈出 ,史籍浩翰 ,历史教育发达。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发挥历史教育的“借鉴”功能 ;历史教育已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古代历史启蒙教材的编撰对普及历史教育和传播历史知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教育也在摆脱经学的束缚中得到曲折发展 ;古代历史教育中秉笔直书、寓论于史、文史不分和史家标准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继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明代塘报及其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塘报作为明代官方新闻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基层组织逐级向上传播军事情况,并在统治阶层内部发布的信息传播工具。受其报道内容和传播体制的影响,明代塘报在信源、内容、体裁、发行、传播功能等方面均与明代邸报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报道风格的简洁、直白,通俗易懂,以及真实、准确、及时等特点,使之在当时的新闻传播体系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界定新闻概念,忽视新闻之认知性内容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也不能无视或忽略其中的价值观内容。从新闻之内容出发,结合新闻具体而又及时地反映新近事实,以及及时快速传播的特点,应把新闻界定为:新闻是被传播的人对新近事实的反映。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新近事实的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者的价值观。当然,此处价值观的呈现形态则可隐可显。  相似文献   

6.
吕著《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编著通俗读物的代表作之一。吕思勉以渊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三国史上存在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辨析,提出独到见解,为历史知识社会化路径提供启示。第一,在历史知识社会化中要处理好"求真"与通俗化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历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把握好历史知识在文本中的选择与分配;第四,历史学家在历史知识社会化中应承担责任。这些经验为当下进一步提高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研究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描述和阐释这段峥嵘而特殊的历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段历史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领域,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运动的关系尤其密切.  相似文献   

8.
“唱新闻”是起源并流行于浙江地区的一种地方曲艺,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说唱形式的口头传播活动。这种传播形态起源于南宋时期的“说朝报”,在近代浙江地区兴起,后扩散到上海等地,是留存至今的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活化石。根据推动“唱新闻”发展的动因和社会传播功能的不同,可将“唱新闻”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唱新闻”的传播者身份、传播的“新闻”内容以及表演的空间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市场和受众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媒介技术因素是影响“唱新闻”变迁的重要因素,每个历史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又有不同。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唱新闻”的变迁,对于揭示地方曲艺、新闻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日两国新闻教育的共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新闻教育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新闻教育的比较分析 ,认为两国新闻教育具有这样几个相同特征 :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新闻教育的原动力 ;对新闻教育的正确认识是其新闻教育的思想基石 ;人文学科知识教育是新闻教育的基础 ;职业精神教育以及大众普及新闻教育是新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课题。  相似文献   

10.
理念是制度与实践在思想层面的集中反映,对理念的考察成为观察与理解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面向。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属性及其与"公共性"的紧密关联,以及台湾地区特殊的历史脉络与政经结构促成了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的独特演进路径:自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诞生始,实用主义理念便在政策与市场的引导和支持下一直居于统领地位;直至"解严"后,社会力量的崛起、公民社会的成长与新闻传播学科自主意识觉醒方才推动理性主义理念在对实用主义理念的批判与反思中发展起来。近年来,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试图在理性思维、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通识教育与职业训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其理念呈现出实用主义与理性主义融合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技传播的任务分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考察科技传播发展历史、分析当代经济社会提出的科技传播需求的基础上, 讨论当代科技传播的任务目标分层。认为:当代科技传播面对的是广阔而宏大的领域, 拥有多样而分层的目标;其任务包括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增进公众理解科学, 促进公众参与科学, 服务科学技术创新等四个基本方面, 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分层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格特征范式出发,首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对一个"准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大样本(成渝五所新闻传播院系的857名大一新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男生与其常模之间在精神质和内-外向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与其常模之间在所有人格维度上都差异显著;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差异显著;不同生源地的学生之间在内-外向性和掩饰性上差异显著。同时,在整体样本中,精神质与内-外向性之间、精神质与掩饰性之间、内-外向性与神经质之间,以及神经质与掩饰性之间显著地呈低度负相关;五所院系的学生之间在内-外向性和神经质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深度报道”、“短新闻”、“文学化新闻”等新形式 ,其变革的原因在于 :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受众要求以及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媒介之间的竞争等 ,导致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手机是作为人际语音通讯工具而诞生的,但由于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它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媒体的特征。结合国内外数据和案例,梳理出目前手机媒体的应用状况,并对其传播特征和发展前景进行初步的分析。从媒体内容上看,手机应用主要包括手机小说、手机新闻、手机电视和手机学习等几类。手机是互联网的延伸,因此手机同样具有数字化、互动性和多媒体性。但手机又是一个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携性要求其传播的信息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以满足随时、随地的互动要求。随着3G手机的普及,手机媒体的功能将更加强大。手机有望成为继第四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成为新一轮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02016年九本新闻传播类CSSCI(含扩展版)期刊中有关健康传播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从作者单位、发表时间、研究内容、被引文章数量、被引总频次、外引频次、外引学科类别以及引文文献的类别、期刊领域、语种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健康传播研究的现状,并在与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相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健康传播研究做出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新闻实务课程教学,能够使该类课程教学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合而为一,这与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办学与育人的根本宗旨相一致。其可行思路是将"课程思政"贯彻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等实务课程的知识点讲授之中,对接于案例讲解之中,融入实操训练之中。同时,要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和相关教学技能,并通过在课程考核中适当体现"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加强对其成效的跟踪评估与效果反馈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博客自身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寄生的母体--互联网的大众传播性.在不长的时间里博客得以蓬勃发展起来.记者博客的出现与发展是博客创造的传播奇迹之一.记者博客融合了博客与传统媒体的优点,具有三大传播优势:拓展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通过互动,将信息的"叠加"效应和媒体的"放大"效应有效地结合;与媒体联动,提高和放大新闻的传播效应.记者博客欲承担传统媒体延伸的责任并得以良性发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记者应将开设博客看作是本职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确保博客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三是力求与读者有效互动,努力凸显其个性.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自媒体凭借其及时纠错性、平等互动性、广泛迅速性、自由发布性等特征,成为信息时代传播"个性化新闻"的客观需求和必然。然而,自媒体在"个性化新闻"传播中存在信息传播不完整与不准确性,存在着恶意、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等缺陷。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道德约束机制,设置自媒体对"个性化新闻"传播的监测识别系统,实现自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双轮驱动"等,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DV的轻巧廉价,使DV普及成为可能。从播出的DV新闻看,DV新闻出现的浅层原因与个体爱好DV、民生新闻的兴起和DV新闻内容的拍摄简单有关,深层原因则是一种话语权的掌握和充当舆论领袖的优越感。DV新闻所具有的价值是肯定的,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的有些DV新闻也存在策划与摆拍的弊端,同时也流露出较强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是融合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一种文体,但由于它源于新闻,故新闻传播性是其主要特性.从沉钟的报告文学《问"法"中原张金柱案件启示录》为切入点,探讨报告文学传播不同于其他媒体传播的特性,如"长寿性"、全面性、冷静性、大容量以及故事性等,以此揭开报告文学独特的新闻传播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