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大新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激情不断阐释他的"豫西南小盆地",真切地描绘出盆地人的生存现状和生命斑驳、律动.他许多小说中的盆地人都有着几近相同的人生轨迹和精神深度,即"离土-归乡".周大新之所以如此安排人物的命运,可以说和作家自己深固的乡土情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有着浓重悲观意识的作家 ,她悲观于人生 ,更悲观于人性 ;悲观于人类生存的现实 ,更悲观于社会发展的未来。强烈而浓重的失败意识、绝望情绪、末世情怀不仅构成了张爱玲小说冷峻而苍凉的风格 ,而且构成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独特的意识向度。  相似文献   

3.
周梅森的小说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而是在人们普遍认为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相悖的情况下,把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完美结合.文章通过对其作品<人间正道><中国制造><至高利益>的分析,阐释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生存小说"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作家对人性、生存本相的洞穿和把握,同时,也表现了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精神气度和清醒坚持;余华的生存小说不仅是叙述过程,而且是灵魂、精神的诗性表达,它使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灵魂的提升与净化。  相似文献   

5.
追求自由是张炜小说创作的内在精神之一,在张炜看来人的道德自我完善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必由之路;而对于“流浪者”形象的逆造,成为张炜对于人自由生命形式的大胆设想和认同;张炜还积极地否定了物化中的现代人精神匮乏的生存状态,并通过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倾心书写,努力寻找现代人精神自由的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最后20年,中国女性文学出于“女人是什么”的叙述欲求,在“寻找女人”的话语思潮中,完成了女性性别的认同和理想女性的蓝图。进入新世纪,女性文学开始关注女人寻找什么,虽然答案各不相同,但留下了女性在不断寻找过程中的探索的步履。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有不少小说涉及杀人.尽管沈从文将杀人叙事控制得如此不动声色和若无其事,但仍可窥见其中所蕴涵的多重诉求:以展示当权者滥杀无辜的事实否定军阀政治;从剖析愚昧的国民精神状态切入,昭示实现人的现代化之必要;从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病症"入手,引发构建现代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寻找童年的小摇车──周作人与儿童文学罗兴萍作为一个人本主义知识分子的周作人,从1909年留学日本时翻译王尔德的《安乐王子》始,到1958年的冬天以73岁高龄编成《绍兴儿歌集》,几乎对儿童文学倾注了一生的热情,即使在他生命最为黯淡的老虎桥岁月,他还一气...  相似文献   

9.
贺海鹏 《殷都学刊》2007,(1):112-114
市民文化精神是池莉众多市民小说创作中的内在精神坐标,面对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的文化结构态势,池莉结合当时的时代变动特点,主要从两方面诠释了当下市民文化精神的内涵,即困境中坚韧的生命力度;欲望中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0.
资本的内在否定辩证法推动资本不断突破物质形态的限制,实现超越.资本的金融化取代传统产业资本的运作模式,成为21世纪资本的症候.从本质上看,资本颠覆传统、进行创造的生命力来源于精神的驱动.因此,探究金融化形成的内在机理,不应停留在物质实体的现象层面,而更应该关注它的精神向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所召唤的以合理而系统的方式追求利润的诉求与金融的杠杆性之间,具有内在的互洽性;金融市场提供了自由精神充分展现的空间场域,使创新更趋意志化;金融市场在获取财富上的高度或然性,预设了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与悖论,是“动物精神”与“非理性繁荣”互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背对故乡──鲁迅的思乡心理与其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目中,故乡是感情的依托,也是失意时的退身之地。但对鲁迅来说,故乡已失掉了这一功能。他同所有游子一样,眷恋自己的故乡,可是那些灰暗的童年记忆和不幸的婚姻,使他思念故乡时,心中常常充满怨愤和痛苦,由此产生了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这种漂泊感逼使鲁迅用想象来美化和装点自己的家乡,作为心灵的停泊地,但现实又将幻想无情地打碎。毫无疑问,这一复杂的思乡心理,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题材方面来说,大量取材于故乡的作品,成为他解剖国民性的切入口;先驱者与故乡之间的隔膜与对立,成为主要的故事模式。从情感层面来说,他笔下的许多先驱者形象,常常处在无家可归的惶惑之中。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审美契合点在神秘与现实之间。纵览贾平凹的小说作品,虽呈驳杂斑斓之状,但只要认真梳理、辨析就不难发现,贾平凹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美的归宿;另一方面在“神秘生活”中去营造自己的小说世界;并且在神秘与现实的流注贯通中,去构筑自己小说艺术的殿堂。贾平凹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说:“我放弃了玩什么新花样,只是真实地去写,尽力使故事弄得简单,不求圆滑。”①我们认为,这是贾平凹于忡国作家》1腑7年第4期发表的《瘪家沟》以前的创作写照。此前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以《贾平凹小说新作集》为代表的1…  相似文献   

14.
文化精神是一个地域中人的文化脊梁.在东北地域,萨满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北作家的成长,并在他们的精神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他们再现萨满文化精神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一宗教对人精神的戕害.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然而她笔下一个个女性形象的悲凉结局却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意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 90年代年轻作家的小说创作为切入点 ,分析近年小说创作的精神走向 ,其诗性的消解和理想主义的沉沦 ,期待文学应坚持审美本性和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给人以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就小说界来说,90年代似乎显得尤其热闹。以《钟山》为阵地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还未收场,其它一些刊物又相继亮出了自己各不相同的小说旗号。有趣的是,这些刊物的小说旗号都是以“新”来标举的,诸如“新状态”、“新体验”、“新市民”、“新历史”等等,大有“乱...  相似文献   

18.
阿蕾的小说被称为“族女性系列小说”[1],确切些说是族悲剧女性系列小说,思想上、艺术上均有研究的价值。主题的悲剧由盛中国作家历来关注、同情自己民族妇女的命运,这只要提一下鲁迅笔下的单四嫂子、祥林嫂、何姑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萧萧、三三这些悲剧女主人公的名字就足够了。阿蕾“崇拜鲁迅、沈从文””’,她对自己的民族──族妇女的命运也十分同情、关注,几乎把焦点全部对准她们的恋爱、婚姻、家庭悲剧。试看:《根与花》。写拉玛奶奶格守男尊女卑的古训古制,即使三个儿媳都把她当牛马,谁也不愿意供养她,她都要呆在他们家里…  相似文献   

19.
杨峰 《河北学刊》2006,26(3):144-147
路翎是主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强烈地感受到生命中无穷无尽的、无法摆脱的苦难,从而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去展现这种悲苦。路翎思考的着力点并不是如何在现实中免去烦恼,摆脱苦难,而是抱定一种超越的信念和高贵的人生态度去抒写面对苦难的精神方式。路翎面对苦难的精神取向表现为三个层次:追问、寻觅、救赎。  相似文献   

20.
郑敬斌 《东岳论丛》2019,40(7):184-190
改革开放精神铸就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理解改革开放精神,要坚持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从理论维度来看,改革开放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体现马克思主义观点,贯穿马克思主义方法;从历史维度来看,改革开放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可溯源于中华民族精神,涵育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传统,最终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现实维度来看,改革开放精神应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精神危机"中破解现实难题,在实现伟大奋斗目标中凝心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实践中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