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廖欣 《社会福利》2012,(2):46-47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任务2003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当前救助管理站承担着七大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1.对主动求助人员的日常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6,(8):32-32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打开了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话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选标志着强刮性的收客遣送制度的终结和关爱性的新型救助管理制皮的诞生。救助管理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掀开历史崭新的一页。三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历史性的变革,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平 《创新》2010,4(6):103-106
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保障的精神、维护医疗保健公平、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当前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救助对象的确定不够灵活,大病医疗救助模式影响了医疗救助制度功能的发挥,医疗救助资金存在绝对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矛盾,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为了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需要更加准确地确定救助对象,逐步推行综合救助模式,解决好医疗救助资金绝对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矛盾,逐步完善医疗救助法律制度,理顺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生活保障制度概况生活保障制度的沿革日本把社会救助制度通称为生活保障制度 ,即对贫困者进行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的制度。这个制度属于政府行为 ,国家出资救助 ,故又称为国家救济制度。日本的生活保障制度始于1932年日本《救护法》的颁布。二战后 ,1946年日本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生活保障法》 ,标志着日本生活保障制度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直至今天。日本生活保障制度之所以属于政府行为 ,是因为它由各级政府负责实施 ,各个城市的市长负责城市贫民享有最低生活 ,町村则由都道府县的知事负责。在实际生活中 ,各地的福利事务所具体承…  相似文献   

8.
一、全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方面,从救助体制上作文章,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将现行的救助政策进行科学的整合,制定和完善生活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就业救助制度、科技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和其他临时性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他们有什么困难,就给予什么样的救助,真正做到为民分忧、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从救助方式上找突破。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灾害救助、农村五保、流浪乞讨救助为重  相似文献   

9.
吕学静  吕茵 《社会福利》2004,(10):11-13
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为核心,以其他各种临时性、突发性救助制度作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我国向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跨进了一大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又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而社会救助的多样化原则,则为我们建立一个公正、积极、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历经50余年的收容遣送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收容遣送作为一项社会管理政策,在特定条件下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亦有其存在的社会理性,并且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为巩固新生政权、救济和劝阻劝返灾民、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等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已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社会救助。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治疗费用、生活照顾和心理救助方面考虑不够。完善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在医疗保险制度中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也属于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建立刑事被害人生活照顾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5,(9):50-50
2005年8月8日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仪式在京举行,标志着全国的救助管理工作步入下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司法救助制度是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一项法律援助手段,是国家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确立时间不长,缺乏统一的立法规范,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制约了司法救助工作的科学发展。本文从分析司法救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子系统,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它对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至关重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救助就是公共救助。目前,国内学术界很少使用公共救助的概念,也未对社会救助和公共救助做具体区分。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社会救助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徐倩 《社会工作》2013,(5):113-119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现行救助制度不仅高度依赖于财政状况、面临着“低保制度养懒汉”、“福利依赖”等道德风险问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依旧存在。这亟需从制度的救助理念、目标定位、救助主体以及实施方式四个逻辑层次对我国现行救助制度进行反思与重构。为了使救助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实现构建理念从消极到积极,从下游干预到上游干预的跨越,救助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型,救助目标取向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的过渡,救助方式从款物援助到物质救助与非物质救助相结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自愿受助、无偿救助是新的救助制度区别于收容遣送制度的重要标志,是救助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所谓自愿受助,指求助人向救助管理站自愿求助,经询问符合救助对象的范围,救助管理站应给予救助;同时,受助人可以放弃救助,告知救助  相似文献   

17.
正积极应对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首先,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救助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高度重视。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国务院即将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确保社会救助安全网网底不破。国务院  相似文献   

18.
发现问题,引起重视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全面贯彻实施,标志着新的关爱性救助管理制度正式建立。实施初期,由于没有政策依据,救治救助管理工作无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救助问题突出,相  相似文献   

19.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与积极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性社会救助制度伴随着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提出,具有了新的内涵。本文从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关系着手,首先分析了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对积极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影响,即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助人自助。其次,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与积极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