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藩的礼学既是经世之术,又是其调和汉宋的理论尝试.曾氏礼学以理为体,以礼为用,以经世为旨归.这一学术形态的出现是清代理学在与汉学的冲突对立中吸取汉学之长以摆脱困境的结果.曾国藩学宗宋儒,亦不废汉学,目的是汲取汉学家礼学经世的主张,以挽救理学的日益没落.曾氏礼学观念不囿于汉学家的三礼学,举凡军政、洋务、国计民生都入其视野.这种做法是对清初以来陷入颓势的理学振衰救弊的一个理论试验.作为成同年间引领学术风尚的人物,曾国藩调合汉宋,一方面使理学出现了短暂的复兴,另一方面也为理学终结埋下伏笔;而曾氏学术的开放性、功利性,又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西学的传播开启了大门,为"中体西用"治国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西学的大举进入,理学作为显学被终结.这一切的源头都可以上溯到曾国藩礼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中国近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曾国藩凿通了“空疏虚鹜”的程朱理学与“务实求朴”的经世之学的铁幕,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理学经世思想。他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分为三个时期:入京前,他究心“先儒语录”,功于“翰林词赋”,在湖湘学风薰陶下萌发了理学经世的宏志;入京后,他遍结名师,精研“义理”,切磋“经济”,进一步明确了理学经世的取向;离京后,他兴办团练,剿杀义军,举办洋务,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理学经世思想。其理学经世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抉发仁学与礼学的新意,以仁学与礼学为纽带,将理学与经世联结在一起,重释义理、辞章、考据、经济之关系,再现了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本质精义。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是传统儒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发展,堪称传统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近代理学经世思想刍议李文义本文所讲的理学经世思想泛指以儒家基本义理尤以理学为指导,并着重强调儒家的工具理性,以之作为经邦济世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义理与功利并举。持这种思想的文人群体我们可称之为理学经世派。理学经世派道光年间就已出现,当...  相似文献   

4.
道光朝的“经世”思潮,是清代学术潮流变迁的结果,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但是,“经世”只能说明一种学术趋向,即治学要有用于社会实际。而说明不了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即采用何种学术来治理社会的问题。所以,道光朝经世思潮的内容不可能是一致的,而是存在两个流派——以唐鉴、曾国藩为代表,打着“守道救时”旗号的理学流派和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打着“借经言政”旗号的今文经学流派——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经世途径。 (一) 清嘉道间,统治者视此伏彼起的所谓“犯上作乱”是“奸民”以及社会风俗日趋“好利”所致,而“好利”则是“不学”的结果,于是,他们要“昌明正学”,开始重视辨明“义利”的宋学,一些理学家们纷纷重整旗鼓,力图复兴理学,辨明义利。如唐鉴明确地指出了复兴理学的重要性:“夫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晚清同治中兴的首功之臣。如何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认识曾国藩理学之产生、主要内容和特色以及它的历史作用,学术界未能获得统一的见解。武道房的《曾国藩学术传论》正是围绕着这三个基本问题,阐明了个人的观点。武书认为:面对官场严重腐败而引发的激烈的社会矛盾,清汉学改其支离饾饤之弊、宋学弃其空谈之风,双双转向经世致用;湘籍官员和学者乘此风之先而为曾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曾国藩将陶冶人生、治世与学术探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以理学为核心,吸纳汉学,在用字上采集西学的体系,礼理相通,治心与致用结合。武书还对曾学与晚清桐城派的关系作出探讨,指出:曾吸桐城之文,增经世之实,使其理学特具风采。曾学具有守旧与开新二重性。本文在评析武书内容的同时,亦阐明了个人对理学及曾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宋明理学已经发展到极端&于是清初文人倡导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救理学空 疏浮泛之弊,经世思想成为一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 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彩。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与他的理学师友王澧华曾国藩最初是以理学新秀的角色崛起的。及至在咸同年间建中兴之业,极人臣之荣,身前身后,朝廷内外,皆以理学名臣视之。作为一代儒臣,曾国藩有过一批志同道合的理学师友。本文特意选取唐鉴、倭仁这两位著名理学家,试图考述曾国藩这位理学后...  相似文献   

8.
<正> 晚清经世学者为谋富强极倡经世,为明国是多讲掌故,推崇今文经学以谈变法,探究舆地之要以筹边防,富、强、变、宜是其经世思想的中心。理学经世派以模仿西方技术为经世济民、求富求强的途径,却忽略了欲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生存,中国传统的某些价值观念不仅必须作适应性的变革,而且要跟上世界潮流。没有新的经世理论指导的皮毛式的模仿,或可有一时之功效,但实难长久保持和发展,理学经世派殚精竭虑几十年的努力毁于甲午海战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名实派转化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其洋务思想是从以程朱理学为体,申韩之术为用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成为近代“中体西用”的实践者。本文就其转化的历程,剖析他的“体用观”的演变,以窥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应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读书善识大体,是经世之学。其整体成就属于通识的范围,归属士大夫之学。曾国藩对学问的认识始终以"事"为中心,在礼学经世思想蕲向下,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嗜好辞章,使学术的本质转化为学术的功能,使得事功实践与知识阅读融通起来。曾氏所学不是出于著述,而是作为事功和德性开启的前提条件,一切学问的认知与实践最终指向理想实现和人格提升的总判断。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曾国藩洋务思想和洋务活动研究概述成晓军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他在初期洋务运动中对设厂制造、培养人才、创建水师、对外交涉等许多方面提出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和纲领,为后来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基本方针、路线和政策。然而,与对整个洋务运动研究的争...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在学术界重新评价洋务运动的时候,有些同志从研究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思想的角度,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对洋务运动的深入探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洋务思想,已有专文论述。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左宗棠的洋务思想,虽然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其独具的特点,因此,研究左宗棠的洋务思想,探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曾国藩的理学思想本诸程朱理学,因此,以往论者认为,曾国藩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完全是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的.这几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大有可商榷之处.曾国藩的理学思想确实本诸程朱,但却非此一源.如张载、王夫之的理论就对他的理学思想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他在同治四年(1865年)刊刻王夫之的《船山遗书》前后,由于他接受了张载、王夫之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并加以消化、吸收和阐发,从而使他的理学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晨怡 《船山学刊》2005,(3):98-101
从罗泽南与曾国藩比较的角度来看,罗氏学术思想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二点:一是义理经世,二是辨学卫道。其中,前者为罗、曾之学的共同之处。罗、曾之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罗泽南主张通过学术论辨来维护孔孟程朱之道,而曾国藩主张在维护程朱理学宗主地位的前提下,吸收其他学派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和理学中兴的代表人物,其理治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程朱"理学治国"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德治、礼治和法治的合理因素,结合晚清经世致用思想而形成的,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理学执政、理学治军、理学持家三个方面,体现出保守性、中庸性和集成性三个显著特点。为实现理学治国的梦想和挽救清王朝的覆亡,曾国藩进行了一生的实践和努力。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这种理想最终走向了破灭。曾国藩理治思想的合理内核也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理学与“同治中兴”──倭仁与曾国藩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倭仁与曾国藩同历嘉道咸同四朝,完全是同时代的人。道光年间,他们同从唐鉴问学,相交为师友,是倡导理学的中坚;同治时期,又同居高位,一立于朝,一主于外,成为“中兴”贤辅名臣。然而,他们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表人物,一为顽固保守的象征,一为洋务运动的首领。因此,从倭仁与曾国藩比较的角度观察理学与“同治中兴”,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儒家经世思想为理论基础,兼采西方实用之学,广泛吸取历史典籍与前人、先辈、时宦伦理治家的经验教训,大大丰富了其伦理治家的践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近代中国政治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为坐标,给曾国藩的思想做恰当的定位,是本文的基本特色。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借助船坚炮利将其势力扩张到中国之时,潜心研究理学的曾国藩与魏源、徐继鱥相比,其思想落后了一个时代;太平天国运动给曾国藩信奉的理学以回光反照的机会,而在此反照之中,它增添了经世致用的新内容,于是在曾国藩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学术结构,这一思想奠定了近代政治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凡是走保守主义政治路线的,无不推崇曾国藩;而一度对曾持有强烈批评态度的国民党人,在其执掌政权而面临着巩固统治秩序的任务后,颂扬曾氏的著作便不绝于耳,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清嘉道间湖湘经世学的主要人物构成与学术思想异同,认为大致可分为注重行政实效和崇尚程朱理学两个流派。前者以严如煜为先驱,以陶澍、贺长龄、魏源等为中坚,他们或出任疆臣,或就职幕府,具有实际的行政经验,讲求时务,注重实效;后者以唐鉴为先导,有曾国藩、罗泽南两个中心人物,在京师、湖南两地互通声气,本程朱理学淑身济世之旨,讲求经世济民。两派之间尽管存在这样的差别,但就其学术底蕴而言,则同为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20.
陈小平 《船山学刊》2006,(1):143-144
曾国藩在中国经受内忧外患之际,积极推行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和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近代化。然而由于受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曾国藩的科技思想不可避免会具有很大局限性。通过对曾国藩的科技思想作辩证的剖析,可以启迪人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技术可以引进,但研发必须自主,创新才能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