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城乡最艰难的一个要素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2 0多年来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成果,也为形成更加和谐、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劳动者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参与社会劳动的主要途径.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业机制的公开公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原来劳动力资源通过行政调配方式让位于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和调节劳动力资源,政府的职能由安置计划转变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促进就业.试就市场就业机制遵循和体现的平等就业原则以及当前求职者关于劳动力市场平等与公平问题的反映,从操作层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2014,(4):33
<正>为进一步做好失业调控工作,甘肃省酒泉市认真开展失业预警工作,以提高政府应对大规模失业决策的科学性、主动性和预见性,避免失业率大幅攀升,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安定。一是不断完善失业信息监测调查系统,完善失业预警信息采集机制。根据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布局和商贸、服务业、建筑业等分布情况,在全市选择了40个重点企业进行常态化的监测,每个企业配备1至2名信息报送员,采取入户调查、逐人登记的方式,定期统计并上报监测企业就业、失业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重建的工作部署,将灾后重建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经省政府领导同意,近日,省政府建立了就业援助联席会议制度。副省长黄彦蓉出席省就业援助联席会议第一次成员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并通过《四川省就业援助联席会议制度》和《四川省地震灾区就业援助专项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几乎未被纳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群体之内。在一些人看来,促进城镇人员下岗失业再就业已经很难,哪里还顾得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现实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统筹考虑包括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就业大计,已经不可回避。民  相似文献   

6.
7.
建立城乡就业并重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建立城乡就业并重制度。最近,黄华华省长到省劳动保障厅视察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加快城乡就业并重制度建设。城乡就业并重制度的提出,标志着广东就业指导方针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构建和谐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建立城乡就业并重制度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广东省加快建立城乡就业并重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广东已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城乡就业并重制度按照发达国家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就业促进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然而该法并没有规定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这不能不说是种缺憾。因为,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大量不直接损害公民个体平等就业权利,但造成社会公平就业秩序遭受损失或有损失之虞的歧视行为,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公平就业秩序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能动司法在就业领域的具体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扩大就业的关键在于扩大就业制度的建设,不仅要建立政府促进就业机制,也需要构筑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理顺扩大就业的社会管理问题。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价值,能够正确引导就业形态良性发展。因此,研究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和作用是扩大就业问题的基本核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就业平台,建立民生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需要考虑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关系,这也是衡量社会就业水平的基本原则。扩大就业问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在于明确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研究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准确定位,提供促进就业措施,进而需要深化研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机制的改革,给妇女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妇女平等就业权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此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纵观世界,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把政府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优先考虑的目标。实际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险法》正在制定中,在立法过程中,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制度体系、统筹层次等问题引起热议。如何处理就业增长和就业保护的关系是立法的核心议题之一。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就业增长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增进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显然需要协调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为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历程及挑战,介绍国外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经验和改革动向,以及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力流动、就业促进等方面探讨当前社会保障政策与劳动就业政策协调的关键问题,以期对当前改革和立法提供方向性、宏观性的思路。这一组论文也是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相关政策选择及协调研究》(02JAZ790015)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就业法的核心问题,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障在域外受到普遍重视,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公民权利的法治保障,成为新时期我国公民权利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中,认真对待域平等就业权研究的新进展,是全面推进我国平等就业权法律保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制定《促进就业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加快我国促进就业立法工作,劳动保障部成立了课题组,就制定《促进就业法》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从制定《促进就业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促进就业法》的定位、《促进就业法》应当体现和坚持的原则、《促进就业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制定《就业促进法》的难点问题等方面内容提出此报告。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发布,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做出了整体部署,也对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管理工作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层级较低、制度定位不清且缺乏统筹协调以及部分地区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应当建立起各主体定位清晰、各制度功能明确且相互衔接配合顺畅的有机系统,并在此前提下,对该有机系统中的各项制度予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6.
就业保护制度是政府有效管理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关键手段之一,如何测量和评价这种影响是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经典的就业保护制度严格性测量指标,开发了适合四川数据和特点的就业保护制度严格性测量指标,采用四川的宏观就业数据,从社会保险覆盖率、工会参与率和劳动争议处理率三个测量指标衡量了四川就业保护制度严格性水平,并提出了改进和提升四川就业保护制度严格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业失业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就业创业工作科学决策的关键性工作。完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是适应新形势、深化改革和创新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国内外就业失业统计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着重对我国就业失业统计制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就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提出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荣 《中国劳动》2007,(4):6-11
2007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五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就业的现状和问题,二是就业促进立法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三是对就业立法的几点建议。现将莫荣同志的讲稿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有就业形势分析指标统计监测体系的主要问题是法制基础薄弱,组织体系不完善,统计调查项目设计不合理,数据管理和工作保障体系不健全,统计指标和数据存在不科学、不准确、不配套和不及时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就业统计监测的法制建设,强化依法统计意识;科学设计指标体系与规划各项统计调查项目;建立合理协调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统计监测保障系统,加大就业统计的资金投入,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就业形势指标数据的开发利用。建立国家和省级的人力资源基础数据库、人力资源市场基础数据库和用工主体基础数据库三大基本数据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统计调查项目,形成反映就业增长、失业水平、单位用工情况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四大指标系列。目前,重点要完善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供求和失业动态监测指标的设计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