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揭示了诗歌欣赏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给诗多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武器。但是,过犹不及,如果以“诗无达诂”为口实来掩盖语言知识的浅薄,容许不该发生的歧义,那就是十分有害的了。有鉴于此,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书中谈及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时,就提出了宣示义和启示义这两个新概念。他说:“宣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孝评先生所著《中国当代诗学论》(西北大学出版社)是一本厚重的著作,它选题合理,选材精到,论述精析,富有创见,特别是它对于诗歌本质与诗的其他要素如意象、语言等的独到把握,让我大开眼界。我很高兴能向诗歌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推荐这本诗学专著。诗的美学本质与构...  相似文献   

3.
讨论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特征应从诗人本身把握。浪漫主义诗歌其情感是诗的灵魂、主题 ,是审美化、典型化的情感 ;其语言是表现性语言、非逻辑性语言。因此浪漫主义在当代应该引起人们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诗的韵律可以分为节奏体系和音质体系。诗的形式运用的是语言当中的特性而不是抽象的声音。汉语诗歌节奏有两种成分——基本成分和附属成分。在汉语诗歌中,对偶是以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形成特殊的节奏,并通过这种特殊节奏来加强语音节奏,所以对偶在诗中具有比普通句式更强烈的节奏感,具有形成并增强节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浩瀚的文学海洋之中一粒璀璨的明珠,诗歌翻译研究也是译学研究大河的重要支流,由于中文诗歌具有形式特殊、语言简洁凝练、意象丰富等特点,如何将汉诗翻译成优美的外语诗一直是学者们探索的课题。有理论家提出将目标读者放到中心位置,从而本文将接受美学作为一个新视角来研究《乡愁》的英译。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的诗作《三月》语言简单朴实,意境清新优美。本文从该诗的音韵节奏、词汇、句法等语言特征对该诗进行文体分析,并联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运用文体学方法解读该诗,有助于了解诗歌的风格,并加深对该诗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的兴起,对诗歌影响最普遍、最直接者是"以理为诗"。两宋理学家的诗歌作品,或借诗阐述义理,或吟咏情性,都强调以理为诗,从而构成了宋代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理学诗。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一股独特的唯理主义审美思潮。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什么?诗是羽化的灵魂,诗是心灵的独自,诗是精神的宣示。诗歌是语言与精神的合契,诗歌是诗人眼中之世界与现实之世界碰撞的灵光一现。正如著名学者朱光潜在《诗论》中所说:“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又浸润渗透着作者的性格和情趣,它与实际人生世相的关系妙在不即不离。”同时,诗歌又是一种“形”与“质”的统一。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陆机(公元261—303)的《文赋》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专著,他在比较各种文体特点时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在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文赋》本不是主要论诗,但这一命题的提出,却“使古代诗歌理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中国诗歌美学自此开始熠熠生辉”(陈良运《诗学·诗美·诗观》)。本文也拟从这一命题出发,探讨一下陆机的诗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概念,在诗歌翻译中是否能传达意境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忠实地传达意境,译者必须抓住意境的三个美学要素:意象、情感及象外之象.本文试从意境的这三个美学要素层面探讨元稹的<行宫>这首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  相似文献   

11.
对偶 ,在叙述型诗向描绘型诗 ,有机结构诗向无机结构诗的裂变过程中 ,是一个积极的不安分的元素。它使诗的内部结构由有机变为无机 ,是诗通于画的一个条件 ;它使诗歌的语言产生质的变化 :由语链变为词或词组的无语法纽带的并置 ,宣告了诗歌语言的独立。对偶是诗歌结构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二十四诗品>是否为司空图所作,就现有材料看,否定的一方更有说服力.但伪托说对其价值和地位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二十四诗品>即使不是司空图作而系元人伪托,它也以其对中国诗歌美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卓越阐释和系统归纳而在中国诗学史和美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值得继续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问世以来,中西文艺界乃至思想界对于诗学的探索绵恒久远。然而诗学的现代趣旨不是看诗歌如何表现美,更是看诗歌语言何以成为关。雅克布逊以降的形式主义诗学继承发展了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遗产,区分了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还原了语言诗学功能,指出使得日常语言成为诗的是语言的陌生化表达方式,在很多场合下恰好是翻译实现了这一目标。翻译诗学同样关注语言的美学问题,形式主义诗学则为其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4.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语言本质的论述,对诗歌语言分析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能指与所指、聚合与组合的关系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所有语言活动的共有机制,语言与思想、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之间并不存在截然不同的对立,诗歌语言的意指活动存在于语言的本质之中。空间语法是阐释诗歌语言美学特性的有效手段,语言空间分为形式空间和语义空间,在特定系统中的空间大小决定了一首诗的质量高低。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李泽厚同志在他的美学论文《‘意境’杂谈》中,提出了意境是诗歌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这一命题后,关于意境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其中,古典文论工作者对意境的探索成绩显著。至于美学方面的研究,似乎寂寞。 近年,随着现代派诗歌的流行,出现一种论调,说“意境不是所有诗的特性,只是某一部份诗歌的特性。”这就是说,诗歌的最高美学准则不一定是意境,没有意境美也是诗。这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意境不仅是中国的某些诗歌的特征,而且是一切诗歌  相似文献   

16.
诗歌语言的变异集中体现了诗人对语言创造性的使用。一首诗是否具有别树一帜的鲜明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变异。本文结合诗例,从语符、词汇、音韵格律、语法等方面对英诗语言变异手段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从语言变异这一独特视角来欣赏英诗中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7.
试论经典诗歌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诗歌是中西经典文学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叙事诗、抒情诗璀璨夺目,格律诗、自由诗绚丽多姿。本文从强烈的抒情美、丰富的想象美、特殊的诗法美、凝练的语句美等方面,分析了经典诗歌的美学特征,指出了经典诗歌与经典散文、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在美学意义上的区别,得出了经典诗歌更具打动欣赏者的美学力量。  相似文献   

18.
论威廉斯和肯明斯的具象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的排列形式是诗最重要的形式特质之一,具象诗是重视诗的视觉效果的诗体,能够采用非语言形式起到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受到二十世纪现代诗人的高度重视。威廉斯和肯明斯是英语具象诗不同时期的代表诗,威廉斯只是对传统诗形作了不违背诗歌规则和语言规则的改良,肯明斯颠覆了已有诗歌秩序和语法规则,将具象诗创作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9.
1、0、在讲诗的语法以前,先要说说诗歌语言的性质以及诗的体式与诗歌语言发展的关系。 1、1、诗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是最凝炼、最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诗的语言必须建立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或游离于这个基础。它必须能为本民族成员所理解、接受,能够表达他们的心理和感情。诗的语言是一般文学语言的提纯。诗的语法既要服从于民族语言共同的语法结构规律,同时,由于它在表意上和格律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形式美,在诗歌美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诗借形以传神,失其形即失其神。因此,诗歌语言形式的美学作用,不容忽视。以汉字为建筑材料的汉诗,天生地有着形美上的优势,因此,就汉诗英译而言,译诗若有所失,乃是正常的事情。译者所应做的,就是通过翻译上的变通,把这种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应发挥翻译的创造性,争取失于此而补于彼。本文从汉语旧诗和新诗、旧诗中的诗与词、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标题之美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汉诗的语言形式美及其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