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明霞 《民族论坛》2013,(9X):96-99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入手,形成全员配合、共同努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入手,形成全员配合、共同努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等作用,但若应用不当,则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组织不严、脱离主题、针对性差、喧宾夺主、负面过多、王婆卖瓜、草草了结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新的社会形势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出新的选择,采取新的对策.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同时,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向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人性化和更富有人情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政工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作为人们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更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特殊性为视角,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守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社会道德责任感培育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加强对新媒体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榜样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榜样教育应注重结合时代特征、选择榜样要有代表性和可及性及教育者率先垂范,增强感召力等,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回顾和总结近十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既有许多成功经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容的创新研究,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探索,加强对一般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时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加强、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环境、新问题、新挑战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战略高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和建设者的重大课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在实践中坚持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多媒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媒体视频资料的导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功互动;设计教学专题,布置多媒体化的作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把握学生当前的"学情",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重视农牧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要对农牧区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对他们思想状况的了解和研究;当前的现实环境,要求青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切实加强艰苦奋精神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强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校园和谐、地区稳定和社会和谐与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有针对性地做好作为弱势群体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生态性大学亟待关注和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生态性大学建设理念为指导,对此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搞鑫 《民族学刊》2021,12(9):28-34, 116
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实践对于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同心共圆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思政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主渠道。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为了切实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相关院校需要在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思政课主课堂,打通“学科、学院、课程”间的互联互动,打造“课程思政”助课堂,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4.
李永政  王李霞 《民族学刊》2014,5(1):88-91,127-128
文化融合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也是现今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的概念则是近现代才从西方国家传入的新鲜产物,是生活在其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对其所在国家的认识、评价与情感,主要表现于国家政治共同体和结构层面以及共同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层面的认同。国家认同于国家本身、于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显得尤为迫切。而国家认同教育是国家认同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学校教育是建立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各民族的文化融合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有力保障、表现形式,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高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我国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吸收了中国历来坚持"和而不同"处理民族关系的宝贵经验与优秀传统,制定出了相应的民族政策,坚定地保障民族文化融合,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团结。  相似文献   

15.
郑洲 《民族学刊》2022,13(7):33-40, 14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民族院校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以课程思政协同推进铸牢各族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初步提出了民族院校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内容设置及教学体系设计,以期实现从“课程思政”到“思政课程”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我们要分析研究民族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探索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断提高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民族地区地处偏远,文化多元,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相对滞后.通过将中国梦融入当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还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增强,从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利国 《民族学刊》2020,11(2):63-70, 133-135
协同育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趋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理论自洽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点,构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机制。当前由于主客观影响,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育资源分散化、教育内容同质化、教育功能割裂化等“巴尔干化”现象,并深刻影响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导致难以实现预期的育人效果。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充分认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深化协同育人新思维,加强彼此协同与融通。要强化育人资源整合和课程建设,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主体合力。强化协同育人有效机制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19.
马瑞祾  邱富元 《民族学刊》2022,13(12):88-97, 155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正持续赋能教育的创新与变革,重塑智慧教育这一未来教育的新范式。首先,本文阐释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育人格局。其次,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民族地区的推普典型,分析其语言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现状,探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化发展的现实机理。最后,文章基于系统思维和协同理论,通过理念、模式、教师、环境、资源、评价六要素的创变来构建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体系,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铸牢各族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