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楚国官制中的选官用人制度,对楚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了楚国历史的兴衰。同时,楚国官制对中原诸国的官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对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建制、刘邦早期汉制也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楚国官制,对于深入探讨先秦官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制最为完整,最具特色,因此,楚国官制研究一直受到学界密切关注,论者颇多。论者对楚国官制研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对于楚国官制的总体,即职官设置、职能及其特点涉猎的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国内外关于楚国官制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过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主要问题,可勾勒连缀出一条楚国官制演进变迁的发展脉络。透过官制,可以清楚地看到楚国是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贵族政治体制的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对于楚国历史的兴衰以及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发展与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楚国的官制自成体系,与中原诸国官制迥然不同,甚至职官名称都异于中原诸国。只有“司马”例外,它是为数不多且与中原诸国职官名称相同的职官之一。因此,研究楚国“司马”的设置、职掌及其属官等情况,对于深入探讨楚国的官制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官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南方一个大的诸侯国,其军事力量强大,中央军事职官众多.深入探讨楚国中央军事职官的设置及其演变等情况,对于研究楚国的官制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官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5世纪是楚国和雅典官制的成熟定型期。从对二者的行政、军事、经济等官制的比较中可见,由于政治体制的差异,楚国和雅典在职官设置、官员产生和其权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官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基本相似,官员都讲究出身,都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楚辞》中的《九歌》,缥缈缠绵,千古绝唱,但对其源流却历来聚讼纷坛,莫衷一是。本文拟从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宗教等角度入手,探讨《九歌》之源。 一、楚国的民族结构、思想和文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九歌》诞生于楚国,要弄清《九歌》的源流,首先就要对楚国的族属、思想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术界就楚族的族属问题主要有“汉族”和“少数民族”(苗族或黎族)二说。若依前说,则《九歌》何以要描写南方少数民族民间宗教活动的问题就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8.
明末董说所编《七国考》,于“楚职官”中分别记有“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与“保”。对其职掌,董说虽然未加解说,但凡见之于史籍者都予以平列记录,实际上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官职。如果加…卜被他遗漏的“师”,则有五种。近来某些考证楚国官制的文章,也是参照董说所列,或分五种,或分三种;解说也不尽合楚官原意。“师”与“太师”,本有某种内在关系,论者却未予注意;且多以司马迁之“潘崇为太师,掌国事”为据,认定潘崇为令尹。本文拟就此试加解说,并兼及楚官“环列之尹”。  相似文献   

9.
一、楚国民歌的渊源楚国民歌是指在周朝八百多年间,先后产生和流行于长江中游地区)(即今湖北、湖南的全部和河南、安徽的大部)的各民族群众口头创造或经文人整理过的民间歌曲和民谣。由于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湮灭,周朝以前流传下来的民歌资料有如凤毛麟角,使我们今天来探讨楚国民歌的渊源感到十分困难。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艺术起源的共性规律和楚文化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推论,从而找出楚国民歌发展的源流和轨迹。楚国民歌的直接源头是夏商时代的“南音”。任何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内因,所以张正明同志在《楚文化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楚文化的主源,应该到楚人的  相似文献   

10.
楚国倌人考     
楚国的倌人之属是官人系统中的一个支系统.倌人等级少于官人等级,因而两个等级不是完全叠合,而是大致对应.其对应关系是:诸御(驭夫)与士,趣马(群驺)与皂,圉师与隶、僚,圉人与仆、台.楚国这两个系统的称谓和序秩关系与中原的两个同类系统可以说是非常一致的,这反映出楚国与中原诸国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阶层划分、爵职体系与官制构成也具有同一性,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宜是在同一文化圈内互相参照、影响而形成的共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楚辞是楚国诗歌的代表,是中国文学的骄傲。楚辞的声调跟楚辞的地方音乐密切相关。楚辞,也是楚声的文学。因此,探讨楚声的源流及其特征,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楚辞以及先秦时代的文学和音乐,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它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13.
从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作用看,楚国八百年中的四十二个君王总体而言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有十二位推动楚国向前发展,使楚国先后成为南迁之地荆山的大国强国、汉东霸主、“春秋五霸”之一和“战国七雄”之一,对楚国发展强盛作出很大或较大贡献;有二十四位楚君楚王表现平庸,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其前任或前几任的现状,楚国既没更大发展,也没更为衰落,他们对楚国既没作出多大贡献,也没更严重地损害楚国;有六位楚王导致楚国被动挨打、衰落乃至于灭亡,损害甚至严重地损害了楚国。  相似文献   

14.
中央最高行政职官的演变规律是:在唐代以前官制尚未定型时,君王的贴身小官名称逐渐发展为国家的最高行政职官名称;在宋代以后官制定型后,君王为限制某些官员或官署的权力,就会另设职官或官署.地方最高行政职官的演变规律是:以皇帝名义监督和出行的中央职官常常演变为地方的最高行政职官.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虽是隐去了朝代背景的文学创作,但作者有意地在细微处透露真实的朝代背景。从其涉及官制的描写中,便可以看到许多清代官制的内容。以清代制度为本,挖掘《红楼梦》中所提官制的清代痕迹,可以深入到时代背景中更充分地理解其中人物的行止、选择、际遇以及时运命道。以《红楼梦》为例介绍解说清代官制,可以更形象呈现当时制度的具体形制、运作及实施效果。透过这种对《红楼梦》与清代官制的对照解析,既可以一定程度上令《红楼梦》回归其故事所处历史时空下的制度语境,又可以令已经流逝的清代制度获得一种具象的再现,更可以深切领会时代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张晋藩主统的《中国官制通史》宋代部分的进行评述,指出此书“宋官制”的体例与张晋藩、王超所著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书中”宋朝政治制度”的体例非常相似,且有大段照抄的事实,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内容或生活费误解,或系臆断,不符史实;在文字表述上亦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陪都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意义的社会建制,其管理体制(官制)亦具有特殊性。陪都留守官制是中国古代陪都官制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经历了一个现象出现期、制度确立期、彻底职官化和两京双套制时期。从先秦到汉晋是陪都留守官制的发生期,西周为陪都官制之始,直至东汉末期出现了陪都留守,预示着陪都留守官制向着新阶段发展。经过南北朝的酝酿,隋唐时期正式建立了陪都留守官,陪都留守官制进入了建置时期。宋元时期,陪都留守官制进入彻底职官化时期,陪都留守具有了较完备的管理机构——陪都留守司。明清时期,陪都留守官出现了两京双套制,演变为与京师相似的一套官制,是陪都留守官制进一步独立发展完善的阶段。对于陪都留守官制的梳理与总结是中国古代陪都史乃至官制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楚国赋税制度综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军赋、田税、地租、户口税和关市税等几种形式。楚国的军赋以加强国家军事实力为目的,田赋则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为旨归。楚国的地租制度一开始便与中原诸夏不尽相同,至战国中期已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向农民转嫁自己沉重赋税负荷的重要手段。楚国的户口税是以户为征税单位,以口为收税标准。楚国关市税的特点是向巨商大贾倾斜,这是楚国为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采取的让利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从考古发现看楚国的商业管理机构与职官刘玉堂楚国的商业管理机构与职官,典籍所载不多。笔者的探研,只能以出土和传世的楚国文物上的文字资料为主要依据,兼及有关文献材料。虽然未能全面反映楚国商业管理的面貌,却可获得一些信息,从而使我们对楚国的商业管理的概况有...  相似文献   

20.
光绪末年,为应对内外交困的政治局面,清廷先后宣布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两项改革均以官制改革作为重要内容,相应地带来了官制立法的较大变革.历经七年,传统官制的形武特征逐步淡化,机构设置和职官选任均有较大突破,但是,受自身既得利益的羁绊,清廷的官制立法改革多流于形式,官吏选任当中的等级特权、中央集权以及民族歧见仍然未得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