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创业园的大学生“四种能力”构建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博文  董雄报  廖云 《职业时空》2009,5(8):130-131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高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玉翠 《职业时空》2009,5(6):103-104
结合课程教学,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学科实践课教学中,能较好地实现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到底什么是社会工作?它有什么区别于其他助人职业的地方呢?有什么样的理论和技术是独到的呢?我们在工作中时常讨论这样一些问题,边做边想。在灾区,有的时候需要紧急帮忙,如果平时没有知识和技术储备,就会手足无措;但有时又完全没有现成的事情可以做,需要去发现和创造;有时候服务对象有需要,又碍于网络不通畅。所以,灾后很多机构一直流于形式地组织不同的群体做活动,甚至到了被动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力资源是指老年群体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也指老年人群体所拥有的能够被社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科学能够为人类创造福利,为社会带来文明,封建迷信、充满歪理邪说的伪科学,则是一种摧残人们心灵的精神鸦片,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不少人因迷信伪科学而走火入魔,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都有一定的抗拒能力,只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人们的抗拒能力才会相对脆弱而经不住诱惑。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抓住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双刃性,从它作为双刃剑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分析了其之所以成为双刃剑的原因:社会的根源、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人文心理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对科学技术双刃性的理性思考: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打造智慧的科学和造福的技术;使科学人性化,成为人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弘扬科学精神,胸怀科学良心,增强科学家的责任感;自律克己,改造人性,惠及人类。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职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素环 《职业时空》2005,(10):42-43
创新能力是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所谓创新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掌握的技术进行科学的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而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的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能力,是学生对自然规律和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学习和探索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构思能力、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新颖的应对能力和独创的实践能力,在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培养和训练高职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政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快建立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步伐。为此,民政部今年5月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提高原来偏低的救济标准,制定各地不同的生活保障线;二是社会救济对象由“三无”对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对象扩大到最低生活保障线及其以下的城镇居民;三是逐步变企业(单位)救济为社会化救济;四是社会救济资金由各级财政负担为主,社会统筹为辅;五是实施步骤由大城市逐步向小城市推开;六是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救济工作,增强救济工作的稳定性、系统性和权威性。根据上述原则,民政部正在抓紧起草“社会救济法”,…  相似文献   

9.
李杨华 《职业》2013,(30):75-75
学习环境是指提供学生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环境包括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校风、学风等;家庭环境包括家庭为学生学习提供的物质条件以及家庭和睦、开明促学的软性条件;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三者有机联系,互相影响和渗透,需综合考虑、统筹管理。下面笔者将从学校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就如何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才的创造活力●杨敬东创造性是人才的共同特点。所谓创造活力,即是正在转化为旺盛的创造实践和不间断的创造成果的创造能力的外现。老年人才既已衰老,还能有旺盛的创造力吗?回答是肯定的。充满创造活力的老年人才,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晚成型。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11.
杨培英 《职业》2014,(17):79-80
本文提出,保持和发挥技工学校的优势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三是突出学校的发展优势。确定并保持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特色,加强教学管理与创新,使学生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他们未来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即培养学生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培养学生多写英语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学法指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社团的社会化服务是整个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社会服务的哲学依据主要源自三个假设:第一对人的尊重,第二理解人有独特的个性,第三相信人有改变自我、不断进步的能力。社会服务的准则.应尽力理解服务对象言行的缘由,从其社会需要出发;对任何人作具体分析,积极了解其独特个性;鼓励服务对象自我调适,使其健康和谐发展。自70年代后期至今.青少年社团的社会化服务.已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进入了成熟期。成熟的标志是:强化了理性思考、实证研究与科学分析;界定了政府部门与青少年社团服务机构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梁媛 《现代妇女》2014,(8):100-100
合同生效的条件包括有双方都是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双方表意真实;不违反法律或是社会公共利益。其中,就合同因违法法律而导致无效这一点来说,一直以来都存在有很大的争议。合同的违法性存在多种情况:形式上的违法;合同内容的违法;动机的违法;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法等。另一方面,就合同违法的程度来说,又包括全部违法和部分违法等情况。如果不能探清这些不同情况的区别,那边在实际的案件中,就无法准确的为案件定性,进而进行合理、合法的判决。  相似文献   

15.
时永庆 《现代交际》2011,(12):216-216
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这种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16.
韦静涛 《职业时空》2009,5(3):97-98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可以借助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弘扬白裤瑶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翟志俊 《社会学》2008,(4):7-13
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人类历史上有三种工资形态,即血汗工资、最低工资、体面工资。提出体面工资的核心意义在于:体面工资是财富回归于民、藏富于民的明智之举: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即使是非常普通的劳动者(包括从事简单劳动、体力劳动、低技术劳动),只要他们正常出勤、诚实劳动,也可以并且应该获得体面工资,得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享有的社会份额;老百姓有了体面工资,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我国在积极融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贾昌荣 《公关世界》2009,(11):45-46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CSR),没有哪一位经理人会感到陌生。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价值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员工、社会及环境的相关责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卓越的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主要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经营规则和各种管理及技术标准,以及防范腐败贿赂,包括道德行为准则问题,以及商业原则问题;二是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员工安全保障、就业机会均等、反对歧视、薪酬公平、增加员工福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许慧  杨方东 《职业时空》2008,4(10):150-150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人才高情商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生情商教育显得益加重要。一般认为,个体的情商主要包括五种能力:自知能力,即自我认知能力;自控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自励能力,即自我激励的能力;知人能力,即认识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即与人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上海科学生活》2003,(8):12-17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学研究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技术发明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往往具有执着的求真精神和顽强的攻关能力。严谨、刻苦、忘我奉献,是媒体对科学技术专家的最通常的描述。长期以来,我国公众对科学家、技术专家普遍怀有钦佩和崇敬之感,公认这是一个精英、天才的群体,由一批高尚、纯洁的人组成。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术腐败问题的提出,院士违规事件的公开答复以及一纺织专家杀妻、有200多人为其求情“法外开恩”的案情内外报道,使人们重新关注和思考怎样公正地看待和理解科学技术专家、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规范等等问题。科学工作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他们有常人所有的一切特点,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怪癖、坏脾气、缺点甚至错误,社会应该理解和宽容他们,为他们提供公正、客观、良好的工作和创造环境。同时,科学工作者又往往具有普通人不一定具备的特点,因此他们有独特的创造和贡献,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客观真实地认识科学家吗?我们理解科学家吗?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改变着世界的今天,社会需要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科技专家,也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