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是一场因洪秀全受梁发《劝世良言》影响而爆发的排满运动,但当时只有传教士与部分中国人了解这一点。是谁将太平天国与基督教结合起来的呢?更直接而言,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梁发与其著作《劝世良言》是从何时开始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呢?从中国的基督教历史来看辛亥革命,当初作为排满象征的太平天国,是经过基督教界的“发现”梁发后,才与革命相连接的。开始注意到太平天国带有基督教色彩的,主要是辛亥革命后活跃于地方社会的基督教徒,以及与太平天国关系密切的粤港基督教徒。辛亥革命为再度诠释太平天国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李烜 《理论界》2009,(2):108-109
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基督徒,吴雷川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二者之间的融合,并试图通过基督教信仰的传播来救赎中国.吴雷川所生活的时代、文化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神学观点.虽然他对基督教的诠释有失偏颇,但他的爱国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其神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对基督教在中国处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与西方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督教的信仰始终是孙中山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基督教的信奉重在精神而轻形式,不甚信仰神化的上帝而崇信作为革命救世者的那稣,不恪守基督教义中的神学信条而取其济世救众的积极内容。他对基督教在文化思想规范方面所起的积极影响与作用给予重视和肯定,而对其中某些组织形式与成员充当列强爪牙进行的侵略活动则持批判与否定态度。他指出基督教在为近代中国传播民主思想,开创社会风气与改良国民道德人格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但不可过高估价它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他一生的革命活动,始终有一批教徒志士追随其间、参与其事、同情其志。孙中山与基督教及教徒的关系,总体上有助于他进行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4.
洪秀全罗孝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泓 《学术研究》2001,(11):90-95
对洪秀全与罗孝全的接触交往,已有学者作了全面研究.本文拟作进一步探讨,主要观点如下洪秀全在接触梁发的《劝世良言》之前对基督教已有一些了解;洪秀全病中异梦是浏览《劝世良言》的反映;洪秀全广州教堂求道的经历,对洪秀全的宗教观有重大影响;天京时期,洪秀全罗孝全宗教观的争论,是中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农民运动宗教观上的激烈碰撞,罗孝全的出走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主要有四次。基于平等的文化交流.基督教与元、唐、明各朝的政治法律之间几乎未见发生直接的内在联系。而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华的第四次传播,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制度乃至学科建设层面,都对中华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主要有四次.基于平等的文化交流,基督教与元、唐、明各朝的政治法律之间几乎未见发生直接的内在联系.而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华的第四次传播,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制度乃至学科建设层面,都对中华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奥古斯丁研究的拓荒之作——读《神圣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凡研究西方哲学 ,非了解基督教不可 ;而要了解基督教 ,又非了解奥古斯丁不可。据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记载 ,耶稣曾给自己的门徒讲过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 :一个浪子从父亲那里索要了自己应得的产业 ,出外挥霍一空。在穷困潦倒之际 ,他幡然悔悟 ,回到父亲身边 ,受到父亲的欢迎。中国人也有句格言 ,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奥古斯丁正是基督教的一位“金不换”的“浪子”。这位出生于北非塔加斯特城的纨子弟 ,青少年时代偷鸡摸狗、拈花惹草。若说他无恶不作 ,恐怕也并不为过。然而 ,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熏陶下 ,奥古斯丁却始终怀着一颗执着地…  相似文献   

8.
《晋阳学刊》2008,(3):F0004-F0004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具有开放意识的历史人物,被誉为最早"正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的《瀛寰志略》曾在国际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对这位历史人物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其教义源于梁发的《劝世良言》,在神学理论上接近原始基督教。洪秀全根据当时中国情况和农民战争的政治需要,对它进行了一番改造,演化为农民革命的工具。这种情况借宗教以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做法,在太平天国前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所主张的世界观,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和纪律规定,在根本上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于中国教育改革提出过各种方案与构想并进行了备种具体的实践活动,这些方案与活动实际上是对世俗殖民主义的一种回应,传教士们力图影响乃至控制中国教育改革运动,希望通过中国政府的力量来最大限度地传播基督教文明,并建立以基督化为统一底色的公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文学作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苑中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独特而璀璨的景观.随着近代基督教在中国较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基督教文学这一传统也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传播和延续.虽然中国基督教文学的发育不甚充分,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提倡和实践,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作为中国基督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公教文学从理论倡导到创作实践,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放宽,使基督教在全国快速传播,同样在东北地区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快速传播对人际关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与全国相似的普遍性,也有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正确面对这些影响,恰当地加以引导,会有益于基督教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的东北社会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传教士认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对基督教作出适应儒学、适应中国文化的必要的变通与调适,故提出了“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并从调和、会通基儒关系的角度对儒学进行诠释。传教士的儒学观作为一种来自异域文化的比较审视,对于我们体认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与基督教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与基督教有密切的关系。对此,学术界未加以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探讨基督教会在孙中山革命活动和民主革命思想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及发生的影响,并对此作用和影响作出评介。一两广是基督教传播最早、影响最突出的地区。孙中山家乡又是毗邻香港、澳门这两处传教士的集中地。有记载说,孙“父为基督教徒”。孙中山也说其父“皈依基督教并任职于伦敦布道会”。这种说法根据不足。但孙中山儿时确实崇拜太平天国这场有基督教色彩的农民革命。孙中山还讲,他幼年多与英美教士接触,“有一位英国女士对我发生兴趣,我终于学会了讲英语”。陆丹林《革命史谭》中更具体地讲,孙12岁在家乡“从美教士克尔习英文”。这就是说孙中山在少年时代,就受基督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对这位至今还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的生平、活动、业绩、影响、尤其是对他的思想,作出全面系统的、合乎历史实际的科学评价,从而,批判地继承他留给我们的那份丰富的珍贵历史遗产,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这一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在华传播与科学技术的关联是中华基督教史的特点。本文以此为认识轴线,将基督教在华传播分为唐元、明末清初、近代中国三个时期,以科学和宗教结合为视角,探述不同时期传教士在华科学活动的特点及对基督教传播、中西方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入中国如果从唐代算起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基督教在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但从总体上来说,如果和佛教传入中国相比,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入并不太顺利.直到今天基督教作为一个来自西方的宗教,始终未能很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在宗教的理论上也没有很好地完成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与创新.这里原因何在?本文仅从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所遭遇的问题与困境出发,分析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所面临的挑战,说明基督教如果要在中国的文化境域中得到发展,与其他宗教和睦相处,就必须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在河湟流域传播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就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与基督教间的互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天主教、基督教在乡村社会传播须植根于民间信仰这一文化土壤,与此同时,依托宗族、村落、部落等民间信仰祭祀圈、信仰圈具有一定自我保护封闭功能,对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力。  相似文献   

19.
傅兰雅虽因传教事业的吸引,于1861年自英来华。但他寓华期间并不从事讲经布道活动,而以西学传播为使命,离华之际却又主张中国用基督教来拯救自己。我们不禁要问:傅兰雅是如何走上西学传播之路的?他为何最终却又主张中国从基督教中寻求拯救自己的力量源泉?他寓华传播西学的意图究竟何在?他与近代其他寓华西人,特别是传教士有无异趣?笔者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剖析,也许对深化和拓展近代中国的西学传播与传教士问题的研讨有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已具有一千九百年的历史。它在许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中曾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今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仍发挥着作用。但是过去一些同志由于看不到这一点,往往采取轻蔑的简单态度。恩格斯指出,对于基督教,“简单地说它是骗子手凑集而成的无稽之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本文试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基督教的历史、作用及其发展演变略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