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过去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一般都是把美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剥离出来,再单独进行有关教学活动,致使两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就包括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内容,而美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性研究,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后,可以同时让两者获得发展,两者通过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进步,从人才培养上给予高职院校更大的推动力。本文对新时代美育和思政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恩佳  李鹏飞 《民族学刊》2019,10(6):9-16, 109-111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转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更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阶段难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利益范围广、程度深、是关键性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断,回顾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重要调整,对新时代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梳理,重点探讨了如何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三次收入分配的政策选择问题,兼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及下一步有效减贫路径。认真领会新时代收入分配思想,继续推进扶贫减贫,健全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合理均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青藏地区民族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少数民族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旨在为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新媒体成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越来越大的外在因素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现代社会知识容量的迅猛增长、教育对象的特性变化以及教育场域的深刻变迁等都给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应站在战略高度,从理论研究、转变理念、优化内容、改革模式、创新方法、因材施教、强化领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内网络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当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充分挖掘艺术学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贯穿至艺术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并在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不同的媒介予以呈现,最终实现高效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从而达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培养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调整和变化,鉴古观今打通历史脉络,创新推进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效抓手。20世纪30年代前后鄂豫皖苏区的社会教育作为人民革命战争的一条重要战线,将识字运动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对当今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颇有启发之处。本文通过对比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与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在背景环境、本质要求与迫切需求,以及政策方针、教育措施的异同,从中找出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隐性综合素养课程,对培养和增强高校学生的审美意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分析文献、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结合等方式,分析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以“课程思政”理念为理论基础,探索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及研究为出发点,提出高校音乐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对策和方法,对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推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许多教学经验的分析,笔者认为把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和思维上有很大的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今后的大学教育中,要把红色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加强对学生的“学风”培养,充分发挥新媒介的作用,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与维度,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节庆方式,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双导制”应用为切入点,探讨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育人机制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3.
14.
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我国现代社会文明法治基石之一,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社会大众的生活、精神面貌,在高等人才培养中思政教育环节对其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选择合适方法提炼传统优秀文化为思政教育所用,是有效促进高等人才成人成才的途径之一。要首先认识文化内涵及可开发思政教育资源,立足这一角度总结既往利用度不足、融入缺乏有效契机的问题,之后通过融入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纳入校园文化等措施,让传统优秀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一天天加大,在开拓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为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念初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缺乏辨别是非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对网络道德责任的认识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开展高校网络道德责任教育研究,提出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高校网络道德责任教育等措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自媒体时代,互动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容易使学生价值观失衡,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确保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真挚的情感、善意的言行,激发教育对象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思想的教育方法。情感教育是丰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是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客观要求,是增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源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采用情境体验,由表及里,寓理于情;开展实践活动,由此及彼,寓学于情;把握心理特点,尊重、关爱学生,寓教于情,将有助于提高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的有效方式,也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伟大创举,将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族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民族高等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民族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应该认识到少数民族人才的特殊性,从招生、培养目标、服务体系、就业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人才更好地融入高校学习,从而实现少数民族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