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施行,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基于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现状提出的有效举措,符合湖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因此,要加快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就要努力使民族文化旅游向生态旅游提升,加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品牌化建设。通过深入湖北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塑造的具体措施,并例举了三个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战略构想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是旅游资源大省 ,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优势。湖北应坚持大旅游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战略、精品名牌战略、区域联盟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并采取一系列相应对策 ,将其建成旅游大省、旅游强省 ,从而实现“旅游兴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湖北是旅游资源大省,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优势,湖北应坚持大旅游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战略、精品名牌战略,区域联盟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采取一系列相应对策,将其建成旅游大省,旅游强省,从而实现“旅游兴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旅游发展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旅游为先行,对“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典型性和示范、带动作用。长株潭试验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品味高、组合优,是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带动湖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轴、中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型旅游目的地;但目前存在旅游发展未能形成合力、城镇建设旅游功能不配套、旅游业发展格局不平衡、旅游市场欠规范等问题。与中部六省城市群相比较,长株潭试验区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强,市场消费空间大,旅游发展规模和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但因GDP总量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猷率不高。因此,长株潭试验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整合可约束恶性竞争、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形象逐渐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业开发的条件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的途径和对策,即加快省际毗邻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实现跨省区优势互补、互动;优化旅游线路,合理组织旅游网络;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携手开拓客源市场;加强区域联合,打造中部无障碍旅游圈。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依托,同时发展旅游业必须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必须加强对导游人员民族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培训。从湖北巴东神农溪漂流旅游景点的导游人员调查情况可知:保护发扬民族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只有“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才能使民族文化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与甘南州旅游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要加快发展西部旅游业 ,尤其是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甘南旅游资源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本文从甘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分类入手 ,分析了甘南旅游资源的优势、特点以及甘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甘南旅游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入境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增加外汇收入,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民间交流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是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四川发展入境旅游的突破点在于面向入境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及市场营销。本文提出了四川省入境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思路及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重点,并对四川省入境旅游产品与市场的对接营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甘南地区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的自然环境是甘肃省甘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优势。但是由于存在着对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缺乏统一部署、旅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旅游环境持续恶化、旅游资源各利益方矛盾不断加剧。甘南地区应当一方面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指导思想下推动甘南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世纪之初 ,从中央到地方 ,都在研究、探讨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有效途径 ,根据时代潮流和本地实际 ,许多省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陕西是西部乃至全国文物资源大省 ,如何在大开发中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化 ,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 ,已成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加快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背景入手 ,对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的战略原则、应采取的战略布局以及战略对策进行了综合研究 ,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十一五”期间发展贵州优势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使贵州的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一五"贵州经济的腾飞,必须依托予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分析贵州的优势产业为切入点,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提出"十一五"期间发展贵州优势产业,意在为促进贵州经济腾飞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在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研究、政策环境以及非公企业融资、家族企业治理等方面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深化对其本质属性的研究,打破行政垄断和政策掣肘,着力化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题,实现家族企业现代化并向纵向兼并重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一五"是计划经济时期最成功的,顺利发动工业化并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二五"是个失败的五年计划,"大跃进"后出现"大跃退";"三五"、"四五"、"五五"是完成情况中等的五年计划,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总体实现了基本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六五"计划顺利完成,成为又一个黄金建设期;"七五"计划改革闯关,完成情况喜忧参半;"八五"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九五"顺利推进了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十五"计划大部分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发展模式出现逆转;"十一五"是完成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辽宁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研究制定辽宁石化工业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发展策略,促进辽宁石化工业更好地发展,运用调研数据分析辽宁“十一五”期间石化工业的发展态势,并分析辽宁石化工业涵盖的6个子行业在全国的排名情况,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石化工业发展的策略建议: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并提高产业集中度;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上海房地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房地产业在摆脱了2O世纪90年代后期曾一度出现的低迷状态后,现已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持续发展阶段。房地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被市政府确定为“十五”期间上海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广州市花都区以汽车、空港经济、皮革皮具等支柱产业为龙头,打造"人才强区"战略,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花都区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抓住"北优"发展、白云机场扩建、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等带来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人才优惠政策,以人为本,继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实现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发展起着保障和支持作用。贵州省是水、煤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贵州省以电、煤为标志的能源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带动全省其他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贵州将以资源就地转化为重点,在建设南方能源基地和开发煤炭加工等优势产业上实现能源产业的重点突破。本文在全面介绍贵州资源情况和产业现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贵州电力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并提出贵州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十一五”土建学科教材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应该坚持的目标及教材质量监管的具体做法,对“十二五”期间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申报、评审、考核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14日,工业与信息化正式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物联网首次国家层面上的产业整体发展规划。物联网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项,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本规划的推出将会引导各级政府进行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争取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合力,推动我国经济在十二五阶段更快更稳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规划的法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一五”规划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迈向市场经济体制,脱法的计划向法治的规划转变。我国的规划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龙头和主干,涵盖与规划同质的产业政策,规划目标及其实现呈现政策化特征,规划和产业政策已趋于融合。规划具有可预测性和或然性,需由不同利益、不同主体进行博弈,方可辨明其正误和可行性,将字面的设想转变为有益、有效的行动。博弈有赖于引入责任,以明确不同角色及其权益,关注角色的行为和利益,通过体制内外的监督制约包括司法审查,形成对博弈的激励和约束,实现规划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