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的文治教化传统及和谐包容、大德云集的佛学环境,为玄奘转益多师、融汇各种文化资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氤氲其间的仙气和灵气,为玄奘静虑精进、专心治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人居环境.玄奘在成都治学五年并受具足戒,为他成为以唯识为主、综(四敷)名实、兼融百宗、谙习三藏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奠定了基础.玄奘的译经活动也包含着蜀中法师的奉献.玄奘对巴蜀文化也有重大影响.玄奘在巴蜀百科全书型的文化巨人发展史上占有一席特殊的位置.其译书既是禅宗出现的催生剂,也是巴蜀禅学转型的内在动力.<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各种见闻,深刻影响于巴蜀佛教绘事与石刻艺术.玄奘善于调整政治与佛教的关系,他用宗教适应社会的方法,今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唐至北宋中期,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仍在巴蜀佛教中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这种强势的义学影响,一方面是分灯以后的禅宗各支在巴蜀地区很长一段时期不能有效展开,另一方面则是自巴蜀外出求法的学僧大多具有较好的义学功底,一旦转入禅宗以后,能够迅速成为一代龙象。延及南宋中后期,我们还能看到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对巴蜀禅僧的深刻影响。是亦宋代巴蜀佛教的特色之一,治中国佛教史者断断不可不加留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两位伟大僧人,玄奘和智顗分别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佛教道路,其中玄奘走的是"天竺之路",他远赴印度取经学习并最终成为印度佛教唯识学专家和佛经翻译家,而智顗走的则是"天台之路",他来到天台山隐修以寻求适合中国人的佛教解脱法门并最终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与玄奘只是照搬印度佛学而毫无创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智顗表现出了佛学上的巨大创造力,开启了中国佛教创造自身中国化模式的大幕。中国佛教正是在选择智顗模式而抛弃玄奘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发展壮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玄奘对于中国佛教的重要性还远不如智顗,尽管玄奘比智顗更具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成都地铁对成都城市文化的冲击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地铁的修建对成都城市文化是一次冲击,也是成都城市文化重新组合的一个重要契机,是成都城市文化向人文关怀与和谐社会文化过渡的重要整合机会,并且成都地铁文化也将成为新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闲暇时间的安排方式也日趋多样,各种各样的休闲方式也随之丰富。乡村旅游,由于距离近、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已经成为如今城市居民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常选择的一种出游方式和休闲行为。然而,随着城市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乡村旅游文化欣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具有相融性,乡村旅游开展应重视城乡传统物质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开发与再现。成都是一座传统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休闲安逸文化、水文化、诙谐幽默等民俗文化是成都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城市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具有紧密的关系,乡村旅游开发应重视城市传统物质文化的挖掘与表达、城市传统生活文化氛围的营造、成都传统行为文化的塑造、成都传统文化心理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成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国内旅游的发展,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经济型酒店以其经济的价格、实惠的产品满足了国内大众旅游者的需求,为成都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商机。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成都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展望其发展的前景,以期为成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国内诸葛亮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总结了自1985年以来国内诸葛亮研究的基本概况。作认为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展的诸葛亮研究是改革开放、学术繁荣的标志之一,由此形成了一支不断壮大的学术研究队伍,相继涌现出一批以研究三国与诸葛亮而知名的专家学(以临沂、成都、襄樊、汉中等地最为突出)。章在梳理近20年该研究选题多元化的基础上,指出诸葛亮化遗迹研究与旅游业开发已形成良性互动,并预见与诸葛亮化研究相关的各地旅游业还将由之更加兴旺发达。章还特别对《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自创刊来常年坚持开设“三国与诸葛亮”的特色栏目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按照唯识思想,凡圣之别,在于有无无分别智的证得,无分别智之圆满即是佛果。因此,对无分别智及其所缘境界、生起的认识,在唯识学中非常关键。无分别智作为殊特之认识在《摄大乘论》中以五相给出了说明:无分别智之所缘非是依他起性,亦非是遍计所执性,而是圆成实性真如;所分别之外境无故,一切法皆无差别而成无分别性,无分别智亦是如此,而为无分别性。在无分别智生起时,无分别智是能缘,真如是所缘,二者相应相合。真如作为种子,对生起圣智起关键作用。藏译文、玄奘汉译文对于真如与无分别智之文义作了仔细辨析。如“平等(sam a)”之无分别智,玄奘的译文给出两个“平等”,使无分别智证真如之意义更为清晰;藏译为mnyam pas mnyam pa,即“由平等而平等”,意为能缘、所缘各自是无分别的,悉皆平等,由此二者间的冥契亦是平等,译文较清晰。  相似文献   

9.
隋唐时期,成都东郊的民间信仰比较松散。隋时信女褚信相因在当地散粥济民的善举被后世立祠祭祀,渐成为当地民间神祗,祭祀方式也由感恩报德转向灵异祥应。唐中后期佛教信仰增入,法润禅师、知玄法师两位佛教高僧住持期间,把圣母院建成一座兼具佛教和民间信仰的寺院。北宋中后期造神运动社会背景下,地方官绅为掩饰自然灾害、宣扬政绩,不断灵异化圣母院。最终圣母院在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获得瑞应禅院的赐额,反映了成都东郊民间信仰至此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0.
成都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要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度假时代的到来,使成都经济区的旅游产业面临着从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化的机遇。文章在分析成都经济区旅游资源现状和产业现状基础上,从度假产业集聚角度,将成都经济区的旅游空间划分为龙门山、龙泉山度假发展带,成雅、成绵、成遂度假产业发展廊道,成都度假大本营区以及峨眉山单核度假区等四大度假模式,并提出了成立成都经济区旅游管理委员会等一体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民旅游感应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感应强度是研究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个角度。通过对《成都晚报》“旅游”专刊最近 6年的统计 ,得到全国 34个省级行政区及四川省内分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出现频次 ,以此频次来表征成都市民对国内及省内旅游目的地的感应强度。利用感应强度从省际和省内不同尺度揭示了成都市民旅游感应空间的特点 ,并发现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成都画坛群星璀璨,是全国绘画的中心。主要原因是唐二帝避乱入蜀名家游从而至、前后蜀主对画艺的重视。本地区相对和平,经济稳定发展,对绘画、雕塑艺术的创作、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亦关重要。成都雕塑艺术主要表现在佛教造像上,其唐、五代成就虽无法与此前辉煌的南北朝时期相拟,但也留下了很多精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慢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以减速慢行、简约低碳、自然求新、享受生活为特点,通过舒缓、细致的旅行,融入本土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成都被誉为休闲、美食之都,是一座非常适合发展慢旅游的城市,通过与友好城市法国蒙彼利埃2座城市之间的城市文化底蕴、区位、旅游资源、饮食、娱乐、旅游交通等慢旅游要素的对比,分析成都在发展慢旅游过程中的优势、劣势,借鉴蒙彼利埃在旅游开发、城市建设、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经验,更加深入地开发成都休闲慢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成都旅游资源、指标和发展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提出未来成都旅游国际化的目标和时序,从实施精品景区、精准营销和精细服务等精品战略,完善旅游交通、公共服务和双语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成都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具体方法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成都环都市乡村旅游带的升级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乡村旅游热的兴起与成都环都市乡村旅游圈的形成,是成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背景。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种模式,并且着重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成都模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升级更新的若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价值评价与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能够被有效开发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总和。以此定义,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性、稀缺性等都较强,对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餐饮文化、休闲文化、节庆民俗、地方特色产品、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区等五个方面。本文首先对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这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评析,然后进一步评价其旅游价值,最后就此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元量是宋末身份独特的诗人,其诗习惯以行者的视角记录宋元更替时期的真实面貌,故有"诗史"之说。本文主要论述他先后两次到成都的原因及其行迹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成都的美好印象,展现了一位爱国诗人对于宋亡不甘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现代化首先应是城市文化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非常迅速。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认识到文化强市的重要作用并付诸行动,但还存在相应问题。在当下成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重点处理好文化产业化、文化资源发掘与文化传承保护、休闲文化品位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成都都市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现代都市旅游产品发展趋势,为提高成都都市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必须走旅游要素整合和开发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本文在对成都都市旅游产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整合观的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思路,并就成都都市专题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概述成都饮食文化资源,总结成都目前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并基于现代田园城市的理念。探讨未来成都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