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契丹族早期社会中,存在过一种特殊的武装团体,契丹语称“挞马”.到阿保机时代,契丹“挞马”组织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成员多以“入侍”的形式,宣誓效忠于首领,由此产生了契丹族以贵戚、大臣子弟入侍汗庭的制度,也出现了从属于阿保机个人的常备扈从武装,由此强化了阿保机的个人权力,也促进了契丹社会王权的诞生和专制政体国家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确立了契丹社会封建化的发展方向,为北疆草原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阿保机的个人建树,也与契丹社会文化的沉淀以及唐朝末年契丹社会发展的具体趋势等密不可分;尤其是自8世纪中期以来,以阿保机历代先祖为核心的契丹贵族统治集团,所确立的政治组织形态的具体发展,更为阿保机时期的封建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自雅里而至匀德实、释鲁、阿保机,线索式地展示了契丹社会组织程序的发展、延续与改造、调整的历史过程。契丹封建社会,也主要是通过阿保机时期的社会变革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确立了契丹社会封建化的发展方向,为北疆草原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阿保机的个人建树,也与契丹社会文化的沉淀以及唐朝末年契丹社会发展的具体趋势等密不可分;尤其是自8世纪中期以来,以阿保机历代先祖为核心的契丹贵族统治集团所确立的政治组织形态的具体发展,更为阿保机时期的封建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自雅里而至匀德实、释鲁、阿保机,线索式地展示了契丹社会组织程序的发展、延续与改造、调整的历史过程。契丹封建社会,也主要是通过阿保机时期的社会变革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耶律阿保机建国以前,契丹社会处于由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大体上还处于游牧阶段。在契丹社会中,土地被视作公有的自然物,土地私有观念尚未确立,自然也没有出现土地买卖现象。当时虽然出现了贫富阶级分化和财产差别,但这种差别不是表现在土地的占有上,而是在于一部分部落首领拥有了较多的牲畜和奴隶。《辽史·食货志上》说:“契丹旧俗,其富以马”。耶律阿保机建国以后,原  相似文献   

5.
一、宋辽战前双方国势宋辽战争长达二十五年.双方“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争夺燕山要区.为说明这场战争的总过程和最后结局,对战前双方国势作一简要的叙述,是十分必要的.先说契丹辽国.耶律阿保机建国后的六七十年间,契丹国势一直是兴旺的、发达的和日趋强大的.早在阿保机即位前契丹社会内部所孕育的封建依附化关系,在建国之后得到广泛的发展.建国前  相似文献   

6.
论辽太祖     
十世纪末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的辽皇朝,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一个组成部分。宋、辽对峙是中世纪的中国继魏晋以后又一次出现的南北朝。辽皇朝强盛时统治着大半个北部中国,汉族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给予了以耶律阿保机为首的契丹贵族重大的影响。阿保机通过逃入契丹的汉族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大量地吸收汉族的封建文明,在较短的时期内,契丹社会由家长奴隶制跃进到封建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是在契丹社会内部生产力增长的基础上受到外部影响的结果,但这也需要通过历史人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完成。而辽太祖阿保机正是顺应当时契丹社会历史发展的这样一个人物。《辽史》卷二《太祖纪》编者赞曰:“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东征西讨,如折枯拉朽。东自诲,西至于流  相似文献   

7.
从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晚期开始,由于中原局势混乱和契丹贵族的不断南下掳掠,汉人不断北迁进入契丹境内,引起契丹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在北迁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取代了遥辇氏,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契丹政权,并逐渐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法度,发展了经济和文化,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从而巩固了新兴的契丹政权,为日后辽朝是实行北南面官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阿保机与述律王后久有废长立次之志,这几乎为史家所一致认可.然而,耶律倍并非史论所称的一介儒生,而是兼具文武之才的契丹精英;耶律德光也非仅具“契丹民族的尚武精神”的铁骑胡儿.阿保机于“河北之败”后,并未产生易储之志;设东丹亦非为了外放倍;而在其生命的最后百余日中,却在深刻反省前衍并着手补救之.  相似文献   

9.
阿保机时代是契丹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阿保机变革旧制的一个内容就是对传统世选制的改造。经过他的努力,从理论意义上实现了契丹可汗世选向皇位世袭的转变,也对官吏的世选作了重大的调整。值得重视的是,阿保机的政治智慧在变革世选制过程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契丹国初的历史,实际是契丹族的风俗文化和各种社会制度,经历了一次新的熔铸、锻造以至成型的过程.因此,能够比较真实的揭示这一时期契丹国家的历史面貌,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契丹社会的发展形态.换言之,阿保机时期契丹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如何,契丹族固有的传统习俗,对契丹族统治者们的建国思想起到了怎样的规范作用,这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1.
(一) 契丹建国,称为大辽。以后又有西辽。前后将近三百年左右。中间几度称辽。建国前,原是一个游牧民族,“其富以马,其疆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就是这种情况。到了十世纪初,契丹族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设官立制,劝农桑,教纺织,在劳动人民的辛勤操作下,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自阿保机建立辽国以后,重用了许多汉  相似文献   

12.
契丹民族是我国北方地区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四世纪中叶就活动在今老哈河及西喇沐伦河流域.《辽史·营卫志》载:“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说明畜牧业经济在契丹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契丹民族创造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具,“鸡冠壶”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试从“鸡冠壶”的发展和演变,谈其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3.
西奚与古崖居陈奚族曾是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隋朝以前称库莫奚,隋朝简称奚。唐代时奚族与契丹族并盛,时称“两蕃”。唐朝末年,契丹耶律阿保机强盛,奚族“举部役属”,①室韦、奚、等皆服属于契丹。而奚人经常为契丹守卫界土,由于契丹贵族行苛政...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是契丹部族分支的后裔,《旧唐书·北狄》载:“契丹,居潢水之南……逐猎往来,居无常所。”建辽后“喜稼穑,善畜牧,相地利以教民耕。”(《辽史》)从而形成了农牧渔猎多种经营的生产形式。作为契丹后裔的达斡尔人则延续了先人契丹多种经营的经济模式,到了清代,清政府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和嫩江流域的开发,使得达斡尔族的农耕生产由兼营而转向专营,从而形成了以农耕为主兼及渔猎畜牧的多种经营的生产模式。尽管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渔猎转向农耕,但他的文化形态所体现的依然是渔猎文化的形态特质。  相似文献   

15.
拙作《契丹四楼及其名号考述》一文,谨就形式上对契丹四楼进行了探讨,认为“楼”之字,就是“斡鲁朵”一词在契丹语中的不同用法或汉族人士的省译式。从而得出了这样地一个结论:四楼是同于捺钵生活方式的、契丹族早期斡鲁朵习俗地沿续和发展;它是真实的历史存在。然而,对于阿保机时代契丹四楼的历史内容,仍欠发掘。现谨就此,试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阿保机统治时期契丹社会政治特点是:同保守派势力进行斗争,确立了世袭汗权;建立契丹政权,为契丹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外发动战争,拓展了疆域,提高了契丹族的声望;营建皇都,建立中央及地方统治机构,以巩固契丹政权;重用汉族地主,吸收汉族的统治经验,以维护契丹族的统治.  相似文献   

17.
往昔,史学界对“澶渊之盟”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双方势力均衡,谁也无法消灭对方所致。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并不是“澶渊之盟”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且有些观点与史实也不相符。下面仅就所见史料,略陈管见,以求正于方家。 契丹族自公元907年立国,至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订立,共有6位皇帝在位,期间对中原王朝所采取的政策大致可分为:辽太祖、太宗和世宗时期的积极南下扩张,穆宗和景宗时期的退守保国;圣宗时期的出兵求和三个阶段。 辽太祖阿保机时期,因契丹建国之初,国小兵乏,不敢大举南进,对中原所采取的主要是掠夺人口和蚕食的政策。阿保机频繁南下掠夺人口目的在于发展辽的农业,因当时辽属境内可供开垦的土地不多,不向外扩张,难以达到目的。阿保机对后唐使者姚坤就赤裸裸地说:“若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阿保机的领土要求遭到拒绝后,将姚“囚之旬余”,见不能迫使姚坤表态,遂把原来渴望得到大河之北的目标缩小为“镇、定、幽州”。可见阿保机并无进一步南下中原争夺霸权,一统全国的企图。  相似文献   

18.
公元920年,契丹王国的创始人耶律阿保机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大字的文字体系。数年之后(可能是公元925年),又发明了新文字体系“小字”。“小字”的发明在元朝史学家所修的《辽史》一书关于畏兀儿使团访问契丹国一节中提到过。直到今天,人们还普遍认为“小字”代表一种依字母顺序排列的文字体系。这和突厥用古代北欧式的文字体系(其畏兀儿后裔也使用这种文字形式)或摩尼教、佛教或基督教维吾尔人所袭用的闪米特字母是一样的。然而,人们从来也没有发现这样的契丹文字。一些在汉文和藏文中出现的契丹字符或文献被  相似文献   

19.
公元10世纪初,以耶律阿保机为首的契丹族贵族集团,废除了其旧有的军事民主制形态,确立了以世里氏家族为核心的君主政治形态,从而开创了祖国北疆草原地区前所未有的政治新面貌,也从此奠定了契丹民族在当时的祖国历史发展中所构造的政治新格局。不仅如此,契丹国家及其所创造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都对祖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含国家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等)和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发生了绵绵不断的深远影响。直至辽朝灭亡一个多世纪后,元朝统治者仍然承认,辽朝的典章文物、兴衰历史,就是其“所取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之由”,因此,他们视《辽史》为足以“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的重要纲鉴。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社会经济史和畜牧科技史的视角,对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的现代性转变进行深入探析。可以发现,进入民国时期以后,江苏沿江城市群逐渐拓展,居民对畜禽产品需求的增长刺激江苏乡村的畜禽业快速发展,出现了“城郊养殖圈”,部分传统农户转化为养殖专业户。畜禽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推动了江苏腹地畜禽业的发展,传统农村出现了种植业、手工业和畜禽业并立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畜禽业作为副业的传统经济状态。近代江苏畜禽新品种的引进和畜牧科技的推广,保障了江苏畜禽业的持续发展,缓解了人口稠密地区的乡村经济内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