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部戏,汇聚三代京剧人的心血,甫一登台亮相,就获得首届文华大奖; 一部京剧,全场两个半小时,每隔四五分钟就赢得台下的笑声和掌声; 一部新编历史剧,题材取自于史书和话本,30年里演出了74场,常演常新; 这部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和深刻现实意义的戏,开始还被不了解内情的人误以为是为了配合当下反腐败的大好形势而新排的.殊不知,北京京剧院早在30年前就已经创作出了这部名为《画龙点睛》的新编历史剧.  相似文献   

2.
《长生殿》与《桃花扇》在处理历史素材时所遵循的主导原则是不同的,前者是史为戏用,以剧统史;而后者是以史统戏,以剧述史。不过虽然两剧作者对待史实的态度即曲史观有异,但是他们都追求历史真实感和艺术真实感的交融统一。作为历史剧,《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创作模式明显好于有违史实的翻案戏,这两部剧作代表了我国古代历史剧创作的两种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3.
麻雯 《北京纪事》2014,(12):55-57
记者:经过不断打磨,第三版《少年马连良》今天终于迎来了首演,请您谈谈这次复排的亮点。 刘侗:《少年马连良》是北戏于2012年创排的一台新编历史剧,反映了马连良先生儿时在喜连成(后称"富连成")科班学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5.
(刘侗: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2015年的暑期,新编历史剧《南海子》的彩排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为北戏)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久,刘侗院长带着这台新排的戏到大兴区试演。演出获得成功,剧中的一些唱段在大兴戏迷票友口中广为传唱。一些平日不怎么关注京剧的人也在打听:《南海子》什么时候再演?老戏迷们更是沉醉其中:这是部写大兴地面儿上的戏,听起来真叫过瘾。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五四时期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一个高涨期,以诗集《女神》为代表,那么,抗战时期则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二个高涨期,以六部历史剧为标志。特别是历史剧《屈原》,更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观闻 《北京纪事》2015,(11):65-66
2014年底,新编京剧《裘盛戎》的创作便提上了北京京剧院的日程。2015年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按照往常的惯例,一般剧院会举办演唱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纪念。这一次,李恩杰院长希望能有所突破,提出创排一出展现裘盛戎先生舞台经历的新编剧。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提议让剧团为之一振,尤其是裘派艺术的继承人,都希望通过新剧目的形式,更好地再现裘盛戎先生为戏痴狂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北京纪事》2015,(12):112-112
11月4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原创京剧历史剧《南海子》在长安大戏院上演,拉开了北戏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的帷幕。  相似文献   

9.
麻雯 《北京纪事》2014,(6):31-33
原创新编历史剧《屈原》作为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开展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戏剧创作工程”入选作品,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确定为“2014年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第一批)”。该剧于2014年5月6日、7日在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首轮演出。  相似文献   

10.
热门剧集《乔家大院》、《新安家族》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述方式为新历史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剧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历史叙述的个人化、历史的小写化等多个角度对历史剧题材创作《乔家大院》、《新安家族》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1.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铸剑》突显了复仇精神。对《故事新编》复仇形象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能够探照出复仇对于鲁迅独特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岁首播出的长篇历史剧《雍正王朝》是一部光头长辫冠盖云集的男人戏。按照“后宫不得参政”的大清朝祖制(后来慈禧破了规矩),这部表现雍正治理天下的电视剧没有贯穿始终的女主角。但“第五代”女导演胡玫凭着她对女性戏的擅长,对剧中不多的几个女性角色的表现各有情致,为这部男人戏增添了丰满的羽翼。  相似文献   

13.
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剧演出舞台的鼎盛繁荣景象,总离不开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四大头牌"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的好角好戏,而其中最流行最叫座最巅峰最经典的代表作,当数《赵氏孤儿》.按当时的话说,这本是一出推陈出新的新编新创剧目,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舞台风云变幻、艺苑流转淘洗之后,这出《赵氏孤儿》仍旧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不但成了北京京剧院的品牌"看家戏",而且成了内外行一致公认的传统经典老戏.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辉煌精品《天仙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前黄梅戏遭遇困境,新编黄梅戏难以被观众认可,“像不像”的问题制约着黄梅戏的发展。黄梅戏创新的首要问题是,观赏者应当了解戏曲审美中平俗与新颖的辩证关系;作曲家应当把握黄梅戏创作的新颖性与可接受性原则,不妨借鉴齐白石的创作经验。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手法来处理新编戏曲与传统戏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胆剑篇》是曹禺完成的第一部历史剧,在曹禺的创作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尽管该剧是领导出题目的产物,并受到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但它从细节结构故事,以尊重历史和摆脱历史的束缚相调和的处理人物的方式,不仅突破了阶级对立的社会图景,而且融合了“虚”、“实”对立的两种历史剧观念,使其成为当时众多“卧薪尝胆”戏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析这部作品,不仅可以还原当时的历史语境,而且对研究当代历史剧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西厢记》的反意改创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明清时期出现的为数不少的《西厢记》反意改创之作,指出理学思潮猖獗是此类剧作产生的最主要的思想文化根源,维护世道风化、消弥《西厢记》的影响是此类剧作创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反对“诲淫”为名对《西厢记》的情节和人物作符合封建礼法要求的改造是此类剧作的惯用手法。《西厢记》的反意改创之作由于思想陈腐、说教多于艺术创造,因此它们不仅无掩《西厢记》的光芒,反而使人们对这部戏剧经典产生更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对《故事新编》为何偏离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评论界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文化环境、创作心态诸角度进行了阐释,并指出,《故事新编》的这一特殊的结局现象,既有助于揭示出中国民族魂灵的复杂品性,同时具有更为强烈的历史与美学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陶学发展史》(94(ZW017)最终成果之二。由于接受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资助和出版资助,方得以如期完成并交付出版。 1962年中华书局曾出版北大、北师大两校中文系师生编《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本资料新编在体例上一仍其旧,所收条目则为前书所未收录者。资料来源除序、叙、书、议、论、跋等一类“诗文评”古籍外,还侧重关注历代文学家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原则考虑,研究文艺必须强调读者和观赏者对原始文本的创造功能,重视他们对创作的反作用,而这种创作功能和反作用除了反映在“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历史剧大都沿袭不受历史真实制约而任意虚构的创作路子,其中虽不乏优秀之作,但有不少历史人物形象被歪曲。明末清初李玉的《清忠谱》以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成功地创作出“词场正史”,为历史剧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天通苑的某栋公寓,面朝麦田,每天早上,李崇善都面向这片开阔的麦田练声。年逾七旬的李崇善个头不高,但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光泽,皮肤细腻,眉宇间可见年轻时的俊朗。作为谭门老生,李崇善并不是一位多产的京剧演员,为数不多的几出戏却是划时代的精品——文革中最后一出现代戏《磐石湾》,文革后第一出传统戏《逼上梁山》,1981年新编历史戏《正气歌》,1995年现代京剧《圣洁的心灵——孔繁森》,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九届文华奖。1998年在新编历史剧《风雨同仁堂》中扮演大查柜,该剧获中国京剧节金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