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激发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指引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核。构筑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其基本方向包括:以"四个自信"为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捍卫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过程中展开伟大斗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导向,紧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基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从现实发展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发展逻辑、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逻辑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的多维辩证统一,为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现代文明的中华民族模式和人类的新文明形态奠定了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典型特征,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目标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曹高丁  青觉 《学术界》2024,(2):103-113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建构和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深刻剖析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概念内涵,可以确定以何种方式理解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核心要素,以何种范式划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历史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之路,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地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遵循着“破”“立”结合的辩证思想,在“改造”“改革”“方向”“方针”基础上实现了文化转型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新建构了文化教育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4.
史丹妮 《理论界》2023,(9):71-7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精髓,它不仅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新时代也显示了它独特的价值意蕴。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但最根本的还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脉与思想根基。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激发民族团结奋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郭涛  张志元 《学术探索》2023,(9):121-128
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使命。新时代大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秉持整体性与发展性有机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人民性与先进性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推进路径上,需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以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而文化高质量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堡垒工程和战略工程。新时代文化发展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根本遵循,着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文化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和有机整体,涉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和门类,其中,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提升文化科技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强健文化发展“软实力”和“硬实力”之一体两翼,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和深远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在于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演中对文化的价值与地位、使命与任务、战略与举措等层面作出论述与部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层面,提出“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能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文化支持和保障、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文化引领和支撑。在文化使命与任务层面,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之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要,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之责。在文化战略与举措层面,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坚持人民立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基础与精神力量;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统筹推进“七个着力”工作,系统把握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其提出确立、贯彻践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深化。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构成,坚持共享发展彰显了以马克思主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旨,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表达,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坚实法律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奠立在深厚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蕴含着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化强国,需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下,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悠久的中华文明是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法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创新发展之源,“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涵养人类文明形态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重点内容之一。面对新环境、踏上新征程、肩负新任务、迎接新挑战,要根据新要求,采取新办法、开发新模式、创造新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上,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的时代重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宣传理论政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感受志愿服务的有效平台,各地政府和高校应该正确利用好这个平台和资源,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加速器”和“营养剂”。大学生群体也应该利用好这个舞台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和文明素养,进而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在社会实践中发扬志愿者服务精神,在交流沟通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不断增强大学生“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当前社会文化的核心主题之一,在当前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从民族未来竞争发展的高度看,创新尤其需要创新环境建设。现代性的创新文化环境结构,应该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全新体系,而建设这个体系,则需要着眼于创新文化境界,从民族创新文化历史传统中汲取精华的同时,又要紧紧追踪世界创新文化环境的研究前沿,对现实有着精深的研究和清醒地认识,通过全民参与、多维共进建构出新世纪中华民族崭新的创新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在一个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在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遵循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现实动因上,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文化建设领域上成效显著,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文化自信工作上面临的复杂局面,其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其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其三是中国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化”的挑战。破解困境应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指导原则,秉承守正创新的工作方针和采取择善明用的应对准则,以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时从战略上做出选择,寻找应对措施。一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和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二要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体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三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新儒家之基本价值倾向是主张现代化的,因而它亦应归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范畴,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的论断是不成立的。中国文化现代开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为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这一过程的的转折点,虽然它的批判和否定曾经对中国文化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就中国文化现代开展的整体进程而言,中国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挺立是一个不断得到加强的过程,中国文化传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文化格局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为中国文化传统面向21世纪的新开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对先进文化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提出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根本的是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应着重从五个方面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软实力"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广泛关切。软实力是通过吸引他人而不是强制他人而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是通过文化等力量来实现的。文化软实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大价值。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向,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成果,注重文化综合创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是构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西文化之争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思想家所关注的焦点。五四以后 ,年轻的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阐释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 ,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同时在辨析东西方文化异同优劣的基础上 ,主张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并强调要运用革命的手段 ,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文化。瞿秋白这一关于东西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阐述 ,既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也为五四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发展,更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的群众文化决定了群众文化建设是中国梦理念普及与践行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社会创造活力,是实现中国梦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发挥群众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要从群众文化建设自身特点与规律出发,以传递社会正能量、培育良好的社会共识为着眼点,坚持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建设方针,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扩大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在传扬红色文化之时,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视界,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把打造中国精神和重塑中国梦作为集中指向,构建起一个全景式的红色文化发展坐标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