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推进中国民主、科学事业的中坚英才,中国民主思想的重镇、中共贵州省委前书记、中宣部前部长、《炎黄春秋》编委朱厚泽同志,2010年5月9日于北京逝世,享年80岁。这篇文章经作者生前多次修改,准备在《炎黄春秋》发表。作者希望几位学者和他共同讨论这个问题,但相关文章没有准备好,等待不及,先发此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2.
彭玉清 《老年世界》2013,(10):39-39
我是《老年世界》的忠实读者。订阅八年间,我一直笔耕不辍,向《老年世界》投稿共39篇。令我惊喜的是,竟然有多篇得以发表。一些老同志与我开玩笑说:“《老年世界》成了你的出版社啦。”  相似文献   

3.
李文成 《老年世界》2009,(15):27-27
编辑同志: 我订阅《老年世界》已经七八年了,对贵刊开办的政策顾问专栏特别感兴趣。现在,我也有一个政策问题需要请教顾问组:我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档案中填写的出生日期与我现在的身份证和户口不一致,请问,我的退休时间应该以哪个为准?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炎黄世界》2011,(2):1-1
全国多个媒体称赞本刊创新闻界"三绝" 自从《南方日报》去年11月10日报道《炎黄世界》创新闻界“三绝”的奇迹(“三绝”即指本刊83岁的社长、总编,92岁的副总编、106岁的特约撰稿人)后,全国多个媒体开始关注本刊的这一情况。上海《新民晚报》今年2月6日在“夜光杯”一栏中刊登了介绍《炎黄世界》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家茶座》2008,(6):156-158
《炎黄春秋》2008年第4期刊载的《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文中说,中国财政支出比重最大的是行政管理费,其次是经济建设费,而直接民生领域的文教、科学、卫生、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最小。从1982年到2005年,文教、科学、卫生、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了36倍,而行政管理费则大幅攀升了76倍。  相似文献   

6.
我订阅《老年世界》已经十多年了,从第一次看到这本刊物,我就对它爱不释手。每期从刊首语到最后一页,全部仔细阅读,有的内容还会再读一两遍。给我的感受是,它具有真实性、政策性、知识性、趣味性,贴近老同志的心理,能丰富老同志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王淑华 《老年世界》2009,(23):46-46
我们订阅《老年世界》已多年,每期必读,还经常反复阅读。每次都开卷有益,有新的感觉,多年来,受益匪浅。 我的一位朋友1970年因公伤残,当年定二等甲级伤残。国家规定:因公伤残人员每年都享受抚恤金待遇,她手续齐全,因种种原因十年未领到抚恤金。  相似文献   

8.
《炎黄世界》2013,(1):1-1
在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喜讯频传的情况下,迎来了2013年。 本刊《炎黄世界》也是喜讯频传。今年本刊的订阅量—下子增加了70.3%。近年来由于受到电子(数字)媒体强有力的竞争,全国纸质媒体大多有萎缩之势,本刊作为纸质媒体之一,订阅量突然增加了这么多,这是一件不平凡和发人深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14,(12):21-21
编辑同志:退休之后,事业脱身,心静闲达,适逢盛世,百姓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老年人老有所乐,能颐养天年。《老年世界》给我们一种精神的鼓舞,每一期总会有触动自己的文章。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阅读《老年世界》的习惯,我还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集成一本。有时会遇到一些打动我的语句,我会念念不忘,越琢磨越觉得有理。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11,(6):61-61
当代老年编辑部:自从退休后我就一直订阅《当代老年》杂志。每次收到杂志,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对我而言,读你们的杂志成了我惟一的精神寄托。多年来,《当代老年》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我不仅从“怀旧心”里了解了一些史事轶闻,也从“关心”里知晓了一些与我们老年人相关的政策;还从“养心”里获取了大量延年益寿的保健知识……总之,《当代老年》更像是我的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许多愉快的时光。  相似文献   

11.
我与《老年世界》有缘,它伴我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通过《老年世界》,我及时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学会了不少生活知识。这不仅使我陶冶了情操,也鼓起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老年世界》彰显了与时代同步、与健康同行、与生活同乐的办刊宗旨,《老年世界》在手,党的方针政策驻我心,与时代同步;《老年世界》在手,自我保健常运用,与健康同行;《老年世界》在手,平淡中见真情,与生活同乐!  相似文献   

12.
感谢     
编辑同志: 我从1993年退休后,就订阅了《当代老年》,这10多年的阅读中,我深刻感受到《当代老年》是关心老年人,为老年人说话,替老年人撑腰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3.
评刊     
王仁农 《中外书摘》2008,(10):96-96
《中外书摘》杂志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看着它越办越好,好多文章很吸引人,令人爱不释手。为此我长期订阅,凡是因借出而丢失,总想方设法补全。我建议增设“我与中外书摘”、“我与读书”栏目,是想编者同读者联系起来,让读者多写读好书的感受,以及一本好书影响自己一生的感悟。多年来从《中外书摘》中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父亲退休后,上了县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开办了很多课程,诸如太极拳班、微机班、书法班等,却唯独没有传授延年益寿知识的老年保健班。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缺少讲课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经常向我父亲咨询一些常见老年病的防治方法。父亲翻出家里多年订阅的《老人世界》现学现卖,没想到治好了很多老友的病。消息传开,老年大学的校长找到父亲,当众宣布:  相似文献   

15.
读者心语     
钟鸣 《当代老年》2013,(5):M0002-M0002
退休快10年,我一直订阅《当代老年》,阅读杂志,成了我每个月的必修课。杂志上的健康故事、健康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6.
我是《老年世界》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老年世界》又增加了《草原知青》栏目,十分高兴,因为我也是上百万草原知青中的一分子。现在我想把自己在农场、兵团16年的经历和思念之情告诉《老年世界》的读者朋友们,因为当年的兵团战士如今大都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让我们共同在老年世界怀想知青岁月,重温知青精神。  相似文献   

17.
安平 《老年世界》2007,(17):42-42
我订阅《老年世界》已经多年了。期刊上的丰富内容看一遍二遍难以记住,弃之实在可惜,于是把我喜爱的文章、资料剪下来,分类贴在本上装订成册,成了我退休生活闲暇时的第一趣事。多年的剪报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丰富了知识,增添了乐趣,陶7台了情操,保养了身体。每剪一张报,都要学习品味几遍。当把剪下的文章分类时,又要看一遍,装订成册后,不时翻阅,真是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8.
李骏总编辑:我每期都认真阅读《炎黄世界》,深切地感到,贵刊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9.
8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七楼会议厅一片群情欢洽、畅所欲言的景象。这是本刊第一届理事会为进一步办好《炎黄世界》杂志而献计献策的场景。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本刊理事会理事长戴治国主持了会议。本刊社长、总编辑李骏代表编委会首先介绍了“《炎黄世界》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20.
《炎黄世界》2010,(1):1-1
新《炎黄世界》杂志公开发行一周年过去了,迎来了2010年的明媚春天。 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炎黄世界》杂志,自1999年1月创办以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然而在2009年重新公开发行并改版成功之后,呈现了诸事顺利、喜事连连、柳暗花明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