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本芭娜娜的幼年体验与她的小说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弱视的幼年体验促成了超现实小说世界的形成。漫画人物以及漫画作品中所呈现的幻想世界对芭娜娜的作品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芭娜娜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她幼年时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日本小说中,很少有作家像吉本芭娜娜这样集中、多元地在作品中阐释死亡的主题。她的小说以现代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当代人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适应;对就业竞争的无奈;对名牌消费潮流中的物欲愿望的反思,等等。作品阐释了后现代思潮冲击下城市青年在懒散、平凡的表象之下,内心世界的彷徨、孤独、奋争,表述了日常发生在身边的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的死亡现象和面对死亡向死而生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 <日本概观>之"奇" <日本概观>是抗战时期产生的一本"奇书",也是一本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夏目漱石的名篇《门》(1910),在文学神髓上是称名日本近代文坛的“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寓意深长的《门》里的主人公野中宗助和阿米以生命铸就的恋爱,被外在伦理意识判为“罪过”,二人因此声名狼藉,遭到现实规范的残酷惩罚。二人被迫息交绝游,远离社会,忍受负“罪”心理的折磨。原本生性明朗蓬勃的宗助,由此对人生失去了理想与自信。 相似文献
5.
2021年8月16日,日本防卫省首次发布面向中小学生的儿童版《防卫白皮书》。该白皮书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形式,着力渲染了来自中国等各方面的威胁,而其背后则隐藏着消极“安全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双重逻辑。一方面,日本政府不遗余力渲染威胁、塑造敌人,炮制各种安全问题,并将此类负面价值向儿童宣传灌输;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面对后疫情时代变数较多的国内外形势,着力推进儿童政治社会化政策,以通过保持政治文化的一致性来维护稳定。可以说,儿童版《防卫白皮书》是以上两者相交融的扭曲产物,必然会对日本本国儿童及地区国家关系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其后续动向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近期,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事件引发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为什么会向右转,会走多远?成为牵动整个亚太格局变动的重大因素.要深刻地理解当下日本政治“向右转”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全球、亚太地区格局变动、日本国内的困境来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要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征进行剖析.真切了解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日本的民族性,是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美国学者撰写的报告《菊与刀》,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现代评论》的两个专栏:“时事短评”与“闲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事短评”和“闲话”是 192 0年代北京颇有影响的同人刊物《现代评论》的两个重要栏目 ,它们保证了杂志的办刊宗旨在技术层面上得以顺利实现 ,对中国现代期刊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 ,通过主题栏目的设置和文体风格的形成 ,以《现代评论》为中心的文人团体建构了阐释自我的舆论氛围 ,并借此影响和干预公众社会。 相似文献
8.
小说作者的全部努力都为着一件事:感动读者.小说读者的孜孜不倦也只为着一件事:被小说里的人物感动.读者在被小说人物感动的过程中,是受到小说作者的个人意图、叙述技巧和叙述者身份与地位的引导和制约的.英国现代小说<印度之行>的作者通过叙述视角来达到控制读者情感意向,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同情心.这说明距离和主体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经典叙述学向后经典叙述学过渡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废罢《仪礼》”是朱熹对熙宁四年贡举改制的高度选择性解读,这一叙事后成为中国礼学史分期的关节点。事实上,若重建“废罢《仪礼》”话语形成中的事件群,可以发现,在科举制度的各项变革之中,很难看出有针对《仪礼》这部经书的特别考量,唐宋时期,它一直是九经中的中经,亦从未进入任何五经的序列之中,只是在考生“去难就易”的心态下,《仪礼》渐为举子所弃。朱熹“废罢《仪礼》”的叙事与其说是对历史事实的确认,不如说是对知识体系与知识传承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7,(3):149-156
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诸多变化。两性婚姻方面也是如此。万历年间吕坤编刊女教书《闺范》,重视夫妇之道,突出了夫妻关系在五伦中的地位;在描述作为妻的典范女性方面,重视女性才学,将体现女性之"才"的"诗女"、"文学之妇"作为独立类别编撰进入《闺范》一书,丰富了女性评价体系,为夫妻关系中"情"的展示与流露提供了有效途径。虽然,基于传统妇德约束,女性"贤孝"与"贞烈"仍然是评价女性品德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准则,但《闺范》的构想在传统的理想妻子和夫妻关系模式中,为"情"的注入提供了空间。结合这一时期比如士大夫为女性撰写的墓志铭等资料看,吕坤这一对妻的构想与对理想夫妻关系的期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对于前代以及当代流行的各种文艺作品的仿拟是极其普遍且复杂的,文言中篇传奇小说《贾云华还魂记》就是其仿拟对象之一。在研究者指认出的诗词仿拟的基础上,笔者首次查证了《金瓶梅词话》在小说情节层面对《贾云华还魂记》的仿拟,及其同时对《西厢记》和其他一些文言小说的仿拟,由此揭示了《金瓶梅词话》多层仿拟的写作方式,进而发现它在这一写作方式之下形成的文学趣味的转向。追寻《金瓶梅词话》对此类小说的仿拟效果,不仅能呈现出多层仿拟的文学意义,还可为我们深入地理解这部奇书的若干难题提供重新解读的契机和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是中国社会学中的经典概念。近年来,围绕“差序格局”学界有更加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其内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过,这些研究并没有探讨“差序格局”的另一面,即如何能从亲属关系推展到天下范围。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京剧《四进士》剧本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中发现“异乡人”和“好人”两个重要概念,通过探索其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来理解“差序格局”中“推”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亲属关系”与“异乡人关系”之间的复杂关联,并重新理解“伦理精神”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杂文集《南腔北调集》是民国社会特定时期的产物,其“南腔北调”既是一个指涉参杂南北方音的名词,同时也是民国历史场域中一个具有更深层次内涵的文化思想隐喻.走南闯北的人生体验,汇聚成了鲁迅以多方言混合为基础的语言与思想观念,其语言和思想有诸多分歧,也有内在沟通,由此塑造出一个颇具民国性格的文人形象.从纷乱的语言到驳杂的思想,后者更为重要.鲁迅以杂文这一独特的话语方式,张扬生命个体的思想独立与自由,在民国文学天空中绽放出了璀灿的思想之花. 相似文献
14.
一、从经济赶超到“赶超后”:一个原创性概念的提出可以说,在后发展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的实践中,日本不失为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并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绩效。然而,就在日本为自己所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欢心鼓舞的时候,其经济的发展又令人百思不解地陷入了停滞。起初,人们还以为这“只不过在经历一种暂时的周期性衰退”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济仍然无法摆脱无增长的徘徊状态。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对日本经济大起大落的现实,学术界也表现出了一种茫然和无奈,甚至有学者把日本的这种现象称为“世纪之谜”,并将其归咎于某种“… 相似文献
15.
都市文化和文学的研究是近来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北京学"以其丰富的研究空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本文以颜浩的《北京的舆论环境与文人团体:1920—1928》一书为例,展示了北京研究所具备的可开拓性空间。通过分析该书如何选取研究对象、进入城市的独特方式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凸显出从文化或文学层面阅读都市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17.
肇始于明治时期的绝对天皇制早已于二战结束后被取代,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天皇陛下万岁为象征的昭和精神与其他各种时代精神混糅于诸多日本人的精神底层,围绕绝对天皇制社会伦理的较量近年来越发激烈。本文论述了大江健三郎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和选择,尝试分析了大江所追求的时代精神以及他与绝对天皇制社会伦理进行对决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丘濬为明代鸿儒之一,乃理学之名臣。《大学衍义补》为其毕生著述中最倾心之作。“内夏外夷”与“防夷乱夏”构成了丘濬“夷夏之辨”的限阈格局与核心观点。其民族治理政策突出表现为以“民族自治”为主的德化慎远之策和以“怀柔招抚”为主的朝贡体系建构。“和守兼备”“安危并济”式的“御夷”原则加之“屯戍息民”与“攻伐七策论”共同形成丘濬对待“四夷”民族的安边之法。丘濬的民族思想具有“夷夏之防”与“华夷一体”的两大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