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1990年以来的东部地区10省市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不够同步的问题及与其他省市的差距,深入分析影响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性因素,最后提出实现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虽然经济下降的速度在放慢,但世界经济仍没有停止衰退.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出口大幅下降、外需持续萎缩的严峻形势,消费需求若难以继续扩大,则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便缺乏后劲,经济仍有下滑的可能.当前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便成为保增长的当务之急.从我国建国60年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偏离轨迹中可以得到印证,保持消费与经济的同步增长是保持经济短期快速增长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宁夏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状况,从投资、消费和居民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消费率难以提高;二是消费结构不协调,居民消费比重太低;三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协调,居民分配收入份额下降;四是工资增长落后于GDP增长;五是城乡之间、居民内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影响居民收入增长质量,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的最优目标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增长的数量解决的是速度问题,以要素积累来实现,通过GDP增长率来体现。经济增长质量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以结构优化来实现,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体现。经济增长效益解决的是产出最大化问题,以投入产出的比较来实现,通过边际量的增长来体现。中国经济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和低效益的状态,出现了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效益不一致的情况,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要实现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要实现一系列路径转型:经济增长的战略要从追赶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成本外生型向成本内生化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要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结构要从多元化转向高级化,经济增长的体制要由速度数量型体制转向质量效益型体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促共进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特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呈动态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各项指标中对城市化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因子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化特征指标中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因子是城市就业率与城市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研究云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分析长期与短期的影响程度,利用回归法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根据云南省及16个州市经济增长与能源增长之间存在的协整系数,观察二者之间的影响趋势,判断各地的节能降耗效果趋势及各地减少能源消费所付出的经济代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DEA-Malmquist模型测算2011—2015年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星级饭店业的发展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其特征、区域差异与示范区城市旅游效率的相对关系.研究得出:示范区星级饭店业发展效率水平相对比较均衡,并表现出较弱的增长趋势;示范区星级饭店业的发展效率存在区域差异,宣城、铜陵和黄山表现为正增长,马鞍山、芜湖、池州和安庆表现为负增长;示范区整体星级饭店发展效率与其城市旅游发展效率存在同步和不同步的两种关系,具体表现为2011—2013年期间同步增长,2013—2015年期间增长不同步;就内部城市而言,宣城、铜陵、黄山同步增长,马鞍山、芜湖、池州、安庆增长不同步.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四化"及其关联性的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四化"协调相关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测度模型对陕西"四化"同步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分析,并对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云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以1978-2003年为时间窗口,对消费与投资需求对GDP的拉动作用分别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其中,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投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能源作为在经济产出中的一种重要投入要素,现有研究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还存在较大争议。利用1980-2014年能源投入和经济增长等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传统双变量研究框架存在遗漏变量的缺陷,导致研究结果不可信,Toda-Yamamoto因果检验表明,在传统双变量框架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原因,但在扩展的C-D生产函数框架下存在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协整分析发现,资本、劳动、能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三要素对能源产出的长期弹性分别为0.85、0.26和0.08。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文章测算了中国1998-2015年各个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相关性,最后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较强的省域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而大多数中西部内陆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则相对较低;省际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在空间上并非呈随机分布的特征,邻近省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模仿效应,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分解发现,金融发展规模对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金融发展结构对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专利授权量、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为表征的技术进步均能显著地提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此外,人力资本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政府干预和城镇化则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增强,各国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3.
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此为背景阐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重点行业发展前景,通过不同情景下的预测分析,探讨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路径与趋势。根据预测结果,经济承压对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存在普遍影响,尤其是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和汽车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下降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171.97万亿元(2018年不变价水平),能源消费总量约57.09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占比将不断下降,清洁能源占比预计达到41.7%。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合作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研究和提升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选取中国2003—2014年的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利用DEA方法计算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中国的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区域差异。此外,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还存在着绝对收敛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倒U型关系,与服务业国有化程度呈负向关系。服务业自身发展及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升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需要政府减少对服务业的干预,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分区域、有选择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6~2016年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5个东南亚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在考虑各国内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构建GVAR模型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外部冲击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五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菲律宾和泰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效应,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效应。东南亚五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外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国际经济的外部冲击对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应该从本国国情、他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考量“走出去”战略,同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国外企业“走进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3-2013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金砖四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长期来看,化石燃料能耗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经济增长、化石燃料能耗与碳排放成正相关关系,而金融发展与碳排放成负相关关系;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化石燃料能耗与碳排放、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最后,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以及金融发展三方面给出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能源的消费量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可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形,运用ARDL边界测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验证各国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各国的能源消费不同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小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更强;各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都应鼓励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节约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经济增长对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作用尤为明显,长期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外有国际贸易新格局的挑战,内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利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优势来助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当下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基于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从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着手探讨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我国质量型经济的发展,尤其对经济增长效率及可持续性的贡献突出;(2) odi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作用存在时滞效应,即odi逆向技术溢出需要时间才能发挥作用;(3)东道国经济水平高、企业分支机构数量少、企业从事贸易销售型业务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但在稳定性方面,odi作用效果不理想;(4) odi规模扩张能提升母国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强度,阻碍技术差距的扩大,并经由这些变量的中介效应来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变参数模型的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为了研究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根据1978—2005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参数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协整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的估计结果较好地揭示了中国煤炭消费弹性的时变规律。通过分析得出,降低煤炭消费弹性的关键在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耗煤产业的比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把握新工业革命浪潮,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揭示其理论逻辑、战略价值和实现路径。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与相关论述,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必须具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效低耗和环境可持续”“高品质生活和社会服务均等化”“数字赋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特征。解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所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保障,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现状,以客观把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优势与不足。分析在内部面临产业升级滞后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与环境约束、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政府治理效率还需提升等“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外部遭受贸易争端、技术封锁、人权和意识形态威胁、国家领土争端等“修昔底德陷阱”的压力下,新质生产力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战略指导意义。进一步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有助于构建坚固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国家安全稳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两者相得益彰。最后,提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注重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从内部加强自我建设,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能,破除“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打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破除“修昔底德陷阱”魔咒,支撑构建强劲有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