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初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深受四权压迫的中国女性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地位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斗争,在婚恋自主、平等教育、参政议政、平等就业、劳动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她们的革命热情和斗争精神对后世的女权主义者为女性人权的努力奋斗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女性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女性网站的沸腾,对传播格局、传播理念形成巨大挑战,不少学者认为,网络开启了女性传播的新时代,男女性别平等的传播时代即将到来.这种网络传媒"她世纪"究竟是真相还是一种"遮蔽",笔者通过对各大知名女性网站的调查研究发现,要真正进入"她世纪"还需时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妇女解放是"五四 "时期民主知识分子备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伴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婚恋自主已成为"五四"时代广大知识女性的自觉要求,"五四"时代女作家本身就是这样一些知识女性.文章从分析她们的作品入手,论述了女性自身对"自由"平等"的不懈探寻.  相似文献   

4.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不朽之作。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自尊与自信的女性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值得赞美,歌颂的女教师形象。文章讨论了简爱的反抗意识,集中反映在她为自由,平等,独立和女性尊重而战。在盖茨黑德,简爱由顺从到为生存而战,在劳渥德,她为女性尊重和平等而战,也为拥有平等爱而战。最后她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过着幸福的生活。简爱的性格发展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为获得自由和平等的梦想,与此同时,她为以后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女性观念和女性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唐代婚恋题材小说的创作与接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韩翃与柳氏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叙事版本,两种叙事中柳氏身份的变化显示了中晚唐婚恋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妓女化倾向。以此为中心,通过同类故事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唐代"才子佳人"小说采用"文士-妓女"模式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唐律特别是户婚律这一角度审视唐传奇中的婚恋小说,其主要内容存在着突破与遵循的双重性.唐律确定了良贱等级制度,保护了家长特别是男方家长对婚姻的控制权,从而使女性处于受压迫的不平等地位,因之女性对婚恋的追求表现得比男性更为勇敢果毅.唐传奇小说及其人物对礼法突破与遵循的双重性,使得人物在理想与现实的两难抉择中刻画得更为生动活泼,从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代丰富而广阔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80年代的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由最初的追求真善美,呼唤人的尊严与平等到力图从男性巨型话语中浮现出来,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与突出,对女性自我生命经验进行真实的书写,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史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  相似文献   

8.
现代女性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有过一场婚恋伦理道德探讨,它与半个多世纪后新时期女性创作的婚恋伦理道德讨论内容近似、性质相同,都发生于一场思想启蒙与解放后爱情婚姻家庭震荡变动之时,历史惊人地在做着某种复述。但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发生的探讨对正在演变中的现实婚恋更多取批判之态,婚姻家庭改造的愿望与尝试之表述更为强烈激进,这些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后女性现实生活仍充满问题,某些方面更其尖锐,也说明经历了“五四”洗礼,科学民主、平等解放等启蒙意识深入人心,依然新颖。  相似文献   

9.
在《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的婚恋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她描述了封建社会末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现代中国初建时期女性的不同婚恋模式,包括传统型、传统与现代并存型以及现代自主型,并由此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是男女两性力量的结合,她与希刺克厉夫具有不可分割性.她是一个"双性共体"的女主人公,对瓦解男权制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形象揭示了西方男权制对女性的改造,不断地激励着女权主义者为追求两性平等、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择偶观念一向表现较为含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开启了思想启蒙之牖,而且也打开了自由恋爱之闸。其时的报刊杂志是知识男女青年获取新婚恋观的渠道,也是他们表达自己择偶心声的场所。《大公报》、《中外日报》、《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女子月刊》等都十分关注两性话题,反映出男性在接受新婚恋观时,渴盼与一位学识相当的女性,共同结成具备知己与爱情的婚姻关系;而经自由平等理念影响的知识女性,则在抗命挣脱传统婚姻枷锁后,更难抵御恋爱至上的浪漫诱惑。其时的婚恋自由开始成为青年知识男女的共同诉求。然而,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与杂糅,男性在婚恋中期盼的实际上是同时具备新知识和旧道德的女性;而女性在爱情理想中既追求人格平等,又仍然执着于寻求男性的庇护。  相似文献   

12.
性别和谐视阈中的女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平等向性别和谐的跨越是和谐社会性别关系的理想境界.性别平等在批判和矫正性别歧视的同时,常常无力足够尊重和满足人类性别关系的本相及其对理想境界的诉求.因此,性别平等是一种需要接受基于不可更改的生物属性的自然差异而导致的事实"不平等"之上的正义价值的评价与规导的制度安排和行动准则,性别和谐则是一种基于"不同而和"与"和而不同"双重理念基础上注重性别个性的权利尊严和自由发展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性别关系从平等到和谐反映了人类性别的本相与境界的耦合趋势.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以性别和谐为其性别生态,回归生活的生活方式则构成性别和谐语境中实现女性发展的基本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由霍建起导演的影片《暖》以表层诗意化而内核残酷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女性真实的一种生存状态。文章认为影片中女主人公暖对自我的定位始终未能挣脱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樊篱,她无意识中认同了“他者”形象的角色预定,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主体的价值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影片揭示暖在对待婚恋与家庭等方面都表现出被动、无力、茫然、困窘和绝望,在她身上,体现了女性成为“第二性”其主体意识旁落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14.
高知女性婚恋中的认知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导致了部分男性缺乏结婚对象,与男性失婚人口不同的是,少部分高知女性也出现了失婚现象,其原因是完全不同于男性的.传统择偶模式使身处社会金字塔中上层的高知女性在婚恋中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加之高知女性对自身、婚恋对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认知偏差,这会使其婚恋选择空间缩小,加大婚恋成功难度.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汀的每一部作品都洋溢着她本人对婚姻爱情的独特见解,她务实的婚姻观和逐步觉醒的女性意识让她的女主人公们在择偶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风格。本文从社会的剧烈变革带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所处的物质经济条件、作者自身的婚恋经历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简·奥斯汀独特婚姻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二拍"婚恋故事中有一群特殊人物,他们多作为配角出现,但却是故事中促成男女婚恋的关键人物,在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知相恋,乃至成婚,甚至婚后夫妻的离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论是出入闺阁的女性,还是断案的男性官吏,抑或是鬼神之属,或成就金玉良缘,或造成悲情孽缘,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为男女婚恋牵线搭桥的作用,有意无意地充当了男女婚恋的"牵头"。"二拍"婚恋故事中的"牵头",各有其形象特点和特殊作用,作品赋予了他们深刻的涵义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特殊经历、阅历和人生观,促成她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人生,她通过女性在亲属、亲子、两性三种关系中表现的书写,凸现了女性生活世界的荒寒。因而,她笔下的女性陷于漂泊与孤独的精神状态。这对"五四"以来倡导的博爱的传统是一种反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观:一是对新世纪文化语境、研究方法的探究;二是从性别、身体与女性自觉的视角切入婚恋叙事研究,凸显新世纪婚恋叙事的政治意义;三是观照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的"欲望化"的研究及其伦理、道德考量。研究视角的进一步丰富、婚姻伦理的探究以及不同地域、空间文学的婚恋叙事研究,是当下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研究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约翰.厄普代克声称在其小说《S.》中要试图改善女性形象并力图展示女主人公所取得的独立性。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本,可以发现尽管女主人公萨拉逃离了家庭陷阱,有追求精神自由、经济平等和经济独立的意识,但是已经内化的父权思想使她潜意识里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对男性及外部世界的依赖心理。从她在阿汉特避居地受骗的经历和她最终的生存状态来说,厄普代克并没有将女主人萨拉.沃思刻画成一位真正独立的女性。  相似文献   

20.
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女性仍然主要被禁锢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女子教育以家庭非正式教育模式为主。这一时期大部分男性启蒙思想家的女性教育理念与宗旨是使女性"依附"与"屈从"于男性,而以沃斯通克拉夫特为代表的一些女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教育对女性解放的重要性,批判两性不平等的根源,提出培育女性的理性、发展新型女子教育的主张。本文分析了启蒙时期英国女性教育理论之争,探讨了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性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启蒙时期女性教育观的影响,以及她与同时代思想家就女性教育主张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