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南联大在昆明驻足8年,对云南现代高等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对处于艰难时势中的云南大学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而且还促使云南师范大学的诞生;同时,西南联大学者开启的学术研究路径,为云南乃至中国的学者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有一位教授多次带头深入云南边疆地区调查方言,其学术成就填补了云南方言研究的许多空白:他当年留下的云南语言学资料,至今仍对云南方言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和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刘文典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杰出的文史大家.从1938年入滇到1958年去世,刘文典先生在云南度过了其生命中的最后20年.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爆发了震惊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为应付时局,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大学被迫南迁,先在湖南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日军再度进犯,联合大学不得不西迁云南,长沙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在战火  相似文献   

5.
西南联大的师资管理及历史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剑秋 《学术探索》2002,(2):115-117
西南联大办学成绩斐然 ,这与其所采用的师资管理密不可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西南联大的师资管理特点 ,并对借鉴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改革我国大学师资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陶云逵先生在西南联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0,(3):F0002-F0002,F0003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不仅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研究中心,也成为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基地。在这里,西南联大学者深怀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的重要使命,弘扬民族精神,积极为抗战服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是,在8年的艰难困苦岁月里,也有一些著名学者因各种原因把生命留存在了边陲云南,  相似文献   

7.
在1929年至1946年期间,沈从文先后到吴淞中国公学、青岛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大学尤其是前三所大学的任教经历使他建立起创作信心,并最终坚定了自己对文学道路的选择,形成了自己恬淡优美的艺术风格,实现了由作家到名作家的转变.创作的学者化倾向是沈从文在大学尤其是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学术压力对他产生影响的结果.这一倾向的出现意味着他文学创作自信的逐渐丧失,并最终使他走上学者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钱学森之问”触动了国人的敏感神经,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对当下的大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之时,人们把眼光投向了过去。一个被津津乐道的事实是,在两弹一星的二十三位功臣中,有八位出自西南联大。在近年来持续不退的“民国热”中,西南联大也是其中的热点话题。2012年3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易社强(John Israel)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中文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研究和写作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易社强除了史料研究之外,还采访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近百位西南联大校友以及约五十位联大教师、三十名相关人士。本书面世后,被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誉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前不久,易社强先生来到北京,趁此机会,《新京报》记者、本刊特约记者张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9.
道教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大量史料对鲜为谈及的道教在云南传播与发展的历史作了说明。作者认为:道教在蜀中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教时即已传入云南并对早期云南文化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南诏、大理时期道教对云南的统治者及广大群众均有一定的影响,并经过云南传入了东南亚一些国家中;蒙元明清时期,道教在云南继续发展并衍生出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宗教组织;近代以来云南道教开始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0.
对民国以后诸多学者有关云南物产著述作简要梳理,以期按图索骥,重新认识、发现、发掘乡土文化,让云南物产研究在西南边疆文化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透过物产研究,更加肯定云南文献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许多可靠的史料表明:陈宦没有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没有担任过云南讲武堂堂长和新军云南第十九镇统制;晚年未做汉奸,也非1943年逝世于南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南联大教育思想的简要总结,对西南联大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思想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揭示出西南联大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天挺在1923年至1934年间主要讲授世界人文地理和古代地理学,并刊出两部讲义:《古地理学要略》和《世界人文地理讲义》。同时,他是最早对《禹贡》进行全文释读的学者之一,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基本问题都有涉猎,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发展史上应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在西南联大期间,郑天挺一度以撰写《南诏书》为目标,研读西南史地书籍;采用以音证史的方法,撰写西藏史相关的论文,批驳当时国际上的有关谬说,显示出其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学术视野;积极参与云南地方史志事务,开展学术演讲,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即便在"文革"期间撰写丝绸之路的文章,他也坚持以史料为基础,针对国际学术界相关动向,提出新说。对郑天挺历史地理学方面成就的梳理,既有助于全面认识郑天挺的学术成就,也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向达先生说:“唐与云南关系,高宗时始见于记载。”盖以唐高宗永徽三年(652)赵孝祖征白水蛮及大小勃弄为唐与云南关系的最早记录。这就把唐武德和贞观三十余年间,唐与云南关系的一些重要史料遗漏或否定了。这些史料是:唐高祖即位的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以宏达为昆州刺史,这一年在云南设置南宁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嶲州治中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不仅成为中国学术文化的中心,也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的重要基地.以罗常培、王力、袁家骅、张清常等为代表的西南联大学者,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中国现代汉语语法进行研究,同时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在工矿业内迁对云南产生影响的问题上,同样依据史料,但不同的作者得出了不同结论。有的作者认为:使“云南的工业发展也很快”;而有的作者却认为,内迁对云南“当地的工业发展影响不大”。本文认为:依据史料得出结论,不仅要看工矿业内迁云南的数量,更要看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抗战时期,云南人民也不遗余力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蒙疆善邻回民女塾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中日文史料,叙述1940年1月至1945年8月,日本善邻协会在伪蒙疆政权首府张家口市上堡大境门内创设的回民女塾、该女塾的校务及师生情况、对日本的访问、日本人对该女塾的访问等。并指出,在中国近代回族女性教育史上,该女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值得中国学者进一步在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追索探讨。通过对该女塾的研究也可看出,日寇试图对中国回族女性进行奴化教育,以为其军事占领目的服务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18.
《学术探索》2015,(2):2+157
朱应庚,男,云南玉溪人,1922年1月生。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后留学美国,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朱应庚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于1949年12月归国,一直执教于云南大学。1980年后,历任云南大学经济系主任、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文科副主任委员、云南省经济学会会长、全国财政  相似文献   

19.
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昆明)是冯友兰先生人生及学术经历最重要的时期.当时冯先生举家南迁,共赴国难,以笔抗战,一方面成为了西南联大的顶级大师之一,另一方面成就了其"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本文以详细的资料对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校务活动进行了述评,指出:冯友兰先生本着一个忠臣孝子的民族自尊和祖国自爱,在中国历史上最能考验一个人的人格、族格和国格即气节的时代,自觉自愿、不屈不挠地与大中华、小联大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善始善终,论道德有古贤风,论文章乃大手笔,立功求其实,立德求其善,立言求其优,这就叫至真至诚.这正是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坚持抗战的冯友兰先生作为中国学者的中国气派.心诚则灵,冯友兰之所以能成为并恰好在西南联大成为一代哲学大师(而不仅仅是哲学研究巨匠),其奥秘正在于此.这是一位用满腔爱国心血浇灌出了一棵哲学智慧之树的真正的哲学大师.  相似文献   

20.
"以质为重"是西南联大办学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联大办学成功的内决因素。这一理念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对西南联大"以质为重"本科办学理念的内涵、源流进行探究,以进一步挖掘西南联大成功办学的深层次原因,并给我国当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