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像中国所面对的就业挑战,即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来为世界上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胡鞍刚,2002)。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持续超常增长。新增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另一方面,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严重不足。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各产业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非正规部门就业不充分,工作无保障等。其中,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尤  相似文献   

2.
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是今年我省“十大惠民行动”之首。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整体经济水平欠发达,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到就业上,形成了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大、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据测算,今后三年  相似文献   

3.
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是今年我省“十大惠民行动”之首。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整体经济水平欠发达,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到就业上,形成了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大,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据测算,今后三年中,我省城镇每年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员有140万左右,而能提供的岗位仅有80万个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000万人需要转移就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大力促进我国青年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堂 《中国劳动》2005,(10):18-20
据国际劳工组织《2004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指出,2003年全球青年失业率为14.4%,绝对失业人数达8800万。尽管15~24岁的青年人口仅占全球工作年龄人口的25%,但却占全球1.86亿失业人口的47%。在过去10年中,全球青年失业总数增加了26.8%。面对青年就业形势的巨大挑战,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促进青年就业的措施。认真研究和借鉴这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解决我国的青年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措施注重青年就业立法为了增加青年的就业机会,不少国家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前景: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将接待旅游者人数13710万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6%。旅游部门每增加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就业55年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荣 《中国劳动》2004,(11):8-10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中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在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多次成功地缓解了突出的就业矛盾,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为改革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如何为庞大的劳动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始终是我国政府首要经济发展目标。应当说我国在解决人口就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业增长能力迅速下降。90年代下半期,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尽管非正规就业迅速增长,但仍不能改变就业增长变缓的趋势。90年代下半期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直接影响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投资需求扩大能否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8.
综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快速膨胀和由此引发的日益增长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政府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城镇失业增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似乎是,作为传统上创造就业机会重要来源的正规部门已不再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了,正规部门的就业岗位已与城镇劳动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符合帮扶条件对象众多且来源广泛.根据再就业政策,近年全区符合条件的在公益性岗位申请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达1476人.其中,大龄人员780人,占总数的52.85%;失地农民为396人,占总数的26.83%;残疾人、低收入人员等人员300人,占总数的20.32%.以上数据表明,大龄人员和失地农民是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见闻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新加坡的就业是充分的:60%的人在国有企业工作,15%的人在合作企业干活,18%的人在私有商团就业。就业梁道和形式为:①向就业服务署登记占14%;②亲友帮助占20%;③毛遂自荐占16%;④通过广告信息求职者占46%;⑤其它形式占4%;1992年的失业率为1.7%。就业结构呈现:行政管理人员占8%、产业工人占75%。专业技术人员占17%,加上私营企业雇员,基本实现了全民就业。新加坡劳工部有636名公务员,全年的财政预算拔款为4252万新元,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和增置设备。新加坡劳动管理的显著特点是:劳动法规健全、规则完善、措施严密,公务人员严格执法,特别是不准乱雇员工和不按合同办事。企业与雇员根据劳动法规签订的合同不得随意解除,否则解除合同的一方必须负责经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成都市近年从业人口的变化趋势、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就业率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效应,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在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劳动力需求的发展趋势,探索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提高城乡就业率的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金华 《劳动者》2004,(5):24-24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随着传统正规部门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下降,中国非正规就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民生的首要大事就是老百姓要有工作,有了工作才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去消费,才能去从事其他的事业。但是,面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就业人口达到8亿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大概有1000多万。一方面要给新增就业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保证就业者合理流动,所以每年就业工作压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4月,江油市农村人口共计57.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37.527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18514人,创业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至45周岁,男性占70%左右,女性占30%左右,其中创业成功12785人,创办企业和农村经营合作组织3576家,吸纳就业67500余人,实现产值113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一、入户调查情况及分析 截至5月底,温江区完成对10个镇街的12422名未参保人员的入户调查登记和数据更新录入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调查报告. 通过入户调查,纠正参保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参保状态、就业状态等错误信息共计3120条,协助公安机关发现死亡人员38人次,多号、重号人员341人次,有效调查率为100%,其中男性6358人,女性6064人;劳动年龄人口占53.42%,已达退休年龄人口占20.64%,未成年人占18.74%,3岁以下学龄前人口占4.30%.  相似文献   

16.
就业精准扶贫是党中央确立的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以及现有的贫困分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可持续生计-脆弱性-社会排斥三维的就业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将就业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性质分为机会贫困、能力贫困、文化贫困、公共就业服务贫困,将就业精准扶贫的政策干预分为:为贫困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耐心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等四个层次。本文提出从家庭收入状况、家庭人口特征等方面对就业精准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本研究旨在对就业精准扶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做好就业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递     
观点中小企业容纳75%就业人口目前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已经逐渐成为就业的“主力军”。这与国家有关劳动部门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已达800万家,大约有75%的就业人口都在中小企业内就业。专家认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数量巨大的原因在于,小企业单位投资容纳  相似文献   

18.
政策问答     
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9.
华迎放 《中国劳动》2004,(10):21-25
一、三省农民工基本情况(一)总体规模据统计,江苏省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总数为536万人左右,其中本省农民工414万人,占77.2%;外省农民工为122万人,占22.8%。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和镇江等地。与江苏省相比,辽宁省的农民工总量要低得多。截至2002年末,全省农民工总数为92.3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2.5%。其中外省农民工36.9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0%。吉林省城镇农民工2003年总数为146.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4%;农民工月人均工资收入在300~500元之间。(二)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行业分布据各地调查,农民工…  相似文献   

20.
发展非正规就业要创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95年,联合国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宣言>就提出,要"将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建议各国实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正规就业方式日益引起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