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革财政税收以巩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28年7月召开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此次会议得到中央各部门、地方政府、商会代表及财政经济专家的积极响应,其代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专业性。在为期十天的会议上,代表们围绕财政、税制、债务、预算、裁兵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经审查和决议,会议制订了统一财政、划分国地税收、整理旧税和推行新税的原则和办法,对南京国民政府财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初确立的以会长制为中心的律师公会制度,初步实现了律师职业自治.随着律师职业的发展和律师公会规模的扩大,会长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1927年,国民党为了加强对上海地区社会的控制,要求上海律师公会进行改组.国民党对上海律师公会的强势介入反映了国民党对律师职业进行控制的强烈欲望,但同时也在客观上为上海律师公会进行改革创造了条件和契机.委员制在上海律师公会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律师职业自治进入一个新阶段,反映了中国律师职业自治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随着政府结构及司法体系的日趋完善,商会商事仲裁制度受到很大影响.从法律规范上看,作为商会商事仲裁职能的重要表现,商事公断处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直到1936年才明确其法定地位.具体商事纠纷过程中,受限于党政及司法机关职能的扩展,商会的商事仲裁空间及权威一定程度上萎缩,但由于抗战前党政、司法职能扩展囿于一定范围,尤其是社会经济活动仍不得不依赖商会的力量,才能维持执政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商会与政府之间呈现出既被控制又被依赖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是民国时期活跃在我国蚕丝改良舞台上的重要民间团体,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其进行了改组,提高了中方的地位,加强了政府的控制,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温和的对外政策和结束列强在华特权的努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政府重新走向强势的趋向,也有力地推动了江浙地区的蚕种改良。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会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合法的、带有一定全国性的佛教团体,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佛教会的成立、分化、整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佛教会的成立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中国佛教会分化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佛教界内部的冲突。1935年7月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改组中国佛教会的尝试,但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中国佛教会内部依然矛盾重重,国民党当局改组中国佛教会的努力受挫。  相似文献   

6.
论训政时期南京政府地方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以奉行孙中山遗教为标榜,实行一党专政,构建了以党控政的党国体制,其地方党政关系则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标榜的党政分开,逐渐向党政融合过渡,体现了蒋介石对国民党党权控制的日益深化,但南京国民政府对于地方党政制度的设计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华北沦陷后,日伪政府从便利"经济统制"出发对保定商会进行了组织结构上的改造,从而将其殖民控制力下移,向基层社会渗透。日伪政府变更了原有的商业组织结构,使同业公会附属于商会,在事实上建立了纵向的商会组织体系;在调整后的商会系统上绑定新民会组织——新民会职业分会,以控制商会及同业公会的人员;另外建立各业"组合"用以控制商业物资。在日伪政府与保定商会的关系调整中,虽然日伪政府始终是强势的一方,但商会对于日伪政府的每一项调整仍有自己的诉求,并努力减少日伪政府对商业的侵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时商民生活的实态。  相似文献   

8.
192 7~ 193 7年 ,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税制改革活动。关于这一改革得以启动的缘由 ,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解决极为严重的财政困难 ,挹注浩繁的军费开支 ;二是统一全国财政税收大权 ,巩固国民党南京政权 ;三是清除积弊 ,简化税制 ;四是时代形势所迫 ,为笼络人心之举。  相似文献   

9.
商民协会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商人团体,对它的建立及其与旧商会冲突和合并改组等 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国民党对民众团体的基本政策。通过内陆中心城市成都与上海等沿海地 区商民协会差异的比较,成都市商民协会并不像上海等地那样是在国民党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国 民党试图控制资本家的“临时党化工具”,而是在与四川地方军阀政府支持的成都总商会的斗争中缘起和 发展的,并实实在在地为商民利益奔走呼吁的商民利益集团,并最后主导了旧商会的改组。说明国民党对 内陆城市民众团体控制的薄弱。  相似文献   

10.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法理基础上,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活动贯彻“党治”与独立审判两个指导方针,其实质是在国民党统一领导下进行民事审判,司法审判不能背离国民党的党纲和党义。在国民党的政治领导之下实行独立的审判,具有很大的伪善性。在该指导思想之下,民事审判的公正性问题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在开展商民运动之初,确定了对商会予以改造,并最终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方略,但在商民运动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又实行了左右摇摆,或是不断变化,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商会政策。国民党中央希望对商会进行改造与利用,甚至试图以制订新商会法的方式,使商会获得合法存在的依据,避免商民协会与商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各级党部中的商民部却一直倾向于取消商会,由商民协会取而代之。因此,国民党中央与各级党部的商会政策也不完全一致,仍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商会与商会协会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1927年3月北伐军攻克南京后即行查封国立东南大学.同年7月,东南大学经国民党的接收和改组,建成新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中央大学在建立之初,即被纳入新的大学院和大学区体制之内.在这一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各种政治和学术势力形成纠结胶着的关系,导致中大的发展举步维艰.中央大学第一任校长张乃燕在任期内地位相当不稳固,几次的辞职事件都在校内引发风波.张乃燕的上下与当时国民党的“党国元老”与学界派系有着紧密的关联,也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初年“元老政治”对教育行政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英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南京国民政府成为英国对华外交的重点.当国民政府成为一个能够有效控制山东的权威政府时,英国与南京国民政府就威海卫交还展开交涉.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王正廷与英国驻华大使蓝普森以1924年交收威海卫草案为蓝本进行多次谈判,最终于1930年10月1日成功收回威海卫.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在中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这种文化被应用到政治上 ,便形成了政府中的派系。在抗战前的南京国民政府中 ,派系斗争此起彼伏。孙科担任立法院院长后 ,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加强了对立法院的人事控制 ,从而也使自己在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推行商民运动的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 《江汉论坛》2004,(7):92-97
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商民运动决议案》,制定了国民党推行商民运动的方略,在此之后的商民运动进入渐进发展时期。国民党推行商民运动方略的制定,体现了当时国民党在重视农工运动的同时,也开始真正重视商民运动,反映出国民党急切期盼扩大国民革命阶级基础的愿望,与以往相比较这应该说是一种进步。但国民党的商民运动方略也表现出过于偏激和简单化的趋向,特别是对商会、商团的定性以及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政策脱离实际,不仅影响了商民运动的发展,也给后来的国民党政府带来了一系列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在野八年的国民党终于击败执政的民进党,重新赢回政权.加上在2008年年初举行的台湾地区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也是大比分告胜,国民党在岛内政治生态中的强势地位基本确立.国民党的全面执政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我们当前的对台工作必须把握两岸关系改善的契机,大力推进对台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立法刍议潘国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力图通过教育贯彻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治国政策,把教育放在了比较受重视的位置上。从1927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这十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众多的、门类齐全的教育法规...  相似文献   

18.
"行宪"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行宪"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此次选举采行大选区制,选出760名立法委员组成"行宪"后第一届立法院.普选产生的立法院,在委员学历、区域分布、资历背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立法院的功能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次选举虽赋予了妇女选举权,但由于国民党采用多种方法操控选举,成为了实施民主宪政的包装.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自组建南京国民政府后,为巩固统治,将权力触角伸向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茶馆也不例外.为了改良茶馆,也为了意识形态向社会的广泛传输,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民众教育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对茶馆展开空间重组,由此,民众茶园在全国兴起.从名称、布局、设施到举办实业,民众茶园展开了由内而外的空间重组.民众茶园的空间重组并没有达到改良茶馆的真正目的,抵挡不住民众陋习的力量;但对于民众教育的推进,其意义又不能一味地被抹杀.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与教会医疗事业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南京国民政府对待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基本上是对国民党1927年前态度、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抗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对待教会医疗事业的政策。它将教会医疗事业纳入中国政府的管理之下,在一些方面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将其加以限制。同时,为了本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国民政府还对教会医疗事业加以支持和利用。国民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