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代是个新旧秩序转换剧烈的时代。贫富分化导致当时社会经济与意识(道德)关系的错位。生逢其时的孔子力图从人们的内心修养下功夫,推动社会由盲动走向理性,由无序走上有序的礼乐轨道。其义利观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辩证关系,剖析孔子义利观在处理社会贫富关系上所体现出的现实功用性,来揭示孔子的义利之辨是时代的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2.
义利观试析     
义和利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我国传统的义利观是古代思想家对社会群体生活的正确认识和概括。如果舍弃这些原则所包含的具体历史内容,那它就是可普遍适用于人类社会任一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西方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和归宿,都与群体生活相矛盾,都有害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组织、群体和个人都应当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义利观,一切行为都要遵循适合社会要求的义利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孔子的义利观曾广开《论语·子罕篇》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两千年来,尽管人们对此章有不同的诠释,①但大都相信《论语》所述孔子“罕言利”的说法,今人则进一步简单地把孔子的义利观概括为“重义轻利”。我们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十发复杂,《论语》中涉及义利之...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反思,又往往提到了孔子。但是对于他的义利观,至今还是众说纷纭,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义利观的问题。孔子认为"义"首先包含道义,其次应包含义务。孔子认为"义"是人行动的最高规范,是维持君、臣、民关系的法宝。孔子认为"利"虽然人人需求,但应当"利民惠民我不贪利"。在孔子的义利观中,"义"和"利"是对立的概念,他褒"义"贬"利",同时又认为"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孔子的义利观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应当重温孔子的义利观及其影响,辩证地处理"义"和"利"的矛盾,行"义"以达其"利",争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本分析法,着重分析了《论语》中的孔子义利观,并将其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问题相联系,发现孔子义利观在很多方面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伦理学史上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义利之辩的人 ,他主张在行道的过程中“克己”、“见利思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下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新文明  相似文献   

8.
义与利在孔子的伦理政治中占据什么地位呢,义与利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是如何分配的呢?义在治者何以得以内化,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孔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中华民族心态有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对中华民族重道德修养、重理想情操及爱国主义的优良美德、知识分子人格的塑造、中国商业道德的培养、官吏廉洁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与物质利益脱钩,压抑了人的个性,导致了因循守旧、不敢竞争的文化心理。重新审视它,取其精华,对促进祖国统一、协调人际关系、扭转社会风气、进行文明经商、协调两个文明建设等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重义轻利”,认为“君子义以为质”,主张在处理义利二者关系时,强调以义制利,以义生利,二者不可兼得时,要以舍生来取义,但是孔子并没有以义否定利,他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且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很重视民利。  相似文献   

11.
在对孔子义利思想既往的考察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重义轻利。其实,孔子并非是只要义而否定利,而是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以义制利。正确理解和客观阐释孔子的义利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应明确利是义的前提和基础,把人民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义利观。  相似文献   

12.
义利观,是孔子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把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特征,界定为重义轻利,那么重义是轻利的前提,“轻利”是“重义”的结果,“重义”和“轻利”是不可分割的,在现实社会中,集体主义是处理好人们的利益关系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孔子义利观中的进步思想,经过批判地改造,可以成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伦理规范与经济行为的关系不仅是当代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伦理规范与经济行为的关系实为义利关系。关于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先秦各派均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但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不外乎三种观点,即孔子义利观、墨子义利观、荀学义利观。但是,自西汉早年把儒家学说定为一尊,“罢黜百家”之后,荀学消沉,儒家思想遂取得了正统地位,孔子义利观一直成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支配观点,影响中国社会达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4.
15.
孔子关于和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中归纳整理出孔子关于犯罪的根本原因是贫穷、贫富不均 ;作为个体的人失去“仁”也是导致犯罪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出孔子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首先“富之”,即发展社会经济 ,奠定物质基础 ,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其次是“教之”,即通过“教”来建立符合统治者意志的社会精神文明 ;再次是综合治理、德礼为主、刑罚为辅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想国、哲学王或贤人政治、为政以德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建立在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但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要受到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马克思曾提出:“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孔子也不例外。由于他正处于我  相似文献   

19.
《论语》叙述了孔子的教学观。通过探讨《论语》中孔子说的“学”与“习”的内涵,引出孔子的教学目标问题,明确孔子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当时社会上需要的管理人才的论点。孔子的教学目标包括“治国安邦”的政治抱负。他在教授学生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体现了“予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试析子路与孔子的关系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门弟子三千,子路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对子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不倦的教诲,称赞子路是个勇而无惧、果断干练、擅长政事、知"仁"礼"、懂孝道的人。子路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同时也给了孔子无尽的支持和帮助。尽管如此,孔子和子路师生二人在言语上也有许多正面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子路直率无讳的性格和孔子与子路之间不同志向以及孔子和子路之间的师徒兼朋友的双重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