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三晋之文明,创立未来之新风。三晋人物照古今,十年文章壮山河。十载未从闲里过,千秋功业苦中来。这三幅对联是三晋文化研究会创会十周年庆典时,已故国画艺术大师董寿平等著名画家、书法家献给研究会的祝词,也是对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会旨和会风的概括,更是在山西省委领导下的这一社会性学术团体十年创业和耕耘,硕果累累,大获丰收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在吴文英的生平中,有所谓“十载西湖”的一段经历。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段经历在“十载吴中会”之后,即梦窗四十四岁至五十三岁这一时期。诸家又认为梦窗一生所恋有所谓去姬、故伎、楚伎之分,情非钟于一人。本文通过对吴词的综合分析,推断 “十载西湖”的时间应在“十载吴中会”之前,即梦窗三个三岁以前这十年。吴词中大量忆旧悼亡之作,实则情系一身,二人由越入吴,聚散存没,铭心刻骨。循此而读吴词,种种迷雾会释然开朗,作者的形象也将因此而改观。  相似文献   

3.
对联从唐宋起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不仅如此,对联也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受关注程度不高。如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三言,近来人们对其中插入的诗词研究较多,但对对联却鲜有提及。文章对冯梦龙三言中对联的形式、来源、功用、修辞和艺术特点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4.
楹联即对联,又称对于,其类别可达数十种之多,而名胜楹联只是其中一小类。顾名思义,名胜楹联即为名胜地撰写的对联,它有广狭之分。狭义名胜联仅指著名风景地的对联。广义名胜联包括著名风景地、历史文化古迹的对联。这样,广义名胜联就包括胜迹联、园林联、庙宇联、刹寺联,以及某些会馆、戏台、亭院等地的对联。我们这里说的名胜楹联,指的是广义的名胜联。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惜时如宝,勤奋读书,因而获得了渊博的学问。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作为自勉: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在设置人物或编织情节时,常常像作对联一样,"一联""一联"地让不同的叙事单元两两相对地组织起来。这种对联思维直观地体现在"回目对联""章回尾联"和"章回插联"等三种不同类型对联的安置和运用上,成为小说构思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但在设置人物、编织情节时,明清小说有时又脱略对联的外在形式,把不同的叙事单元像作对联一样两两相应地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7.
娱乐广场     
在人类文明史上,马与人类同劳苦,共患难,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马怀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有不少马联巧对,别有情趣。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酷爱骏马,在他的卧室里挂有一副他的自撰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此联即方志敏同志高尚志趣的写照。他还在村边的凉亭上撰书过一联,表达他要骑骏马,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高昂斗志。联云:云龙搏浪飞三级;天马行空载五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寝室,曾悬挂着一副脍炙人口的名联: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日常所见的、最为普通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笔者把小对联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教小学生学写对联、用对联,传承了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语文观教学。文章分语文课堂对联教学的策略与教学后的思考两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联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联作为最接近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翻译也应遵循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对对联翻译的原则作一探究,以期对对联翻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1.对联如常江《中国对联谭概》:"对联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是普遍的称谓。  相似文献   

11.
漫谈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对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成,在诗赋骈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平仄相反、词性相同的特点。对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直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喜爱。  相似文献   

12.
李军 《老友》2006,(10)
有位教师曾自编对联: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文史方面共十个知识点。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三人皆  相似文献   

13.
成都大学著名学者与诗人钟树梁先生,在大量的诗歌创作之余还撰写了许多对联,本文选取钟树梁先生所撰写的30余副对联进行梳理分类,将每一类中择其要者,分别从其写作背景、语词锤炼和艺术特色三个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麋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麋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逐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年先后两次“栖身”苏州期间,曾到我馆借阅大量古书,妄想从中觅取孔孟之道,作为他篡权复辟的反动思想武器。在林彪一伙借阅的这些古书中,有一部清代反动儒生梁章钜编辑的《楹联丛话》,他们在这本书上勾划了近百付对联。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勾划关帝庙中的对联有十余付之多。林彪一伙为什么会对颂扬“关帝”的对联发生兴趣而特别欣赏?其居心所在大有文章。  相似文献   

16.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讲究平仄,工于对仗,言简意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一类对联,巧嵌数字于其中,更使对联妙趣横生。如:  相似文献   

17.
巧品尊师联     
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18.
漫话行业联     
对联是我国所有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流行极为广泛。由于人们的职业和爱好不同,对联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形成了许多行业联。人们熟知的农民常用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同是开商店做生意,或者耍手艺,对联的内容也各有特色。大一点儿的杂货铺好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还加了个横批“日进斗金”;而服装店则爱用“愿将天上云霞绸,裁作人间锦绣衣”作为门联,药店就写  相似文献   

19.
论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重要的一个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苏州园林意境美的产生有三种方式:一是富有浓厚的文化意味的匾额对联;二是园中植物的人格象征意义;三是空间布局的收放、虚实。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共同创造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糜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糜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进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